超声对儿童急性腹痛鉴别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4
/ 1

儿童腹痛是儿科急诊常见疾病之一,据相关调查显示,大约9%的急诊患儿是因为急性腹痛就诊。但因为小儿表达能力欠佳,无法确切告知疼痛部位、特点,加上对于疼痛耐受较差,查体不配合,再加上小儿腹痛的原因比较复杂,且呈现多样性导致疾病诊断十分困难。因此,在临床诊断小儿腹痛时需结合患儿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诊断小儿腹痛有急慢性之分,不同年龄的患儿腹痛原因不同。一般而言,年龄在5岁以下的患儿多见急性胃肠炎、肠套叠、肠痉挛等疾病,而年龄在3岁及以上的患儿,则多见肠系膜淋巴炎、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等病症。随着近年来高分辨率超声和彩色多普勒的广泛应用,超声作为一项无创、无辐射的检测手段具有重复操作性好、价格低廉、家长易于接受等优点逐渐成为小儿急性腹痛诊断的一线选择。本人根据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就超声对儿童急性腹痛鉴别诊断的三类疾病,进行阐述。

①肠套叠:肠套叠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急腹症之一,同时也是发生肠梗阻的最常见病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人与其相连的肠腔里,婴幼儿多见。教科书上常描述为典型三联征,即腹部绞痛、腹部肿块和便血。临床表现为患儿哭闹不安,呕吐,但是仅有小于40%的患儿表现为典型三联征,并且多患儿没有主诉,临床检查不合作,医生诊断较困难,空气灌肠诊断是该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具有放射性及侵害性,家属不易接受,因此通过影像学检测辅助诊断显得尤为必要。Hryhorczuk等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对于肠套叠诊断的正确度和灵敏度高达98%。肠套叠在超声会发现套叠部位超声呈现一实质性团块,长轴扫查为“套筒征”,远端肠管对称性反折短轴挂查为偏心“同心员征”,外周为鞘部,呈较复均匀的环形低口声带,草内为套入部,在套入部的中心为套入的肠壁回声,套入肠管旁的强回声带为肠腔以及肠系膜的高回声,常呈偏心性;此外,肠重复畸形、憩室、血管畸形、息肉、黏膜下肿瘤等常继发引起肠套叠的病因也可以被超声所诊断,这些病因的鉴别诊断有利于患儿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探查。由此可见,高频探头超声检查肠套叠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诊断准确率高,对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的患儿是安全、经济、快速、可靠的检查方法,为临床医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②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儿童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阑尾无炎症史,超声一般检查不到,如能探到阑尾,一般都有炎症。转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典型表现,但受患儿年龄及表达方式的影响,早期小儿急性阑尾炎腹部症状不典型,因病情发展迅速,易发生穿孔,严重危害患儿健康。患儿年龄越小,病程越长,阑尾穿孔率率高,再者儿童其腹膜发育不完善,薄而短,不能完全包裹病变阑尾,常易致穿孔导致炎症扩展,所以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对于急性阑尾炎患儿,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这是因为急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均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尤其是患儿有右侧腹痛的情况的发生,是肠系膜淋巴结还是急性阑尾炎从临床表现及体征不易鉴别,但高频超声能充分显示其优点,虽然两者都有右下腹淋巴结肿大,可有盆腔积液,在急性阑尾炎时,右下腹淋巴结肿大一般少于3枚,且有阑尾炎的超声表现。

③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好发于7岁以下的儿童群体,临床表现包括腹痛、厌食、咽喉肿痛等,但由于儿童年纪较小,淋巴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能力较弱,很容易因被细菌、病毒入侵肺部或肠道,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肠系膜淋巴结炎与阑尾炎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但前者主要继发于病毒性胃肠。由于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很多患儿家属在其发病初期误当普通的肠胃炎或胃肠感冒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患儿病情加重。采用高频超声诊断能够观察到患儿淋巴结形状、数量及位置,可通过图像特征判断出患儿淋巴结是否肿大。由于高频超声技术操作简便、可快速获得诊断结果、安全性较高且费用较低,是现阶段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式。

儿童急性腹痛是一个高度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在儿科急诊临床中,导致腹痛的病因很多,包括但不局限于肠套叠、急性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疾病,而这些疾病之间临床症状和体征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需要我们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判断。超声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可通过安全无创的方式,有助于鉴别诊断儿童腹痛,其特征性强,可快速初步辨别腹痛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在儿童普外科处理急腹症时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