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了一般Riemann积分(即k-重积分)与Lebesgue积分的关系,证明了:若函数f在有界闭域D()Rk上Riemann可积,则f在D上Lebesgue可积且积分值相等.作为应用,讨论广义Riemann积分(即瑕积分与无穷限积分)与Lebesgue积分的关系.进而,给出了计算几类Lebesgue积分的方法.

  • 标签: RIEMANN积分 广义Riemann LEBESGUE积分 关系
  • 简介:本文研究了Riemann积分和Lebesgue积分的本质区别,得到了结论:从Riemann积分推广到Lebesgue积分的本质是从不完备空间R[a,b]到完备空间L[a,b]的扩充.

  • 标签: RIEMANN积分 LEBESGUE积分 完备空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相关颈阵挛的临床和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监测中心2020年1—8月收治的31例颈阵挛患者,分析颈阵挛的临床和生理特点。对所有患者均行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和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31例患者中男性22例(71%),女性9例(29%),平均年龄27.8岁。颈阵挛最常见于发作性睡病患者(n=8),其次为癫痫(n=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n=4)、焦虑抑郁状态(n=3)和打鼾(n=3)等。共监测到555次颈阵挛,89.5%(497/555)的颈阵挛发生于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期,REM睡眠期颈阵挛指数(5.8)明显高于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颈阵挛指数(0.2)。48.3%(268/555)的颈阵挛伴随脑觉醒,0.7%(4/555)致患者清醒,2.7%(15/555)伴随肢体动作。结论睡眠相关颈阵挛多见于REM睡眠期,可出现在有睡眠障碍性疾病及癫痫的患者。颈阵挛的生理或病理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肌阵挛 颈肌 运动障碍 睡眠,快速眼球运动 肌电描记术
  • 简介:凌空越是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用途最广也是最基础的大跳动作。“切步”动作在芭蕾舞中的术语是Coupe;在中国古典舞中是指“上步-缓冲-蹬伸”的过程,通常作为跳跃技巧的起跳动作。“切步”动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凌空越等大跳技巧的动作质量。本文选取一位小跳、五位后腿小跳双起单落接单起双落、一位中跳、五位后腿中跳双起单落接单起双落、原地切步凌空越、趋步切步凌空越这六个跳跃类基本动作进行数据采集与对比分析,结合动作技能迁移理论,为以凌空越为典型的各类大跳技巧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与训练建议。

  • 标签: 切步 凌空越 迁移技术 表面肌电
  • 简介:摘要 :刺激反馈仪是将生物反馈技术和电信号刺激手段相结合 , 通过传感器电极对人体肌肉部位灌入正负电脉冲信号进行刺激,该脉冲信号可根据方案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刺激频率、脉冲宽度、电流强度、和刺激 / 间歇时间等的被动电脉冲恒电流信号,可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相应的神经肌肉刺激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社会上肢体缺陷有运动障碍的群体来说,电动轮椅能极大地方便他们的生活。表面电信号 (SEMG)是一种复杂的表皮下肌肉活动,本研究是通过表面电极实现对表面电信号的采集,调理后送入 STM32单片机处理,运用幅控制的方法对轮椅的电机进行控制。

  • 标签: 轮椅电机 表面肌电信号 STM32单片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腹直分离运用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直分离患者170例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并接受腹部群的自主训练,持续两周,每日一次。观察组基于此接受电刺激治疗,持续两周,每日一次。结果:治疗前,两组腹直分离,脐上围、脐围和脐下围不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电刺激来治疗腹直分离,可显著减少分离距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腹直肌 分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妇产后盆底力康复治疗过程中行盆底训练+盆底刺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收治的 2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按照所采取的训练方式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单一组,每组分别为 100例。单一组仅行盆底训练,综合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盆底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盆底压力的改善情况。结果: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 94例( 94%)显著高于单一组 74例( 74%),两组治疗前的收缩压和静息压均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后综合组的收缩压和静息压均高于单一组,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行盆底训练+盆底刺激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压力,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和确切。

  • 标签: 盆底肌训练 盆底电刺激 产妇 盆底肌力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反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跖屈痉挛的效果,探讨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跖屈痉挛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运动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加用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综合痉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就生活质量和综合痉挛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评分更佳,但是治疗后两组组间进行比较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跖屈痉挛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痉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和预后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运动疗法 跖屈肌痉挛 效果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单一盆底训练与盆底刺激联合盆底训练对产妇盆底力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足月妊娠分娩的产妇,经与患者详细讲述病情和治疗方法后,征求患者意见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行单一盆底训练即Kegel运动;观察组33例行盆底刺激联合盆底训练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漏尿量、盆底力、尿动力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漏尿量、盆底力和尿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漏尿量、盆底力和尿动力学康复效果则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训练可以改善盆底力,改善漏尿和尿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盆底刺激联合盆底训练对比单一盆底训练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盆底电刺激 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力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脑瘫患儿膝过伸的治疗中运用生物反馈联合内效贴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瘫膝过伸患儿为分析对象,采取随机抽签形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指导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疗法,为研究组实施生物反馈联合内效贴治疗,均以3个月为治疗周期。对比患儿膝过伸角度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通过治疗研究组膝过伸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瘫膝过伸患儿接受生物反馈联合内效贴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运动疗法,患儿膝过伸角度得到有效缩小,粗大运动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 标签: 脑瘫 膝过伸 生物肌电反馈 肌内效贴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本文在等距分划上引入在似于文[1]的I型广义Hermlie样条插,改进了Ⅱ型广义Hermite样条.与文[1]比较,我们证明了改进后的Ⅱ型广义Hermite样条插的逼近精度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并利用这二种样条插,讨论了对振荡积分,有限Fourier积分等的数值逼近.

  • 标签: 广义三次Hermite样条 数值积分
  • 简介:积分概念是现代分析数学乃至整个数学领域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微积分的初创时期,Newton通过微分法的逆运算,即“反流数术”来解决求积问题,而LeibniZ则采用“微元法”。把定积分定义为“和的极限”始于Cauehy1823年的工作,他对连续函数给出了定积分的构造性定义。

  • 标签: 反流数术 微元法
  • 简介:【摘要】在小学阶段,班级作为学生集体的一种基本单位,管理效果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效运用“积分奖励制”不仅能提高班级民主化,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楚的自我认知,促进班级管理进步。本文从 “积分制实施原则”、“积分制实施策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三方面助力班集体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 标签: 班级管理  积分制  能力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频刺激联合盆底训练(凯格尔运动)对产妇产后腹直分离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 年9月至2021年3月在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分娩且发现腹直分离大于2.0 cm的3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产妇年龄(27.48±2.37)岁,采用低频刺激联合盆底训练,对照组产妇年龄(27.08±2.76)岁,采取自主训练。将腹直分离距离和盆底力等级作为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腹直分离距离为(1.52±0.28)cm,低于对照组的(2.67±0.48)cm,试验组Ⅱ、Ⅲ、Ⅳ级盆底力比例低于对照组[0比9.3%(14/150),0比13.3%(20/150),34.7%(52/150)比44.7%(67/150)],V级盆底力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对照组[65.3%(98/150)比32.7%(4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39,P<0.05)。治疗后,试验组产后腹直分离康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刺激与盆底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产后腹直分离康复。

  • 标签: 产妇 低频电刺激 盆底肌训练 腹直肌分离 盆底肌力等级
  • 简介:目的: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翼外上、下头进行分析,探索翼外在关节盘前移位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方法:通过MR检查选取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7位,在牙尖交错位紧咬、MMP、中度张口状态下,分别测量其关节盘移位侧翼外上、下头的电位。结果:所有患者翼外下头的电位从闭口到张口呈递增状态。11位患者翼外上头的电位从闭口到张口逐渐升高;6位患者的翼外上头在牙尖交错位时电位较高,MMP时电位小幅下降,但进一步张口后电位没有上升,甚至略有下降。结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与翼外上头的功能活动紧密相关。翼外上头的强直和关节盘形变是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部分原因。

  • 标签: 翼外肌 肌电图 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背景:有研究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利于增强局部核心肌群,但超声联合表面监测多裂核心稳定性训练是否更有利于下背痛康复尚待研究。目的:观察超声联合表面监测多裂核心稳定性训练与无监测比较,对健康人训练前、后多裂肌肉厚度收缩比和表面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健康成年人随机分成监测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监测组在超声联合表面监测下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在无监测下进行相同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两组训练前和训练4,8周后双侧多裂肌肉厚度收缩比和表面电信号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结论:两组受试者入组前多裂厚度收缩比和电平均振幅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8周训练,监测组和对照组双侧多裂厚度收缩比、电平均振幅均明显增大,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监测组增大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果证实,应用超声联合表面监测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明显改善健康人双侧多裂厚度收缩比、增大表面电平均,效果优于无监测训练,为下背痛患者进行核心稳定性监测训练提供基础依据。

  • 标签: 下背痛 核心肌群 监测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 多裂肌 超声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