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电子病案信息是衡量医院管理及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而病案首页的原始信息占医院管理指标的80%以上。因此,病案首页质量控制是医疗质量达标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一些医疗质量不达标,固然有很多原因,但临床科医师责任心欠缺,概念模糊,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漏录、错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现将2002-2004年以来我院医疗质量数据不达标的部分原因分析如下。

  • 标签: 病案首页缺陷 达标 医疗数据 网络条件 医疗质量 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沙枣的主要活性成分沙枣多酚是富含酚羟基结构的化合物,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植物多酚在医药、食品、化妆品以及电化学等很多领域被广泛应用。本论文以 XDA-1型大孔树脂为分离材料,乙醇为洗脱剂,通过单因素考察得出:当洗脱剂浓度为 50%、洗脱剂用量为 4BV、洗脱剂 pH值为 4时,可使 XDA-1型大孔树脂对沙枣多酚的解吸率达到最高。

  • 标签: 大孔树脂 解吸 沙枣 多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液性状和保存条件对结核菌培养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中心从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集的痰液标本397份进行结核菌分离培养,对不同性状、不同保存条件的痰液标本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痰液性状分为干酪痰、黏液痰、血性痰、唾液,其结核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5.54%、26.90%、40.91%、7.14%(P<0.05);在痰液采集当天、采集后3d,在-18℃、4℃、25℃、30℃的保存温度下结核菌培养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采集后7、14、21d培养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且随着温度增加,痰液培养阳性率越低。结论干酪痰的结核菌培养阳性率最高,采集标本时宜选择干酪痰,保存痰液标本时尽量在-18℃条件下保存。

  • 标签: 痰液性状 保存条件 结核菌 结核菌培养
  • 简介:摘要:  在设定的臭氧浓度、时间、环境温度条件下, 进行了不同湿度对消毒效果影响的试验。在室温25℃ 、 相对湿度为40%和70%条件下,同样开机消毒 2 h ,对大  肠杆 菌 和 金 黄 色葡 萄球 菌 的 杀 灭 率 分 别 从 90∙5% 和  92∙4%提高到100%;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从86∙0%提  高到99∙93% 。在相对湿度为40%时,开机消毒 6 h 不能  破坏 HBsAg 抗原性;相对湿度提高到70% ,同样开机消毒  6h HBsAg 抗原性可完全被破坏。

  • 标签:   臭氧消毒 相对湿度 物体表面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会阴超声在孕晚期宫颈条件评估及临产时间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待产的100例孕晚期产妇作为此次研究的一般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孕周在37+1~42+3周,对所有产妇均进行会阴超声检查,主要检查的内容包括内口宽度、宫颈长度、先露高度、羊膜囊在宫颈管的嵌入深度以及宫颈宽度等参数,并对所有产妇的临产时间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宫颈条件同临产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宫颈形态同临产时间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 经调查研究了解到,内口宽度、宫颈长度、先露高度以及羊膜囊在宫颈管的嵌入深度均同临产时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孕晚期宫颈进行评定过程中,采用会阴超声能够对临产时间进行有效预测,并有利于指导分娩过程中的应对措施制定。

  • 标签: 会阴超声 孕晚期 宫颈条件 临产时间 预测
  • 简介:摘要:在乡村医疗条件下,普通外科手术的并发症防治至关重要。本文围绕提高手术安全为主论点,探讨了在乡村医疗环境中普通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关键策略包括:完善术前评估,确保手术适应症;加强术中监测,提高手术操作水平;规范术后护理,减少感染风险。综合运用这些策略,可以显著降低普通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乡村医疗水平。

  • 标签: 乡村医疗,外科手术,并发症防治,安全性,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医疗收费结构的调整,取消药品、卫生耗材加成;降低检查收费标准,医保付费方式的改变,以及市场竞争激烈,这内外环境的改变,给公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雪上加霜,这就需要财务管理的精细化,降低医疗业务成本,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医疗服务收入,从而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公立医院 财务管理 精细化管理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输血条件下抢救妇产科大出血病人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总结。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妇产科大出血治疗的患者52例,对其进行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6例。将第一组作为对照组,对该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而第二组则作为观察组,对该组患者在进行传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协同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并对两组的症状变化和治疗效果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结果通过对观察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对照组的治疗效率为88.46%,而观察组的治疗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通过对无输血条件下抢救妇产科大出血病人的研究,采用在传统常规治疗的方法基础上加上中药协同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无输血条件 妇产科 大出血 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20-01
  • 简介:摘要随着世界各国科技程度和军事战略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个国家都不断的更新武器装备和战术战法。在未来战争中随着新武器、新战法在战场中的使用,战场形态、作战样式、战略战法和参战部队的卫勤保障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雷达兵部队作为一支高度分散并单独执行任务的部队,具有高度分散和防空预警的特点,极易成为敌方首先打击的目标。本文就雷达部队卫勤保障现状和特点,提出关于提高雷达兵部队的卫勤保障能力的几点思考以期为今后雷达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卫勤保障 局部战争 雷达部队
  • 简介: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空前繁盛,而手作为参与制造的工具,很容易受伤,手指末节完全离断在手外伤中很常见,常见致伤方式有很多种:如切割伤、绞伤、砸伤、碾压伤、撕脱伤、热压伤等。往往使指体失去再植条件,如1、患有全身性疾病体质差或并发有严重的脏器损伤不允许长时间进行手术者不宜再植。2、断指伴有多发性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损伤者。3、手指血管床完整破坏程度严重如由挤压伤引起的手指断离表现为手指两侧皮下瘀血即使接通血管因软组织广泛渗血血栓形成再植手指仍难存活。 4、离断指体缺血时间太长。5、1区的甲半月线以远的离断,指动脉弓终末支损伤,掌侧难以找到适宜吻合的静脉。6、部分小儿断指血管纤细,术中无法找到吻合血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寒区干冷气候条件下老年人健康现状及护理需求。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20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受访老年人的疾病检出情况,并分析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情况。结果 200例老年人中,心血管系统疾病检出率(44.50%)最高,显著高于内分泌系统疾病(31.00%)、神经系统疾病(26.00%)、骨外科疾病(30.50%)和其他类型疾病(21.50%)(P<0.05)(P<0.05)。受访老年人的慢性病护理需求评分(3.05±0.52分)最高。结论 寒区干冷气候条件下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存在多种疾病风险,慢性病护理需求较高,需做好相关护理支持,提升其健康水平。

  • 标签: 心血管系统疾病 寒区干冷气候 老年人 健康现状 慢性病 护理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原条件下,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瓜氨酸(Citrulline)、D-乳酸(D-Lactate)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屏障损伤的评估价值。 方法: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屏障功能障碍临床诊治建议”,招募30例符合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的重症患者及年龄、性别、一般状况等相匹配的正常人,分析合并肠屏障功能障碍重症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I-FABP、瓜氨酸、D-乳酸等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内毒素(EndoCAb)相关。在动物实验中构建缺血再灌注肠屏障损伤模型,检测血清D-乳酸浓度并通过小肠损伤Chiu氏评分量化肠屏障损伤程度,分析血清D-乳酸浓度与小肠损伤Chiu氏评分相关。选取150例普通外科手术手术患者,于术前第一天,术后当天,术后第一、三、六日检测病人血浆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和内毒素浓度水平。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合并肠屏障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组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内毒素显著升高(P<0.01)。缺血再灌注肠屏障损伤模型中,血清D-乳酸浓度与小肠损伤Chiu氏评分呈正相关。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和内毒素动态分析发现术后第1日血清IFABP含量显著下降;术后第6日血清CIT含量显著下降;术后血清内毒素逐步下降并趋于平稳。 结论: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D-乳酸及内毒素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屏障损伤均具有评估价值。联合分析可提升预测价值,有助于完善肠屏障功能临床诊治指标体系。

  • 标签: []肠屏障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瓜氨酸 D-乳酸 内毒素
  • 简介:摘要按摩是指用手在人体上捏、揉、按、推,是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西医的病理诊断作用在人体上,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调整人体的神经功能,调节机体生理和病理状况,达到良好的理疗目的。本文就按摩手法的时间、力量、准确和技巧进行探析。

  • 标签: 按摩手法 准确性 技巧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采用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浏阳市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浏阳市 2019年 4月某中学发生的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由专业人员制定调查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将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将未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对此次爆发的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进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整理并分析所有病例资料,分别对相关变量赋值并进行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感染病例共 1098例,发病率 41.62%,其中学生 1081例,教职工 17例,二者发病率分别为 45.38%、 6.64%;流行病学分析显示,本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感染的 1098例患者中主要以住校学生群体为主,且高中年级占比居多,该类群体多在食堂就餐,且有饮用生水习惯或饮用生水史;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堂就餐、住校、饮用生水等均是此次影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浏阳市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卫生习惯。

  • 标签: [ ] Logistic回归分析 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微波辐射对PC12细胞的损伤效应,为深入研究微波辐射的损伤机制提供剂量学依据。方法采用平均功率密度(重复频率×脉宽)分别为10mW/cm2(100pps×500ns)、30mW/cm2(300pps$500ns)和30mW/cm2(1000pps×150ns)的微波辐射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5min,于辐射后6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坏死率,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和坏死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PC12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0mW/cm2(100pps×500ns)辐射后6h,G0-G1期PC12细胞数减少(p〈0.05),G2-M期细胞数增加(p〈0.01);30mW/cm2(1000pps×150ns)辐射后6h,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5),G2-M期减少(p〈0.01);30mW/cm2(300pps×500ns)辐射后6h,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5),S期细胞数减少(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PC12细胞核膜间隙增宽,染色质浓缩边集,核仁呈蜂窝状;线粒体肿胀、空化。结论30mW/cm2(300pps$500ns)微波辐射可引起PC12细胞生长抑制,凋亡率增加,结构损伤;30mW/cm2(300pps$500ns)可作为深入研究微波辐射的损伤机制的辐射剂量。

  • 标签: 微波辐射 PC12细胞 细胞周期 凋亡 超微结构
  • 简介:背景:细胞共培养技术是在体外条件下将细胞与另一种细胞共同培养。对于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横向分化研究多采用体外条件下成脂诱导液诱导成骨细胞发生横向分化,而忽略了体内环境中细胞互相作用的因素。目的:探讨在Transwell间接共培养条件下成熟脂肪细胞诱导成骨细胞成脂横向分化的能力。方法:①选取小鼠成纤维样3t3-l1前体脂肪细胞进行成脂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②实验分组:A组接种成熟脂肪细胞(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下室),B组接种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以1∶4比例接种到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上室),C组单独培养的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③检测指标:分别在7,14,21d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各组细胞三酰甘油相对含量、成脂目的蛋白PPARγ2表达,并进行油红O染色以及茜素红染色观察;以0,24,36h为截点检测B组与C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培养2周时,3t3-l1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圆形,胞质内脂滴增多呈亮圆形,油红O染色鉴定后备用;②细胞形态:B组共培养7d时呈长梭形,未见透明脂滴;14d时胞质内出现黑色颗粒及小圆形脂滴;21d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变为椭圆形或圆形,脂滴变大;③茜素红染色:7,14,21d时B组细胞呈染色区减少的趋势,C组细胞无明显变化均呈大片着色区;④油红O染色:7,14,21d时,B组细胞染色区呈递增趋势且与时间成正比,C组细胞染色阴性且无明显变化;⑤三酰甘油:B组细胞三酰甘油聚集量呈递增趋势且与时间成正比,B组组间及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组无明显变化(P>0.05);⑥MTT抑制率:B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与时间成正比,与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⑦Westernblot实验:B组细胞PPARAγ2蛋白表达量呈递增趋势且与时间成正比,与A、C组相比,差异均有�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细胞 横向分化 细胞共培养 脂肪细胞 成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