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先天一气”是道教内丹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是本体概念在内丹修炼的直观意义上的呈现,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本体意义上的“道”或“虚”,也不是后天意义上的“精、气、神”之一的“气”,而是内丹返本还原修炼体系中从后天回归先天的一个重要的过渡状态,是内丹修炼成仙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综览内丹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内丹关于“先天一气”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诠释。

  • 标签: 内丹学 先天一气 本体 真阴真阳
  • 简介:就全体佛教而言,依种姓的不同而分为声闻、独觉、菩萨三乘圣者,其所证之果就能、所的不同而有涅槃与菩提之分。原始佛教的涅槃与“解脱”是同义的,依入灭的前后不同而分有馀依涅槃和无馀依涅槃。但到了瑜伽唯识的时代,特别是在《成唯识论》中涅槃是菩提之境,属所证;菩提是证涅槃之智,属能证。但由于众生无始来被烦恼、所知二障覆蔽,故不证涅槃、不成菩提,惟有断除二障才能成就。

  • 标签: 涅槃 唯识学 《成唯识论》 原始佛教 菩萨 解脱
  • 简介:李广良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323页,267千字。本书以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佛学史为背景,对太虚大师的唯识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太虚佛学思想研究的一部全新力作。全书正文共十二章,另有引言、结语和附录。作者在对太虚思想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分别从“融贯的唯识”、“新的唯识”和“应用的唯识”三个层面论述了太虚的唯识思想。

  • 标签: 太虚大师 佛学思想 唯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思想史 力量
  • 简介:道教文献向来难读,历代注释歧义百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道教思想是建立在隐喻概念之上。这些隐喻概念潜在地制约着道教理论推论的起点和方向。考察道教隐喻的构成理据,对道教隐喻概念的相互关系、定名、内部层次、语义系统进行研究,建设道教隐喻语料库,不仅在道教语言研究、道教词典编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开拓道教学新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价值。论文对国内外的道教隐喻研究、道教隐喻的识别、道教隐喻语料库建设的基本原则及语料库结构、道教隐喻语料库研究的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道教 隐喻 语料库
  • 简介:僧肇的“空”,是“不真空”,即“性空”,具体包括“法空”、“智空”和“智法俱空”三层涵义。僧肇“空”论对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在意识层面的消解,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僧肇 性空 意识 价值冲突 消解
  • 简介:存思术是道教最具特色的修行法术。本文仔细归纳分析了道教存思术的各种类型,并总结了存思术的养生价值

  • 标签: 道教 存思术 养生
  • 简介:由天台智顗(538——597)系统化的天台,以浙江省天台山国清寺为中心得到发展。但是,智顗在他的晚年为报答自己的出身地(荆州颖川)创建的湖北省荆州玉泉寺,作为天台另一圣地盛名远扬。智顗圆寂后,天台宗以江南东西二处——天台山国清寺和荆州玉泉寺为中心弘扬发展。荆州玉泉寺的教化,仅仅持续了两年左右(593年2月——595年春)。时间虽短,但在此进行了三大部《摩诃止观》和两大部《法华玄义》的讲说,是特别值得铭记的史实。在天台宗历史发展中,荆州玉泉寺所占据的位置确实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五台山佛教 五台山研究 天台宗 大正藏 浙江省天台山 《佛祖统纪》
  • 简介:《甘水仙源录》(以下简称《仙源录》,若无说明,本文所引皆出自此书)十卷,元代著名道教学者李道谦撰,前八卷录自王重阳以下全真教派约五十人之传记、碑文、祭文等。后二卷录全真道宫观碑记及七真传序赞。各篇大抵出自当时名流,如元好问、姚遂、王磐、王鹗、金源踌、陈时可、秦志安等,故历来被史家所重,是研究全真道历史的重要典籍。本文拟从其对全真教发展史的记述、

  • 标签: 史料价值 水仙 全真道 教学者 王重阳 元好问
  • 简介:水族是勤劳、智慧、勇敢的一个民族,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素有“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的美誉”。总人口31.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4万人,占总人口的96.8%;水族人口20.22万人,占总人口的64.47%,占全国水族总人口50%以上。

  • 标签: 三都水族自治县 潜在价值 少数民族人口 马尾 总人口 贵州省
  • 简介:如果每个人都注意减少自己不好的一面,那么从整个社会来看,好的方面就会不断增进。从这个角度而言,佛教的烦恼观可以在道德教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佛教的烦恼观在佛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佛教思想史 当代价值 烦恼 道德教化
  • 简介:1.因为宗教各种的现象、观念、与材料,是记载在一部书中;不是象其它宗教的史料散漫不经,茫无头绪。所以旧约一书大有补助于宗教的研究。

  • 标签: 基督教 圣经 价值 旧约 宗教精神 道德观念
  • 简介:由海波撰写的《死亡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一书陕西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开春再版。全书共25万字,结合死亡研究的特点布局谋篇,整体上运用历史和逻辑结合的研究方法,局部采行社会、心理学、考古等学科进路,以中国佛教死亡观的历史过程为纵轴,以死亡的基本出发点为横轴,把死亡还原到实存领域来看在中国佛教死亡观的建立、发展及影响。

  • 标签: 中国佛教 死亡观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年 布局谋篇 社会学
  • 简介:最早的菩萨戒法梵网经,据说是因卢舍那佛为妙海王及其王子千人,受菩萨戒法而来。这是最早的菩萨受戒法。我们人间有此戒本,是由舍那菩萨修行此戒而成佛之后,在莲花胎藏世界之中,为了利乐一切众生的缘故,所以自己把

  • 标签: 菩萨戒 一切众生 戒法 胎藏 成佛 舍那
  • 简介:什么是五戒凡是一个有组织有理想的团体,有其组成的人员,也必有其组织的规章;组织的健全与否,但看其规章的内容而定。此一组织是否有其卓越的成绩表现,也由其规章中所含的理想而定。一切的社会组织,都是依其理想而制定规章,再由规章产生力量。不过规章的能否产生力量,尚视其组成人员的能否一致对其规章的拥护与遵守。

  • 标签: 一切众生 持戒 戒体 净戒 邪淫 四分律
  • 简介:《法音》刊行三百期了!三百期《法音》蔚为一道独特的佛教文化景观,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察。作为“法”的“声音”,理所应当具有一种超越的意义,而这种超越意义要让人们能够理解,也就理所应当是经过了一番特殊的解释。当然,这种解释就应该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寻章摘句式的注释,而是一种解释意义上的解释。

  • 标签: 解释学 文化景观 “声音” “法” 百期 应当
  • 简介:在当代,各主要信仰佛教的国家都办有佛学院和佛教大学,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是在清末开始办佛教学校的,但也正是学校教育的缘故,当前的佛教界似乎对“”很重视,却忽视了佛教传统教育中“参”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导致当前我国佛教界世俗之风日盛的一个原因,针对这个问题对当代佛教教育中“参”关系展开思索。

  • 标签: 佛教 参学 关系
  • 简介:今天,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道教圣地武当山隆重开幕了,这是国际道教界的一大盛会,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盛举。在此,我代表中共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莅临此次盛会的各位领导、高道大德、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和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 标签: 道教文化 现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挖掘 道教圣地 专家学者
  • 简介: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广义上讲,宗教本身就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我国丰富多采的宗教文化不仅对教徒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宗教文化 人文精神 民俗文化 社会伦理道德 审美意识
  • 简介:探讨宗教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关系,首先要肯定宗教在当代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有它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因为,人需要有信仰,它实际上是一种期望、信念、目标,一种精神支柱。没有信仰的人,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期望、信念、理想,也就是缺乏一种生命的冲动和创造力。当然,人更需要理性,它是人生道路上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精神支柱。

  • 标签: 宗教价值 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 宗教信仰 信仰需求
  • 简介:现代性与西方世界从基督教和通过基督教自身已深深地渗入到现代性及西方世界的(圣经)传统中吸取了什么有益的东西?基督教和《圣经》传统中的什么东西对现代性及西方世界来说是一个负担?在此所言的“《圣经》传统”,我也指犹太教的,现代西方世界从犹太教中所吸收的东西比它意识到的还要多得多。然而,既然我们发现“启蒙运动的辩证法”(阿

  • 标签: 基督教 犹太教 《圣经》 现代西方 自身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