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降低产褥感染发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产妇,共计60例,按照序贯法分为2个实验小组,研究组、对照组,分别行全面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间产妇的产褥感染发生、乳腺炎发生、会阴伤口感染。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褥感染发生、乳腺炎发生、会阴伤口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均更低,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给予住院分娩产妇实施全面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褥感染发生、乳腺炎发生和会阴伤口感染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褥感染 临床应用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中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42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71例患者,其中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中医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观察组患者感染为4.23%,对照组患者感染为87.32%。结论通过中医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提高患者手术质量,提升预后效果。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手术部位感染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输卵管通而不畅性不孕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患者同时接受宫腹腔镜再通术与康妇炎胶囊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8例输卵管通而不畅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腹腔镜再通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同时接受康妇炎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情况以及输卵管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情况好于对照组,且输卵管通而不畅、阻塞情况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输卵管通而不畅性不孕患者的治疗,将宫腹腔镜再通术与康妇炎胶囊进行联合应用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输卵管通而不畅性不孕 康妇炎胶囊 宫腹腔镜再通术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开展手术室护理的作用。方法筛选出本科室的100例剖宫产产妇,根据临床护理模式的不同把他们分成护理组A和护理组B,两组产妇都是50例,护理组A实施一般护理,护理组B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其护理结果。结果护理组A的术后感染发生是12.0%,护理组B是4.0%,护理组B比护理组A低,对比差异大(P<0.05);护理组B的切口甲级愈合比护理组A高,且乙级愈合和丙级愈合都比护理组A低,对比差异大(P<0.05)。护理组A的患者满意度是86.0%,护理组B是98.0%,护理组B比护理组A高,对比差异大(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作用显著,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发生,促进切口快速愈合,且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感染 发生率 手术室护理干预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于癫痫患者磁共振检查效果及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行磁共振检查4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这磁共振检查效果及护理满意。结果对照组检查成功率为86.4%,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5.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为100%,明显高对照组的81.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癫痫患者行磁共振检查中,显著提高了检查效果,保证图像质量,利于临床治疗,而且提高了护理满意,适合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癫痫 磁共振成像 检查效果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根据乳酸清除将其分为两组,乳酸清除低于10%为低乳酸清除组,乳酸清除高于10%为高乳酸清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以及病死。结果与低乳酸清除组相比,高乳酸清除组患者的病死明显较低,初始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d后,共有63例患者存活、37例患者病死,与病死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早期乳酸清除明显较高,初始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能够为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提供参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脓毒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80例在产科住院的产妇(2015年10月12日到2016年10月12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护理工作者对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工作者对其实施产房舒适护理),各40例,对比2组产妇的助产质量及产房内感染的发生。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助产质量评分及产房内感染的发生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护理工作者对产妇实施产房舒适护理能够降低产房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助产的质量。

  • 标签: 舒适护理 助产质量 产房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护理对压疮发病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接诊的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来源时间是2016年3月至12月,总计82例,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41例),一组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患者实施骨外科压疮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病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压疮发生(4.9%)明显低于对照组(17.1%),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7%)明显高于对照组(70.7%),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在术后实施骨外科压疮优质护理能明显减少压疮的发生,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四肢骨折 术后护理 压疮 发病率
  • 简介: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者进行齿残根拔除前可不停药的血小板聚集水平及合理的停药天数。方法:选取需接受单颗上颌牙残根拔除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年龄50~80岁,服阿司匹林100mg/d,服药〉2周);根据患牙牙位分为前牙组、前磨牙组和磨牙组(每组术前不停药、停药3d和5d病例各10例)。拔牙术前以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行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检测。根据拔牙创凝血分级表(由正常至出血较多分为I~Ⅲ级),评价并比较创面出凝血情况:分析阿司匹林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变化与不同残根拔除后出血风险的联系:对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探究采用AA诱导值判定术后出血风险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①前牙组病例均为I级:②前磨牙组中3例不停药病例为Ⅱ级,其余病例均为I级.AA诱导值的最佳出血诊断界值为11.5%;③磨牙组中4例不停药和1例停药3d病例为Ⅱ级,其余病例均为I级,AA诱导值的最佳出血诊断界值为16.5%。结论:接受单颗上颌牙残根拔除的服用阿司匹林者,前牙拔除后出血风险较低.术前可不停药:当前磨牙和磨牙组的AA诱导值分别≥11.5%和≥16.5%时,可估计拔牙后出血风险较低,术前可不停药;而AA诱导值分别〈11.5%和〈16.5%时,预计出血风险较高,术前需停药3d。

  • 标签: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率 拔牙 出血 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率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家庭护理干预降低老年糖尿病足发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存在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平均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予患者家庭护理干预和常规院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以及糖尿病足发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65%vs34.88%,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不仅可显著降低老年糖尿病足发生,同时还可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护理干预 老年 糖尿病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本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发生的42例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措施,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为0.42%,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降低为0.19%,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全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保障急诊抢救护理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有效提高圈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及门诊宣传教育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88例分娩产妇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产前护理及门诊宣传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分娩护理满意度;分娩知识认知水平、分娩配合度;干预前后产妇不良心理;剖宫产。结果观察组分娩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知识认知水平、分娩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心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护理及门诊宣传教育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的作用确切,可提高产妇对分娩知识的认知,降低剖宫产,减轻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前护理 门诊宣传教育干预 降低剖宫产率 作用
  • 简介:摘要本文对会阴切开的危害展开分析,旨在综述护理干预方法在降低产妇会阴切开中的应用进展,为产时选择护理干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产妇 会阴切开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重症患者低热量营养的临床效果及对病死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的50例重症患者进行本次的研究对比,将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对比,对照组有25例患者,给予低热量营养支持,实验组有25例患者,给予正常热量支持。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热量营养支持后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白蛋白水平等。结果两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之后,对照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以及在重症监护室的停留时间均明显的优于实验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病死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相对比,均P<0.05,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对于重症患者给予低热量营养支持,可以使患者的病死大大降低,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重症患者 低热量营养 临床效果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提高断指再植存活、功能恢复效果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断指再植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对其断指再植存活、功能恢复有着积极影响。

  • 标签: 护理干预 断指再植 存活率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患者采用远程心电监测诊断的临床检出进行分析。方法以62例心脏不适或者心脏病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所有患者均实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选取38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常规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远程心电图检查的检出进行分析。结果检查后,62例患者中远程心电图检查发现有50例出现心律失常,检出为85.48%,而常规心电图的检出为50.00%,并且远程心电图监测ST-T段心电图改变的检出较高,对比常规心电图(P<0.05);但是远程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检出对比(P>0.05)。结论远程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较高,检出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但是与动态心电图对比无差异性,因此远程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可以作为心脏疾病的检查手段。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临床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研究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8例,根据患者之后采用的护理康复情况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共有38例患者。观察组共50例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了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的康复、致残以及患者的Barthel评分和Fegl-Mevyer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致残以及患者的Barthel评分和Fegl-Mevyer评分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可比性。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且可以显著的降低患者的致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 康复护理 致残率 康复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感染科护士戴防护手套执行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主题,自制查检表进行调查统计,设立目标,对影响感染科护士戴防护手套的要因进行分析,运用PDCA理念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QCC活动后感染科护士戴防护手套的执行率由之前的46%上升至改善后71%。结论品管圈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感染科护士戴防护手套执行,减少了职业暴露的风险,保障了护士的安全,提高了护士的职业幸福感。

  • 标签: 品管圈 感染科 防护手套 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特定时间段(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接收的88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和感染后不良反应发生。结果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和感染后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程度,还能提升护理结局、降低感染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医护人员在临床中推广并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颅脑术 颅内感染发生率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150例,开展主题为“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发生”的主题活动,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活动前后护理人员理论和操作水平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活动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考核、输液操作考核以及留置针操作考核评分(93.56±21.03、90.26±18.45、93.69±12.48分)高于活动前(81.26±18.59、80.16±16.49、86.45±12.26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在输液中药液外渗、一次性穿刺不成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的使用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具有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发生的效果。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药液外渗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