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纳络酮注射联合氨茶碱注射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经病理学诊断确诊的本院于 2013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 2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 RNTM )将其分成 A 、 B 组, A 组予以 纳络酮注射联合氨茶碱注射治疗, B 组单纯予以 氨茶碱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 1 ) A 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 B 组( P < 0.05 )。 2 ) A 、 B 组治疗前 PaCO 2 无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后 A 组低于 B 组( P < 0.05 )。 3 ) A 、 B 组治疗前 PaO 2 无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后显著高于 B 组( P < 0.05 )。 结论 :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采用 纳络酮注射联合氨茶碱注射治疗效果较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纳络酮注射液 氨茶碱注射液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昔洛韦注射联合双黄连口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20例小儿足口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阿昔洛韦注射联合双黄连口服来进行治疗;再选取同时期收治的20例小儿足口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来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相关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19例,占该组总人数的95.0%,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14例,占该组总人数的70.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290;P<0.05);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损害、手足损害、心脑损害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昔洛韦注射联合双黄连口服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恢复情况理想,并且各症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快速缓解患者的痛苦,治疗的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昔洛韦注射液 双黄连口服液 小儿手足口病 疗效
  • 简介:摘要乳头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病理性乳头溢的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地补充与完善。目前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包括高频彩色超声、乳腺钼靶、乳管造影、磁共振成像(MRI)等。近年来,磁共振(MR)乳管成像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更可以借助后处理软件,将MR导管成像与乳腺增强MRI相结合,从而更好、更全面地呈现导管与病变的关系。

  • 标签: 病理性乳头溢液 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松补力口服配制工艺优化。方法设置L9(34)正交实验,考察在配制工艺中时间、加水量、提取次数等因素对配制工艺的影响,并对工艺中辅料的种类使用以及使用量,加入的比例等进行优化。结果松补力口服的最佳制备工艺是1.5个小时,提取2次,加水量20倍,出膏率为28.80%,优化后加入50%的蜂蜜,PH为4.71,比重为1.122,辅料仅选蜂蜜的话,蜂蜜加50%的量;辅料仅选蔗糖的话,蔗糖加40%的量,PH为5.16,比重为1.123;辅料蜂蜜和蔗糖联合用,蜂蜜25%-30%之间,蔗糖20%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标准要求。结论最佳制备工艺方案更为合理,可以用于松补力口服的配制。

  • 标签: 松补力口服液 配制工艺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烧伤休克患者使用延迟复苏补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烧伤休克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按照补公式进行复苏补治疗,分析患者补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同时间段内尿量变化。结果:32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成功复苏、成功率为93.75%,有2例患者复苏失败、死亡率为6.25%;30例成功复苏中有1例发生急性肾功能障碍或衰竭、发生率为(3.13%),2例发生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或衰竭、发生率为(6.25%),1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发生率为(3.13%),经对应的症状处理,后期逐渐好转。补2h后患者平均尿量(0.53±0.21)ml、6h后平均尿量(1.24±0.28)ml、14h后平均尿量(1.53±0.37)ml、20h后平均尿量(1.68±0.42)ml。结论:对烧伤休克患者尽快使用延迟复苏补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烧伤休克患者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质联用仪在应用时,能够将高分离能力的分离技术液相色谱法与质谱法结合在一起,建立新的分离分析技术,现阶段,该技术在化工、农业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需要注意的是,该仪器在使用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检测规范,相关人员应注重质联用仪性能测试操作。本文以实际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对质联用仪性能校准方法进行总结,论述了性能测试中常见故障及应对策略。

  • 标签: 液质联用仪 性能测试 质量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谷红注射与疏血通注射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6例脑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血通组(44例)和谷红组(42例)。疏血通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治疗;谷红组采用谷红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结果谷红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疏血通组的7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谷红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疏血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红注射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较疏血通注射更好,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谷红注射液 疏血通注射液 脑血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疾病特点,评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4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疾病患者,从中选取5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配合硫酸特布他林+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小儿患者的治疗情况,即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组间疗效比较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特布他林 布地奈德 小儿支气管哮喘 治疗效果 症状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米力农注射联合心脉隆注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8例)以及实验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米力农注射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米力农注射联合心脉隆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心衰指标(NT-pro BNP)、心功能指标、复发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NT-pro BNP,实验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实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同时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复发率,实验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实行米力农注射联合心脉隆注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NT-pro BNP指标,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复发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 米力农注射液 心脉隆注射液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提出一些建设性的针对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检查科在2014年2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400例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中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一些相应的建设性的解决对策,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对这400例标本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这些标本有110份是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7.5%。其中公共卫生用具检验不合格的有35例,占不合格比例的31.8%;水质检验不合格的例数为40,所占不合格比例的36.3%;空气检验不合格的例数为18,所占不合格比例为16.3%;一次性消毒餐具的检验不合格数为17,所占不合格数的比例为15.4%。经过对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导致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两种,一是标本本身存在着问题,达不到检测的基本条件;一是送验不及时导致标本的质量出现问题。结论对于微生物标本的检验质量控制应该加大对水质、公共用具等的监控力度。另外还需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使送验过程及时、规范,从而提高检验的质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标本 原因分析 质量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就此探讨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标本中211例不合格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造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结果:研究发现,211例不合格标本中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痰标本82例(38.9%);尿液标本63例(29.9%);血液标本34例(16.1%);分泌物标本19例(9.0%);粪便标本8(3.8%);无菌体液标本5例(2.4%)。211例不合格样本原因包括4种,其中样本污染107例(50.7%);取样操作不规范70例(33.2%);送检不及时24例(11.4%);条码错误10例(4.7%)。结论:微生物检验标本中痰和尿液标本不合格较为常见,主要原因可能与取样不规范、标本污染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送检过程不及时和条码错误也会直接影响微生物标本最终的检验合格率。在临床中,需要重视和加强质量控制工作,以此来提升检验科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合格原因 质量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探讨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微生物培养标本500份,计算不合格标本构成比,分析引起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科学的质控措施。结果:不合格标本占比11.20%,共计56份,其中痰标本占比最高为19.54%,其次为尿液标本标本16.08%,以下依次为粪便标本9.68%、分泌物标本7.46%、血液标本2.86%,无菌液体占比0.00%。结论: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与标本采集不规范及标本污染有直接关系,故需开展质量控制,加强管理,对检验人员实施标准化培训,强化科室与临床间联系,有助于提高微生物检验准确率,提升检验质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合格原因 质量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抽取微生物检验样品28653份,由3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有经验人员评价采集的样品是否合格,并跟踪分析不合格样品的原因。结果:28653份样品中,不合格462份,不合格率为1.61%(462/28653)。包括痰、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和无菌体液,分别有278、95、46、33、8和2种,分别占60.17%、20.56%、9.96%、7.14%、1.74%和0.43%。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痰不规范、标本被污染、采集时间不当。结论:应严格管理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送检的各个环节,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加强科室间的合作,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微生物 测试样品 不合格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且提出质量控制方案。方法:此试验选择的是2021年4月—2023年3月医院检验科收到的未达标的微生物标本包含了75份,对其不合格原因进行全面的总结,同时给予干预的方案。结果:所选的75份试验对象中,占比最高者为不合格标本,第二是尿液、血液标本;其中明确到关于不合格的原因有标本被污染是无菌液、分泌物、血液标本不的关键因素,而不及时送检属于粪便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取样操作不规范为尿液、痰标本不合格关键原因。结论:进一步对医院加强管理,为检验人员实施培训,提高检验科和科室的交流和联系,能够减少微生物检验标本不达标的状况出现,促使检验的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不合格 原因分析 质量控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