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徐贵祥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军旅文坛上一位比较重要的作家.本文从徐贵祥对待战争的态度切入,进而扩展到其小说的叙事态度,认为游移于省察与迷恋之间的叙事态度,是作者作为具有双重身份的军旅作家,其理智与情感的此消彼长在文本中的体现.在主体部分,本文以叙事态度为依据对徐贵祥的军旅小说进行分类读解,以期从对作品的具体分析中,窥见徐贵祥创作过程中理智与情感消长的潜在轨迹.

  • 标签: 徐贵祥 叙事态度 军旅小说 创作论 读解 军旅作家
  • 简介:本文主要考察1978年以来北京人艺研究的演进轨迹和阶段特征。新时期以来的30年,是北京人艺在艺术探索、学派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变化的30年,也是中国话剧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转型最为明显的30年。本文将新时期以来北京人艺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1978-1989年的起步期;1990-1999年的深化期;2000-2008年的徘徊期。在对各个时期研究格局及其形成原因、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北京人艺研究的得失以及给中国话剧研究带来的启示。

  • 标签: 北京人艺 新时期 话剧 研究综述
  • 简介:和中保存有若干声辞杂写、历来不可通读的乐府文献,包括"巾舞歌诗"(简称为)、"铎舞歌诗"以及等.由于莫知其义,它们在乐府文学史上的意义也就很难被人们所认识.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这些文献的庐山面目逐步被学者所揭示.其中,在1948年被杨公骥先生破译.(公开发表于1950年7月19日的)杨先生的研究证明是汉代歌舞剧的科仪本."铎舞歌诗"与等六朝曲辞的研究,则由孙楷第先生取得相当的突破.1946年9月孙楷第先生在副刊发表<〈宋书乐志今鼓吹铙歌词〉考>,稍后,又发表<〈宋书乐志铎舞歌诗〉二篇考>.上述两文皆收入196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孙先生的这些文章对以外的若干六朝曲辞进行了考释,揭示了这些曲辞的本来面目,指出它们是六朝"歌诗"的演唱本.上述文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乐府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乐府诗集》 歌辞 歌诗 汉魏六朝 歌行 文学研究
  • 简介:为了准确地塑造音乐形象,更完美、更细致地表现音乐情感,除上几节课给大家介绍的装饰音以外.还有许多常用的音乐记号呢,它们也是记谱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几种常用的音乐记号。

  • 标签: 作曲 音乐形象 音乐情感 装饰音 记号
  • 简介:“方相”与“钟馗”是文献记载中傩仪的主体神,对“方相”与“钟馗”的认识是把握傩仪的切入点之一。从“方相”与“钟馗”的联系与比较中可以看出,“方相”即“方向”的谐音,“钟馗”即“中鬼”的谐音;“方相”与“钟馗”是中国人宇宙观念与空间观念的反映.“方相”与“钟馗”的先后顺序不仅对应了“四方”与“中”作为认识论意义上的先后顺序,也对应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傩仪之所以以“方相”与“钟馗”为主体神,是由于仪式秩序象征的天地人、神鬼人合一的需要,同时也是出于统治阶层使用抽象文字的兴趣与爱好。

  • 标签: 钟馗 发生学 认识论意义 文献记载 空间观念 宇宙观念
  • 简介:反复和省略记号以前我们讲过许多具有不同作用的音乐符号,可为什么要将反复和省略记号单独列出来给同学们讲呢?

  • 标签: 作曲 音乐符号 记号 省略 反复
  • 简介:孙过庭《书谱》对书法创作主体与风格的关系做了详实论述,纲领性的主体论美学名言是:“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意思是说,书法创作是人的“情性”的外化为书的“体式”的过程,即内在的隐秘的独特的思想感情外显为书法的风格。这是对钟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 标签: 《书谱》 风格学 阐释 书法创作 创作主体 天地之心
  • 简介:影视人类重新建立了文化的新的介绍、理解、诠释的方法,影视民族志也完全形成了不同于超文本(hypertext)形式的民族志。由于共有人类的提倡,反馈法(feedback)也成为了文化人类传统田野调查方法。然而,影像总是某一社会空间、某一社会场景的时间性凝固,因而在拍摄者、被摄者、观摩者三方总会引发怀旧·乡愁情绪,在工业化迅猛的今天,即便是较短的时间差距也会引发怀旧·乡愁。怀旧·乡愁一方面对趋向同质化的社会变化存在反作用力,但是同时,怀旧·乡愁自身也体现出了一个逐渐趋同的复杂过程。

  • 标签: 影视人类学 共有人类学 怀旧·乡愁
  • 简介:<正>如此之多的哲学家,甚至是那些选择撰写诸艺术门类或美学领域的哲学家们,为何忽略了舞蹈艺术?我想简要地作些思索。西方文明从根本上来说是父权家长制的。它必然地建构在男性的统治周围和某种相应(却隐秘的)

  • 标签: 舞蹈艺术 现象学 哲学家 西方文明 美学 家长制
  • 简介:费迪南·德·索绪尔,法国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者,被称为现代语言之父,也就是他将语言塑造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世界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索绪尔语言也成为"索绪尔主义",以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为基础,"就语言而研究语言"。

  • 标签: 语法 语文学 能指 所指 语言 言语
  • 简介:戏剧人类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有自己的学术理论构架,也有新的研究方法.它常常与那些人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文化事项联系在一起,并对人类生活、生产发生着作用.同时,由于新方法的介入,也使戏剧研究产生新的成果.

  • 标签: 戏剧 人类学 文化
  • 简介:由于法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使我有机会到法国大西洋现代舞团从事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和交流。通过身体力行的参与,我对该团的艺术观念、训练方式及创作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简介我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法国大西洋现代舞团有着明显地注重舞蹈本体的艺

  • 标签: 舞蹈本体 现代舞 创作特点 法国 政府提供 大西洋
  • 简介:重点关注那些对艺术创作、艺术发展的深层次思考,借托论坛呈现艺术人思考的结晶。借助这些理性的思考推动我们广东艺术的发展,倡导一种创新的探索精神,藉此推动我们广东艺术品格的形成。

  • 标签: 经济学 夫妻 艺术创作 艺术发展 探索精神 艺术品格
  • 简介:刚跨入2007年,一部18集电视剧《镇长》,搅热了寒冬的影视圈,不仅作为开年大戏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而且引起了众多观众和业界人士的兴趣。

  • 标签: 社会学意义 “主旋律” 镇长 生态学 样板 官场
  • 简介:《离去》(TakingLeave)是美国剧作家奈戈·杰克逊(NagleJackson)创作于1996年的舞台剧,它将一个当代美国社会的家庭故事与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李尔王》进行现代性的文本重构,自上演以来先后荣获全美最佳剧作提名,

  • 标签: 导演艺术 审美意义 现代阐释 重构 文本 话剧
  • 简介:彝族史诗的"文本迻录"是彝族史诗从第一文本、第二文本到第三文本文本生成过程。期间的文本转换过程不仅有创造者的变换,还有接受者的变换。而文本作为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媒介,其在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也是我们用更多的话语阐释"文本迻录"的根据。

  • 标签: 彝族史诗 文本迻录 读者接受
  • 简介:中世纪的艺术有特有的出发点和审美标准,并形成了相应的表现形式。从符号到图像的应用与变化,使中世纪艺术在人物形象的表达方面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性,体现了中世纪造型艺术的发展轨迹。

  • 标签: 中世纪 造型艺术 人物形象 符号学 图像学
  • 简介:一、民族艺术与艺术民族艺术是考察各民族艺术的学问。不过,关于各民族的艺术,过去当把重点放在艺术上时,艺术已在进行考察,当把重点放在民族上时,民族已着手考察,这可以举出适当的成果来。如果是那样的话,在民族与艺术之间,必须存在新兴的民族艺术也就是交叉学科的根据如何呢?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学问的对象逐渐分化,不断地产生出新的

  • 标签: 斯特劳斯 列维 十九世纪 绘画工具 交叉学科 牧溪
  • 简介:近年来,藏族影视作品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创作者除了寄情于藏区风土人情.同时也将藏人家的狗——藏獒也拉进了大众的视野里。以影视人类的角度解读藏族影视作品.从形象构建、起源说、现象论、文化误读等方面对藏獒文化进行影视人类阐释。剖析影视创作者主客位视角,得出“你我”场域差异结论;解读影视作品中的象征符号,推理藏区的文化变迁;描述纪录片中的民族志影像,反映藏区真实文化景象;借用艾柯符码,深描藏族物质文化变迁;列举麦茨语义组合,深描藏族社会结构变迁;阐释视听语言符号,深描藏族精神文化变迁。进而更有效地把握藏人与藏獒的关系解读.甚至认知藏族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也是21世纪更决促进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影视人类学 藏族文化 深描 藏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