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免疫组化染色法在诊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应用前景。方法:改良免疫组化染色法采用高温高压+XXIV型蛋白酶消化的抗原修复法,行一抗和二抗两步孵育法,其中二抗与酶标多聚体相连。病人肾组织标本同时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作对照。结果:(1)40例血清学HBsAg阳性患者的肾穿组织标本中,改良免疫组化染色法HBsAg阳性27例,阳性率为67.5%;HBcAg阳性7例(其中HbsAg同时阳性6例,HbsAg阴性1例),阳性率为17.5%;HbsAg、HBcAg同时阴性12例。免疫荧光染色法HBsAg阳性29例(72.5%);HBcAg阳性10例(25.0%,均同时呈HbsAg阳性);HbsAg、HBcAg同时阴性11例。(2)两种染色比较,HbsAg阳性率相近(改良组化67.5%VS荧光72.5%),其中同时阳性的有22例,同时阴性的5例,总一致率为67.5%(27/40),阳性一致率在改良免疫组化染色中为81.5%(22/27),在免疫荧光染色中为75.9%(22/29)。(3)10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患者中,改良免疫组化HbsAg染色阳性9例,免疫荧光染色阳性7例;血白蛋白〈30g/L而尿Pro定量未达到〉3.5g/24h的患者7例;6例病理呈膜性或/和膜增殖性肾炎(其中改良组化染色阳性5例,荧光染色阳性3例)。有2例行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显示肝脏病变。结论:改良免疫组化染色可提高HBV-GN的乙肝抗原检测率,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改良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荧光染色
  • 简介:对肾上腺淋巴瘤的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穿刺活检是进行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用于引导肾上腺淋巴瘤穿刺活检主要有CT、超声、超声内镜三种方式,国内目前以前两种方式为主。我科将CT和超声的优势相结合,完成CT联合实时超声引导行经后腹腔穿刺活检术诊断肾上腺淋巴瘤1例,介绍如下。

  • 标签: 实时超声引导 肾上腺淋巴瘤 穿刺活检术 后腹腔 CT 文献复习
  • 简介:目的探讨尿液中核基质蛋白22(NMP22)联合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8例膀胱癌和28例非膀胱癌患者新鲜尿液,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尿NMP22水平,TRAP—PCR-ELISA法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尿液中NMP22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64%;端粒酶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71%;细胞学检查敏感性为32%,特异性为97%。NMP22联合端粒酶活性检测,两者均为阳性时诊断为阳性,否则为阴性,则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89%。结论联合检测可使在维持较高敏感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其特异性与细胞学检测相差较小,而敏感性却远高于细胞学检测,因而联合检测较单一指标的检测对膀胱癌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核基质相关蛋白质类 膀胱肿瘤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尿液白细胞介素-18(IL-18)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Aon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住院的AonC患者(AonC组)、稳定的慢性肾脏疾病(CKD对照组)患者及体检中心无CKD的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各28例,分别收集各组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尿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尿IL-18水平,用比色法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尿IL-18水平在AonC组、CKD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43.10(230.76~721.78)ng/L、205.97(137.06~319.62)ng/L、44.44(12.42~107.19)ng/L。AonC组尿IL-18水平显著高于CKD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onC组尿IL-18水平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665,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尿IL-18在AonC诊断中特异性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86,P〈0.01;当以212.4ng/L为截点时,其在诊断AonC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76.8%。3组患者尿液NAG水平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但尿NAG水平与Scr无显著性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7。当检测的截点为10.5U/L时,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1%和58.9%。结论:尿IL-18水平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时明显上升,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诊断中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肾脏疾病 白细胞介素-18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 尿液
  • 简介:几项回顾性研究提出证据表明膀胱癌能够通过检测尿液中肿瘤细胞DNA而被诊断出。本研究通过一个前瞻性的盲法试验检验尿液DNA检测是否能取代膀胱镜检在肉眼血尿的初始评估中的地位。对475例肉眼血尿患者进行了泌尿系的标准检测,包括膀胱镜检和CTU,并且提供了行膀胱镜检前(n=461)和膀胱镜检后(n=444)的尿液样本。样本中的细胞都是通过特殊的筛选设备收集的,

  • 标签: DNA检测 膀胱镜检 肉眼血尿 尿路上皮癌 盲法试验 筛选设备
  • 简介: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24例患者的螺旋CT资料。其中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各12例。结果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组和肾透明细胞癌组的平均CT值增强量(即增强扫描动脉相肿瘤最大横截面平均CT值-平扫相上肿瘤最大横截面平均CT值)分别为(31.75±14.73)Hu和(88.30±31.91)Hu,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的CT增强幅度明显小于肾透明细胞癌(P〈0.01)。结论观察病灶的CT值,可以帮助医师初步确定术前肿瘤的病理亚型。

  • 标签: Xp11.2 TFE3 肾透明细胞癌 螺旋CT CT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