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动训练法干预对中轻度精神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46例中轻度抑郁症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n=23)和实验组(n=23)。其中,所有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均口服多虑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运动训练干预法,分别比较两组4个疗程结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的HAMD评分平均值为(31.5±7.3)与实验组的(30.9±6.8)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治愈6例(26.08%),显效9例(39.13%),有效4例(17.39%),无效4例(17.39%),总有效率为82.60%,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的治愈9例(39.13%),显效6例(26.08%),有效6例(26.08%),无效2例(8.69%),总有效率为91.30%,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轻度抑郁症患者进行运动训练法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中轻度抑郁症 运动训练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脑出血偏瘫病人护理工作中施行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和对病人肢体运动功能起到的改善作用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对于所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偏瘫病人资料100例开展对照分析,所选100例病人通过随机法加以分组,其中一组脑出血偏瘫病人接受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另外一组脑出血偏瘫病人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脑出血偏瘫病人接受各自护理措施之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关于脑出血偏瘫病人,在其护理工作中施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出血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运动疗法结合积极心理干预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运动疗法和积极心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均有显著的效果,但是运动疗法与积极心理干预联合应用,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因此,临床上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时可考虑采用运动疗法与积极心理干预联合应用。

  • 标签: 运动疗法 积极心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脑梗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来院就诊的脑梗后伴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入选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就诊期间均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加用康复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各项生活质量参数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上下肢功能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健康状况、体力受限、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梗后运动功能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作为一项常规护理内容加以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梗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使用针刺治疗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门诊针灸科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80例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针刺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72.5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45.00%,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总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疾病治疗时,使用针刺治疗方案相对与常规治疗方案来说,效果更加明显,治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 针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量运动对老年人自身营养状况与机体免疫平衡的变化。方法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根据长期适量运动与长期不运动分为运动组与非运动组,每组20人,采用微型营养评估法(MNA)评价两组老年人营养状况;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两组老年人膳食特征并分析;收集两组老年人全血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Th2的细胞比值。结果两组老年人在饮食结构上无明显差异。运动组老年人营养状况优于不运动组,且适量运动老年人机体免疫维持平衡,不运动老年人免疫平衡偏移。结论适量运动能够改善老年人的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能力。

  • 标签: 老年人 运动 营养评估 免疫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运动疗法配合黄藤素序贯用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并诊断为盆腔炎的患者136例,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8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运动疗法配合黄藤素序贯用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未经治疗前血清学炎症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学炎症指标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黄藤素序贯用药治疗盆腔炎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炎症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上应用。

  • 标签: 运动疗法 黄藤素序贯用药 盆腔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偏瘫型脑瘫是脑性瘫痪中常见的一种,粗大运动受到影响较小,大多具有独立行走能力,但是患侧上肢的精细运动功能都存在障碍,以至于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本研究通过头针、体针联合康复训练,改善偏瘫患儿的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结果提示治疗前后,两组的MAS评分、FMFM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改善患儿肌张力,提高患儿患肢的精细运动能力,从而提高ADL能力。

  • 标签: 针刺 康复训练 偏瘫 脑瘫 精细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灸与运动疗法和点筋相结合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以找到一种简单的治疗肩周炎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对照组与实验组相对比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针灸与运动疗法和点筋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作为一个观察周期。实验结果实验组的总的治疗率为100%而对照组为75%,结论针灸与运动疗法和点筋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要明显优于单纯的针灸疗法,值得同行借鉴。

  • 标签: 针灸 运动疗法 点筋 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视频配合运动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每天观看偏瘫康复视频,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较前有改善,但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上升和运动功能改善更明显,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运动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每天观看偏瘫康复视频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视频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大学生成才需要健康的心理,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颇多,本文探讨通过太极拳运动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推广太极拳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中风瘫痪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中风瘫痪患者62例,随机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穴位按摩。对比2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结果经护理干预1、3、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中风瘫痪患者实施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中风瘫痪 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39例患者。急性期给予两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常规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患者为69.2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和比较,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改善,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强制性运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乐葆口服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膝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西乐葆口服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对比分析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LKSS和ISOA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无效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乐葆口服联合运动疗法对关节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西乐葆 运动疗法 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治疗中饮食控制、药物与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社区糖尿病患者120例进行分组,将采用传统治疗的60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采用饮食控制、药物与运动疗法的60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糖指标并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饮食控制、药物与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状况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社区糖尿病 饮食控制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积极影响。方法采用临床资料调研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63例中风患者,按照护理路径选择不同,分为院方指导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N=63)为研究组、家庭训练护理干预组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常规干预组(N=50)三组,1年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从神经反射中枢、运动配合指数和自主配合指数、整体功能恢复来看,实施院方早期康复护理指导的中风患者在运动功能总体水平上,比未实施的患者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从整体情况来看,与家庭运动组差异不明显,与未实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运动影响效果确切,具有明显的运动功能提升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风 早期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偏瘫早期患者采取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观察其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门诊进行治疗的46例偏瘫早期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采取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23例,联合针灸治疗。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MA、FCA、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偏瘫早期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针灸联合干预,能够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康复训练 针灸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判定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三级康复护理在提升其运动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数字表达法分为50例三级康复护理组和50例常规康复护理组,分别实施三级康复护理和常规康复护理;结果在实施康复护理前,两组患者DNF评分、Fugl-Meyer评分差异不大(P>0.05),康复护理6个月后,三级康复护理组患者的DNF评分(26.15±2.31)分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31.24±2.67)分,而Fugl-Meyer评分(52.36±9.54)分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41.24±8.89)分,且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实施三级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功功能恢复,在护理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三级康复护理 运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