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规范化术前疼痛宣教对创伤骨折术后伤口疼痛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创伤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规范化术前疼痛宣教,观察2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的程度、功能锻炼、疼痛满意度。结果通过2组比较发现,规范化术前疼痛宣教的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疼痛宣教对减轻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创伤骨折患者 规范化 疼痛宣教 手术 疼痛评估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1-02
  • 简介:背景:自加压空心螺纹钉应用于股骨颈骨折修复以来,出现退钉或穿钉的现象并不少见,哪些因素影响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的稳定性尚无定论。目的:探讨加压空心螺纹钉置入修复成人股骨颈骨折后内固定失效的原因,以提高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行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修复的9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相关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选取可能影响内固定失效的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骨折Garden分型、术前骨牵引、手术时机、Garden对线指数、置钉标准、置钉形状、部分负重时间、内固定后并发症等10个危险因素,并对以上因素进行统计、分组及赋值,采用单因素χ2分析剔除无关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92例患者获18-7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评定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28例,良25例,可17例,差22例,优良率为58%。影像学结果显示,根据骨折是否移位将Garden分型分为两组,GardenⅠ型22例和GardenⅡ型29例为无移位组,GardenⅢ型25例和GardenⅣ型16例为移位组,其内固定失效率分别为12%和39%;Garden对线指数正常组和异常组内固定失效率分别为16%和59%;置钉标准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内固定失效率分别为19%和70%;内固定后无并发症与内固定后有并发症组内固定失效率分别为14%和55%。以上因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折Garden分型、Garden对线指数、置钉标准和内固定后并发症为加压空心螺纹钉置入修复成人股骨颈骨折后内固定失效(退钉或穿钉)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植入物 骨植入物 加压空心螺纹钉 成人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失效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在外伤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骨折整复和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桃红四物汤,分别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分别为62.22%和95.56%,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显著降低,仅为(2.26±1.77)分,症状体征减轻时间和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分别为(5.01±2.87)d和(15.14±5.29)d,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比黏度(4.16±0.43)mPa·s,血浆比黏度(1.69±0.18)mPa·s,血沉(13.41±6.23)mm/h,红细胞电泳(15.23±2.46)s,红细胞压积(41.26±5.11)%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在外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能够活血化瘀,并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可作为外伤性骨折患者的经典方剂予以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外伤性骨折 桃红四物汤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Celect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应用,并对滤器植入路径及回收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77例骨折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经股静脉(71例)及右侧颈内静脉(6例)路径放置Celect滤器。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滤器在体内留置时间为10~111天,平均37.5天。2例(2.6%)发生症状性肺栓塞(PE),无致命性PE。64例患者进行了滤器回收,62例(96.9%)成功取出,2例取出失败。27例(42.2%)捕获大量血栓,经导管溶栓后二期回收。左侧股静脉路径放置时滤器倾斜可能性大于右侧股静脉(P<0.01)。结论Celect滤器用于骨折合并DVT的患者可有效预防PE。滤器于股静脉路径植入时无明显前跳及回缩现象,定位良好,安全性高;颈内静脉路径植入可能有0~2cm回缩距离。捕获大量血栓也可在溶栓后顺利回收,最大程度提高了滤器可回收率,鉴于不可预知的远期风险,建议在PE风险可控时及早回收。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 腔静脉滤器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比较了洽疗带锁髓内钉、AO钢板治疗、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锁髓内钉治疗组20例和钢板治疗组2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并根据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资料进行探讨。结果治疗后,两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7.42±3.20)月、(10.85±3.17)月,比较数据差异显著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AO钢板治疗,具有操作简单,骨折局部血供破坏小,骨折愈合迅速,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外固定架具有创伤小、不影响远端供血等特点,但是需要定期换药,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较少。

  • 标签: 胫骨骨折 AO 钢板 带锁髓内钉 外固定架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四肢骨折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为39~79岁,平均56.5岁.内固定失败原因:内固定物松动、主钉切割致股骨头形态不完整和骨折移位3例,骨折不愈合并严重髋内翻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主钉穿出股骨头致创伤性髋关节炎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在预定平面截断股骨颈,将转子部骨折下移复位,利用生物柄假体的顺行击入使转子部骨折实现压迫复位与固定.假体类型:近端固定型锥形生物柄假体7例,圆锥形生物翻修柄假体5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9~11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量为480~750mL,平均560mL.术中未发生血管及神经损伤.12例患者术后获14~52个月(平均25.7个月)随访.髋臼及生物柄均实现了生物压配和即刻稳定,术后3个月按Engh固定/稳定标准评定均达骨性固定.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6.4±2.8)分改善至(85.7±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术前充分评估股骨柄的有效固定长度、术中良好显露及人工关节假体的规范植入操作、股骨近端良好的骨与软组织修复与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失败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目的探讨胫后入路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6例前方软组织条件差的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43.8岁.所有患者原始骨折均为GustiloⅢ型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一期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不连按Weber-Cech分型:肥大型3例,萎缩型13例.初次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为9~12个月,平均9.8个月.所有患者采用胫后入路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8h(1.5~2.5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0mL(200~600mL).术后除1例患者发生伤口浅部感染、跟腱外露外,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1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4个月(8~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8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下肢关节功能:优10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于胫前软组织条件较差、不适合前方入路的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胫后入路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手术入路、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 开放性 骨折 不愈合 胫后入路
  • 简介:北京积水潭医院定于2014年5月27-30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举办“第十届全国髋臼、骨盆骨折治疗高级培训班”。此次培训班由创伤骨科专家王满宜、吴新宝教授亲自授课。内容涉及髋臼、骨盆骨折的解剖、x线检查、骨折分型、手术入路、手术技巧、术后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等。培训采取幻灯讲课、手术录像、模型骨操作、尸体解剖、手术演示及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欢迎提供疑难病例,届时进行讨论。因培训班人数控制,请您提前报名。联系人: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魏波曼,邮编:100035,电话:010-58516688-6807,手机:15340009597,E-mail:jstotaoffice@189.cn。

  • 标签: 高级培训班 骨盆骨折 髋臼 治疗 北京积水潭医院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超过2周骨折周围即有大量的纤维骨痂生长,手法复位较困难。本文依据我科室于2008年8月-2013年8月收住小儿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30例,均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术后早期给予功能锻炼,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关键词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1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夹板加石膏托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四肢不稳定骨折的病人36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夹板加石膏托治疗,观察并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1.1%,良所占比例为16.7%,差所占比例22.2%,即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为优所占比例为83.3%,良所占比例为11.1%,差所占比例12.5%,即总有效率为94.4%。以上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夹板加石膏托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比保守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小夹板加石膏托 临床治疗 效果 四肢不稳定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微创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3年11月采用微创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3例,平均年龄72.3(65~82)岁。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56(38~69)min,术中显性出血量平均60(40—100)ml,术中输血平均400(0~800)ml。77例术后恢复顺利,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感染、坐骨神经损伤、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5例,肺栓塞1例。本组83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7(3—41)个月,骨折均愈合。所有患者生活均能基本自理,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2例出现髋内翻。术后根据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68髋,良9髋,中6髋,优良率92.8%。结论采用微创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还给予循证护理照护,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花费情况。结果循证护理可以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循证护理是一种科学、权威、有效的护理方法,建议今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 循证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病人
  • 简介:摘要高能量四肢骨折的康复成了现今的疑难问题,往往复位困难,骨折延迟愈合,迁延日久,患者忍受极大的痛苦,我科应用科里自己发明的长骨骨愈合定量纵向应力模拟器,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骨折术后6-8周起应用,实验组60人,随机分为应用长骨骨愈合纵向可调定量应力模拟器护理功能锻炼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两组年龄、骨折折线位置、骨折粉碎程度均为完全随机分配。通过长骨骨愈合纵向可调定量应力模拟器治疗的30个患者,无钢板断裂、无增生性骨不连等骨折不愈合情况;对照组30个患者中,骨不连1例,再次手术治疗,钢板断裂3例。术后未使用长骨骨愈合纵向可调定量应力模拟器的患者发生骨愈合异常问题致二次手术处置达10%。而使用长骨骨愈合纵向可调定量应力模拟器的患者未出现任何异常。骨痂的形成比对照组早约1-2个月。

  • 标签: 长骨骨愈合 定量纵向应力模拟器 临床护理 骨折 骨痂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脊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患者脊椎爆裂性骨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骨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12周后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却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围术期心理、营养、康复等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效果肯定.

  • 标签: 脊椎爆裂性骨折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髋部骨折作为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为了避免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所带来的致命性并发症,对于该类患者目前主张比较积极的手术治疗.但是该类骨折手术治疗后很多患者出现严重贫血,其贫血程度与术中失血量并不相符,因此有学者”[1-4]提出了“隐性失血”的概念.Smith等[1]研究发现,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前可能存在较多的隐性失血,而且囊外骨折的失血量较囊内股骨颈骨折明显增多,可能是由于囊外骨折如股骨转子问骨折时出血的骨小梁面积较大,因此隐性失血量较多。该研究也说明股骨近端骨折隐性失血量在总失血量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容忽视的,且手术方式也是影响隐性失血量的独立因素[3]。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髋部常见骨折,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因此围手术早期的死亡率相当高。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关节囊外,极少影响股骨头的血供。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牢固固定是目前基本的治疗原则,大多数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的预后[5]。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隐性失血 围手术期 血量计算 股骨近端骨折 囊内股骨颈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胫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中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1月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后二期应用髓内钉或LCP固定的55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男39例,女16例;年龄为17~72岁,平均32.5岁;损伤侧别:左侧24例,右侧28例,双侧3例.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Ⅰ型18侧,Ⅱ型24侧,ⅢA型16侧;骨折AO分型:42-A型6侧,42-B型32侧,42-C型20侧.32例(34侧)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23例(24侧)患者采用LCP固定(LC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患肢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55例患者术后获12~3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髓内钉组和LCP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分别为(24.2±5.3)、(26.1±7.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定患肢功能:髓内钉组优13侧,良18侧,中3侧,优良率为91.2%;LCP组优9侧,良12侧,中3侧,优良率为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和LCP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6%(7/34)、12.5%(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分期治疗中,二期手术无论是采用髓内钉还是LCP都能有效维持骨断端的稳定性,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 开放性 外固定器 骨钉 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对灵凡续骨散在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切开钛板复位固定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兼用中药内服加外敷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肿胀等症状减轻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判定标准评分。比较平均住院日及术后两年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86.7±6.8)疼痛、肿胀及活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32.4±9.5),平均住院日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9个月与18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灵凡续骨散辅助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有效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值得推荐!

  • 标签: 灵凡续骨散 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30-02
  • 简介:背景: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易导致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应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目的:探讨影响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疗效及并发症的各种因素。方法:解放军第101医院自2004年9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28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患者,按股骨头骨折Pipkin分型、不同手术入路及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分组,以X射线平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Epstein法)评估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8年(1-5年)。根据Epstein法评估疗效,优6例,良12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达64%。其中PipkinⅠ、Ⅱ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优良率100%,78%),并发症发生也不多(发生率17%,22%),但PipkinⅢ、Ⅳ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PipkinⅣ型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仅20%,且并发症发生率达80%。采用Smith-Peterson前方入路患者及K-L后方入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头骨折至手术的时间48h的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股骨头骨折应根据分型选择治疗方法,其预后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治疗时间、骨折脱位类型、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并发症的相关措施。

  • 标签: 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关节植入物 髋关节后脱位 股骨头骨折 Pipkin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石膏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以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术后3个月随访并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后两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4%和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指标评分上研究组为(26.8±3.2)分,与对照组(22.3±2.3)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中,石膏固定和外固定支架疗效相当,但是石膏固定疗法更能够提高老年患者主观指标评分,易于被其所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石膏固定 外固定支架 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