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全面深入的法律比较是文化和结构上的比较,而非规范的异同对比。东西方的古代法律存在着相似性,但各自的道德和宗教因子并不相同。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东西方法律出现了分野。不同的历史方法论造就了不同的法律历史理论,方法论可以区分为内在与外在、还原与创造、客观与主观、必然和偶然四组范畴。

  • 标签: 比较法律史 规范与结构 历史比较方法论
  • 简介:<正>在我于1988年被任命为另外一个讲席教授时,我力图避免作就职演讲。但这次,我和你们都没那么走运。先前的惯例毕竟还得遵循。头一个惯例做法是要对继任我的朋友加雷斯·琼斯(GarethJones)的职位谨表荣幸和欣喜之情。琼斯教授很早以前任教于一所地处高维街(GowerStreet)的规模较大的学院,后来又到

  • 标签: 英格兰 法律史 法律思想 判例法 中世纪 档案
  • 简介:<正>取财于地,取法于天。——《礼记·郊特牲》先贤有言:以为镜可以知兴替。本文选取明史作为个案,意在以断代史研究的方式对传统专制制度下的土地法制作一个全程式考察。明王朝兴于开国之初的地权均平,灭于积重难返的地权困境,笔者尝试以尽量简约的笔墨从法律制度的视角描述这个由治而乱的过程,分析法律制度所导致的足以颠覆一个王朝的巨大危险。本文的命题是,明代地权困境的实质是整个专制主义法

  • 标签: 专制主义 土地权属 法律制度 困境 自耕农经济 明王朝
  • 简介:玉柱,赤手空拳,从4000元起步,雪球般的滚出几十个亿的产业;一介书生,能跨越电脑、生物制药、房地产三个行业;不断挥洒大手笔,而且每每动人心魄,在赔了几个亿之后依然能再度崛起——

  • 标签: 史玉柱 巨人集团 房地产 行业 产业 跨越
  • 简介:本文论证了后现代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的培养模式,克服现行大学教学中,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能力培养上的主观与盲目,拟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营造教学互动的后现代文学氛围,以期进一步提高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质量.

  • 标签: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法 现代教育技术
  • 简介:一日,聊公读西哲孟德斯鸠之《论法的精神》,至第三十一章,有云:"我们应当用法律去阐明历史,用历史去阐明法律。"乃抚掌大笑曰:此言得之!孟氏得之,毕竟是西洋的东西。聊公决心用自己一支如椽大笔,挑拣历史上几个或真或假的公案,来聊上一聊。故曰"聊公案"。聊公的案子,都是些平淡无奇、情节简单的小案子,断

  • 标签: 中国法律史 神判法 《论法的精神》 如椽大笔 不知道 象刑
  • 简介:一神判法:天要你死你不得不死(6)刑起于兵,法起于律刑是什么?砍头,断手断脚,拿鞭子抽,脸上刺字,千刀万剐?都算,不过境界小了点儿。春秋时候,大约比孔子早上一百年的样子,鲁国有位大夫臧文仲。当时晋文公派医生拿鸩酒去毒死战俘卫成公(结果是没毒死,可能医生做了手脚)。臧文仲就对此表示了不满。他的理由是鸩杀是私刑,习惯法和成文法上都没有规定。刑罚一共只有五种:"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音则,刺面的意思),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

  • 标签: 中国法律史 神判法 刺面 钻笮 臧文仲 不知道
  • 简介:关于法律解释,存在这样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法官在裁决案件时只是在严格地解释制定法和判决,揭示法律中已经存在的简明意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法官的法律解释只不过是其个人意愿或主观政治倾向的反映。在《作为解释的法律》一文中,德沃金力图在上述客观解释论和主观解释论的立场之外找到第三条道路,他通过将法律解释类比为'连锁小说'写作的'连锁活动',认为解释是对那种由'不胜枚举的裁决、制度、惯例和习惯'所组成的制度的拓展和延伸,它既不是纯粹客观性的,也不是完全主观性的,而是一种受限的创作,犹如戴着镣铐的舞蹈。由于中心议题及其解答方式方面的近似性,这种将法律实践与文学批评实践联系在一起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且颇具启发性,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重要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具体分析,我们会发现,德沃金并没有一以贯之地坚持自己关于法律解释的独特见解,而是一再地陷入他所强烈质疑的那种纯粹客观性和纯粹主观性之谬误之中。

  • 标签: 法律解释 “连锁小说” 连锁活动 纯粹客观性 纯粹主观性 解释谬误
  • 简介:学术界在描述秦汉时期的"比"时,常常使用判例或者判例法等西方法学概念,有不少学者认为秦汉时期实行判例法的审判方法,史籍中所记载的比是作为判例法而存在的,但这种笼统的概括或描述并不准确。秦汉时期存在两种不同的审判体系以及各种特殊的司法制度,因而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由多种司法机构作出的不同种类的"比"——判决成案,这些判决成案的形式及性质是参差不齐的,它们在司法适用中发挥的功能也存在显著差异,它们与西方法学概念中判例法的含义相去甚远。判例或者判例法来源于西方法学知识体系,其含义具有非常浓厚的西方司法制度传统色彩,我们今天在学术研究中应当慎重使用来笼统概括或描述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及法源的特征。

  • 标签: 秦汉 判例 判例法
  • 简介:<正>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制度,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决定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作如下修改:一、第二条修改为:“现役士兵按兵役性质分为义务兵役制士兵和志愿兵役制士兵。义务兵役制士兵称义务兵,志愿兵役制士兵称士官,并依照本条例授予相应军衔。”二、第六条修改为:“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从兵役机关批准之日起计算。”

  • 标签: 服现役 现役士兵 服役条例 军事委员会 士官 中国人民
  • 简介:沂蒙二山,西倚泰山之势,东望广洋之阔,北眺渤海之波。二山雄峙琅琊大地,历齐鲁桑田百变,孕悠远东夷文明。

  • 标签: 沂蒙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 纪念
  • 简介:检察机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在认识和实践上进一步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二是如何实现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根本要求,实现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是基础和前提。检察机关要实现科学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我们党在发展道路上每一次推进思想解放,都始终坚持以解决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为基本要求,并强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检察工作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社会科学发展
  • 简介:3月24日,奉节县院的4名青年检察干警参加了“奉节县解放思想大讨论青年辩论赛”。检察干警作为正方同反方就奉节县经济发展更需引资还是更需引智进行了激烈的辩论。4名年青干警在比赛中各担其职又紧密配合,思维敏捷、逻辑严密、语言犀利,展示了青年检察官的风采

  • 标签: 检察干警 解放思想 奉节县 辩论赛 大讨论 青年
  • 简介:吴冠中先生不幸于6月25日因病去世,享年90岁。吴冠中先生是一位享誉国际的艺术家,也是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热门人物,他对中西方艺术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艺术市场 吴冠中 艺术史 艺术融合 艺术家 中西方
  • 简介:近现代中国的法学教育,在1840年以来的中国文明史上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可以视为中国与世界文明沟通程度的标志.在170余年的近现代中,学子出洋留学研习外国法律,国内开设学堂讲授法律,二者大约经历了三次高潮:清末变法新政时期,南京政府黄金十年,新中国改革开放头二十年.三个时期彰显一个共同的特征:凡法学教育空前兴旺繁荣的时期,一定是经济社会发展朝气蓬勃、与世界主流文明沟通畅达的时期;反之则否.一部东吴大学法学教育,创业艰辛、业绩辉煌、命运坎坷、结局悲怆……,是近代中国法学教育的缩影,也是与世界主流文明沟通历程的缩影.

  • 标签: 法学教育 东吴大学 中国文明史 近现代中国 传奇 世界文明
  • 简介:通过追溯异化概念的理论渊源,本文对马克思与卢梭、费希特、黑格尔、霍布斯等近代哲学家之间的联系和差别进行了思想梳理,并创造性提出马克思异化观的"三层次说":产品机械论、劳动奴役论、主体宰制论,且各论逐次递进,不断深化,展现了马克思异化概念及其社会理论的独特内涵。

  • 标签: 异化 商品拜物教 自由主义
  • 简介:法律制定出来要获得人们的遵守,若独依赖于国家强制力作为其效力根据是不行的,更需要人们内心对法律合理性的认同,也就是说法律的实际效力依赖于法律自身的合理性,而立法过程的合理性则影响人们对法律合理性的认同。

  • 标签: 法理性 立法现状 转型时期 法律合理性 中国 变迁
  • 简介:"土地征收"概念是宪政国出现才开始孕育的。近代中国学习西法,土地征收制度与概念被引入。然而,"土地征收"概念在中国的产生与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清末先是使用"购地",学习日本法后,转而使用"收用土地",后直接改为"土地收用"。进入民国,北京政府时期还使用"土地收用",至南京政府时期改为"土地征收"。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土地收用""土地征收"夹杂出现,并没有明显区别;同时,又产生了"土地征用"一词。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土地征收制度的立法与学理,比较"土地收用"、"土地征用"与"土地征收"等概念,可知民国时期的"土地征收"概念经历了"古典时期"与"扩张时期"的演变与发展。这种变化也是民国政治制度与公法制度变迁的缩影。

  • 标签: 土地征收 土地收用 土地征用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