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学于我是神圣的,却也是离我最近的。我敬仰它,亲近它,感受它,创造它,我想提升它。我热爱文学一如我热爱生活一样,阳光,炽烈,纯粹。想走更远的路,所以我努力地把触角伸向生活的纵深处,伸向心灵的柔软处,捕捉周边一切细微的变化和生命的律动,尽可能记录身后歪歪斜斜的脚印,试图让它扯成一条直线,让我清晰地看到来时路。我的心很小,小的只够装得下我的喜怒哀乐;我的心很大,大的能装得下天下苍生。而文学给了我这一切的可能性,让想象和实践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在我的内心亮起了一盏灯。

  • 标签: 创作谈
  • 简介:2018年8月,河北作家李春雷的短篇报告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喜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这是该奖历史上唯一获奖的短篇作品。其实,早在2004年,年仅36岁的他就凭借长篇报告文学《宝山》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成为该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

  • 标签: 创作艺术 纪实文学 宏大叙事 报告文学作家 对话 短篇报告文学
  • 简介:游弋于澳华文坛的庄伟杰,既传统又现代。在边缘处遨游,他的文艺创作呈“放射状”。率性自然的诗文创作、充满诗思的文学评论以及狂放逍遥的书法艺术,是其张扬个性、提升生命品质的一种最佳方式。

  • 标签: 庄伟杰 率性 诗思 逍遥游
  • 简介:本文以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小说创作为着眼点,一方面,力图描述她的小说与电影艺术成功联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想通过对于具体现象的个案分析,探究文学和影视艺术之间的关联与发展.

  • 标签: 小说 电影 间离 暗合
  • 简介:合作剧本的创作谈通常都是由合作者共同具名而成,但我觉得这个创作谈由我个人来写,可能会谈得更细、更深入。征得邵忠先生的同意,就由我来执笔,写一写粤剧《风云2003》的创作余绪。邵忠先生给我讲过一个"非典"小故事,让我一直难以释怀:2003年"非典"疫情流行期间,他还在广东省委办公厅工作,疫情结束没多久,他们办公室一个才走出校门不久的年轻干部就去世了,不是因为感染病毒,而是因为劳累过度。走的时候,人还不到三十岁。

  • 标签: 创作 英雄主义 粤剧 宣传品 艺术品 温暖
  • 简介:长篇小说《卧龙湖往事》以国族、地域、性别等维度讲述中国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故事。小说以卧龙湖为焦点,以康平、奉天为空间延展,在矛盾复杂的情节设置与结构创型中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以革命、战争、权力、身体、情爱等叙事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把民族精神的高扬、国民性的批判与人性的考量融为一体,以“往事”而不是“纪事”的含蕴深情表呈创作主体的艺术运筹与乡土寄思。

  • 标签: 庞舒 内敛 滞重 考量 鲜活 灵动
  • 简介:春联是中国文学与民俗相结合的产物,属于对联的一个分支,是中华民族营造春节喜庆气氛的一种特有文学形式。笔者结合自己在学习他人的春联佳作及本人原创春联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粗浅体会。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教。

  • 标签: 春联 创作 中国文学 文学形式 中华民族 对联
  • 简介:我一直希望能回避离现实过近的题材,这类题材我写起来太过沉溺,又苦又累。可我的创作恰又是在现有生活的提醒和刺激下才开始的,倒也不是非要写不可,而是不写不得解脱,只得写来。着笔又恐情绪不定愤懑难平,不得不反复调整,自然文本中的许多意味也是经过调整而来,绝非由来就是。

  • 标签: 生活 创作 题材 调整
  • 简介:<正>巴金是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李尧棠,字芾廿。“巴金”是他1929年发表《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另外还有佩竿、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笔名。一、创作活动的准备与开端1904年11月25日,巴金诞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的大家庭。父亲李道河曾任清政府广元县知县。母亲陈淑芬是巴金的“第一个先生”,除教读古诗词外,还教导他“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贫或富”(巴

  • 标签: 巴金 作家 作品 《灭亡》 中篇小说 散文家
  • 简介:说几句家长里短的话,一个人的成长,或者说是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其最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应该是来自他的家庭。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教育或者是影响其实是最重要的。养过宠物的人都知道,咬人的狗,往往是那种受过虐待的,或者是无缘无故受到过暴打的。仇恨的种子是来自外部,而不是由自心萌发。《三字经》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是有道理的。一个人慢慢变恶,或变得十恶不赦,是有原由的。一个人慢慢成长起来,忽然变成了我们都想不到的那种样子,我们吃惊,我们不解,其实只要我们好好分析一下,还是能够找到原因的。

  • 标签: 《镜子》 创作 人的成长 家庭教育 《三字经》 个人
  • 简介:<正>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返城大潮中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身边的一些人和事,虽然是可以构思小说的素材,但是离《孽债》的具体酝酿,还早着哪。几年过去了。知识青年这个字眼,在飞速发展的现实生活中,已经让人感到陈旧和麻木。记得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我正在读长篇小说《爱的变奏》的校样,这是我的第五本和知青有关的长篇小说。一位相熟的朋友来访,听说又是一本和知青有关的书,他忍不住说:"你就不能写写别的吗?"我说是啊,我在乡下整整呆了10年,现在写出了5本长篇小说,我也对得起那段生活了。这本书出版以后,我想考虑写一点别的了。

  • 标签: 在乡下 一本 现实生活 告诉我 生下来 街子上
  • 简介:<正>假如有人问我:你能成为作家么?我便毫不犹豫地点头:能!因为我愿意一丝不苟地进行创作的准备。假如某一天社会承认我勉强算是一位作家了,那时有做作家梦的小青年来问我:作家先生,请你告诉我,我也能成为作家么?我想我一定会明明白白地反问他(她):你愿意一丝不苟地进行准备吗?舞文弄墨的人各自有各自的甘苦,我的甘苦凝为一点便是“准备”二字,苦之极是它,甘之极,也非它莫属也!

  • 标签: 作家 荷花淀 十九岁 弓弯 肖象 人物速写
  • 简介:许多小说理论家写过精彩的文章,逻辑也很强,有许多独到之处。在我不会写小说的时候得到过教益。在我会写小说的时候也得到过不少启发和帮助。我只能谈点感性认识,从个人写小说实践的体会出发,不敢冒充有什么高明之处。其实本人写小说并不高明,跟许多笨

  • 标签: 小说结构 小说创作 作品 人物形象 小说理论 人物性格
  • 简介:<正>我想从我到西安后看到的古迹文物说起,再说到文学艺术上的问题。我一个总的感想是:所有这些古迹文物都表现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它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但从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古迹文物来看,我认为用两个字可以概括,就是表现了封建统治者的生和死,就是生和死两个字。那些陪葬器物、壁画、墓志铭、诗词歌赋等等,表现了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希望颂扬和记载活着时的“功德”,以求不朽;并希

  • 标签: 现实主义 封建统治者 精神状态 中华民族 作品 文学艺术
  • 简介:我的题目是“小说的创作”。我在想,写作这样事情是很难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的,因为它实在是太从个人出发了,因此你们要是觉得不合用的话,完全可以不予理会的。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什么叫小说。我想说小说它的形式。它的形式是叙述。它的叙述是在一维时间里进行的,和二维绘画不一样,绘画它是发生于平面之间,是直观的,一眼看过去,它立刻就占满在视觉里,不需要交代的过程,而小说它是根据时间的,它是在一个时间的长度里进行的。所以说它就具备了某些特性:一个是它比较间接,它不是让你看见什么,是让你知道,通过语言的描述;另外一个是它只能依次进行,它不可能同时推给你,它要按照次序进行,次序以什么规定,则要视具体情况。它有很明显的缺陷,它就是很不直观,它这个不直观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呢?它表现空间和动作是效果不好的。我举个例子,比如《史记》里荆轲一节,当荆轲向秦王行刺时,是这么描写:“图穷匕首见”,一卷图里裹了一把刀,图一放到底,匕首暴露了。这么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你只能凭想象,条件就那么几个字。因此说语言表达动作,它好像负不起太多的责任;还有就是空间,语言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表示空间。举例子吧,我在想,你们都看过侦探小说,我个人是非常喜欢阿...

  • 标签: 小说创作
  • 简介:<正>上世纪80年代在抚州师专读书期间,开始喜欢诗歌,并尝试诗歌创作。购买的第一本诗集《拜伦抒情诗七十首》。1984年在"校园生活"发表第一首诗:《清明谒烈士墓》,并获当年优秀作品诗歌第一名。1985年在正式刊物《抚河》发表诗作。之后大量购买新诗诗集和阅读多种诗歌作品,有饥不择食之感。1990年因工作变动停笔,

  • 标签: 诗歌作品 《诗刊》 龙泉 诗评家 台湾诗人 诗探索
  • 简介:1947年暑假我辞去了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的教学工作,也辞去了报馆的副刊编辑职务,原是想多搞点创作。事实上,1947年我只写了《刽子手》和《任太太》两篇。前一篇是女作家专辑《无题集》的特约稿,后一篇是为《今日文学丛刊》第2册《我是中国人》而写的。1948年也只发表了四个短篇:《逝去的岁月》(载《文潮月刊》第4卷第3期)、《老周的作风》(载《中国作家》第

  • 标签: 杂忆 文学丛刊 文协 《中国作家》 副刊编辑 文潮
  • 简介:作为一个浸润于传统又沐浴着现代朝晖的诗人,黄遵宪以其富有革新精神的诗歌创作实践,不仅完成了对传统旧体诗的改革使命,而且为未来的诗歌发展确立了方向,其于近代诗坛之影响,诚如梁启超在中所评:"要之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公论不容诬也."

  • 标签: 黄遵宪 诗作蕴含 艺术创新 中国 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