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为提高中医诊断图像的质量,应用改进的基于小波变换尺度间相关性的去噪方法,对诊断图像进行去噪处理。结果显示,该去噪方法能有效去除中医诊断图像中的噪声。

  • 标签: 中医诊断 医学图像 小波变换 图像去噪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妇产科接受的100名孕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50名孕产妇(即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50名孕产妇(即观察组)行蒙医预防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孕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2.00%),P<0.05。结论:在妇产科疾病的患者中使用预防风险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提高护理满意率。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常见风险 预防 处理方法
  • 简介:1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具有重复测量的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标签: 统计学处理 设计类型 来稿 指南 投稿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手术切口置管处理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分为经手术切口置管组15例为本组,随机收集同期30例传统手术病例作为对照组.本组手术入腹后常规吸出腹腔脓液,切除阑尾,经切口置引流管至盆腔,从引流管注入冲洗液于切口处吸出。术后继续引流,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拔管。结果本组15例手术切口长度与对照组相仿,术中未延长切口,无需纱布擦拭腹腔,未另戳口置引流管,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平均较对照组提前6小时,体温较对照组平均提前18天降至正常,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13天。未出现急性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和腹腔脓肿。结论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手术经切口留置引流管,术中可无损伤冲洗腹腔,减少副损伤,术后可继续引流,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切口置管处理 急性 穿孔性阑尾炎
  • 简介:1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具有重复测量的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

  • 标签: 中统计学 处理要求 投稿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PDCA模式在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度(采取PDCA模式前)与2021年度(采取PDCA模式后)的医疗纠纷数据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2020年度的医疗纠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PDCA模式为基础,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进。对比采取PDCA模式前后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结果 相比于2020年度,2021年度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模式,能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性。

  • 标签: PDCA 医疗纠纷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ICU当中观察的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感染因素和处理方案。方法随机在2016年1月到2016年5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并入住ICU接受观察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6例当中,排除部分意识不清的患者,择取25例,对其病情进行观察,结合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治疗干预以及密切监督,同时对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适当的治疗干预,25名患者的整体痊愈概率是92%(23/25),另有2名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2/25);主要的感染因素包括抗生素使用、基础性疾病、住院时长、侵入性操作等。结论在ICU当中观察的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通常病情都相对复杂,且比较危重,很容易发生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所以就医护人员来说,必须要对患者临床体征进行严密的检测,同时总结感染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行以恰当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的概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

  • 标签: 肺部感染 ICU重症监护 颅脑外伤患者 影响因素 处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拔管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的原因。拟对后期及时正确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外科手术52835例,其中静吸复合麻醉36985例,全静脉麻醉15850例,平均年龄(45±15)岁,病种有颅脑手术;颈胸部手术;腹部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产、骨科等。麻醉平均时间(3±1)小时。对所有复苏后患者进行VAS评分;Ramsay评分;肌力评估取抬头30秒,握手有力等。评价标准主要表现为意识再次障碍,Ramsay评分>5分或不能唤醒。结果52835例再次出现意识障碍的共21例,其中1例在转运途中,2例发生在病房,18例发生在麻醉恢复室。结论再次出现意识障碍的原因为一原发性基础疾病;二与麻醉或镇痛因素有关;三与各种刺激减弱有关。

  • 标签: 全身麻醉 拔管 意识障碍 镇静评分Tracheal tube after the causes and treatment of consciousness disorder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膜外麻醉分娩术后预防腰痛的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硬膜外麻醉分娩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体表标记进针,并给予罗哌卡因和芬太尼麻醉;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下进针并在对照组的麻醉药物基础上加入地塞米松。结果:两组术后1d及3d的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硬膜外麻醉分娩术后的观察并做好疼痛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产妇的疼痛程度,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分娩 硬膜外麻醉 疼痛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部队训练中最常见训练的处理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训练期间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为2020年1月~12月部队500人的相关数据。实验组为2021年1月~12月部队500人的相关数据,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训练受伤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训练受伤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部队训练 训练伤 护理干预 伤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