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2月26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4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和生存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临床表现、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C3、补体C4、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短期预后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41例COVID-19患者中,死亡52例,生存89例。死亡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病、发热和喘息所占比例均高于生存组患者,分别为(70.7±13.3)岁比(50.4±15.3)岁、51.9%(27/52)比14.6%(13/89)、15.4%(8/52)比4.5%(4/89)、30.8%(16/52)比7.9%(7/89)、80.8%(42/52)比61.8%(55/89)和50.0%(26/52)比25.8%(23/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72, χ2=22.104、3.615、12.392、5.503和8.447,均P<0.05)。死亡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值、IgE、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D19+T淋巴细胞比例、CD19+T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生存组,分别为8.20(5.26,13.01)×109/L比5.29(3.96,7.04)×109/L、7.40(4.54,11.46)×109/L比3.16(2.20,5.01)×109/L、2.32(1.77,3.11)比1.63(1.25,2.08)、125.0(42.6,275.0) IU/mL比66.8(38.3,143.0) IU/mL、7.27(2.11,16.21) mg/L比0.95(0.38,2.54) mg/L、4.37(2.72,6.78) g/L比4.10(2.78,4.97) g/L、(23.19±13.43)%比(15.38±6.38)%、(181.5±115.4)/μL比(98.89±77.64)/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944、4.210、2.834、1.190、5.497、1.180,t=3.987、3.411,均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CD3+T淋巴细胞比例、CD3+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比例、CD8+T淋巴细胞计数、CD16+CD56+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生存组,分别为0.47(0.37,0.96)×109/L比1.33(0.90,1.55)×109/L、48.72%(42.31%,76.92%)比69.91%(65.05%,75.36%)、223.0(100.0,403.0)/μL比761.0(499.0,1 092.0)/μL、13.82%(10.32%,19.82%)比24.90%(20.87%,29.57%)、55.5(30.5,106.0)/μL比318.0(162.5,443.5)/μL、63.0(29.0,99.5)/μL比140.0(69.5,195.5)/μL、(209.74±140.13)/μL比(487.61±232.02)/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937、3.944、5.883、3.924、5.703、3.517,t=7.558,均P<0.01)。年龄、高血压病史、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是COVID-19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 OR)=1.170、10.405、3.055、1.128、1.343,均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是COVID-19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细胞免疫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导致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救治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急诊外科进行医治的90例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相关医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0例患者中,死亡66例,死亡率73.33%。结论急诊外科应重视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不断改进临床应急救治水平,减少创伤死亡例数。

  • 标签: 急诊外科 创伤 死亡 危险因素 临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新生儿破伤风死亡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1例新生儿破伤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37例(72.5%),死亡14例(27.4%)。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发病年龄<3天、首次出现痉挛时间<4天、痉挛发作频繁伴反复发绀、使用安定剂量偏小、肺炎、败血症的比例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年龄<3天、首次出现惊厥时间<4天、痉挛发作频繁伴反复发绀、使用安定剂量偏小、肺炎、败血症是影响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重症新生儿破伤风并积极防治各种危险因素可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

  • 标签: 新生儿 破伤风 危险因素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例数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急诊患者死亡原因,为进一步加强急救措施提供建议和客观依据。方法将我院2013到2014年80例急诊外科创伤死亡的病例制作成调查表,分析患者受伤原因、抢救措施、死亡原因等信息情况。结果通过数据分析,20~45岁创伤死亡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年龄阶段相比存在着较大差(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创伤部位主要在头部、胸部、腹部,主要死亡原因是颅部损伤、腹部器官受损及创伤性失血过多休克等。在80例患者中,交通事故导致创伤的有23例,高空坠落有20例,重物创击18例,利器伤害的有6例,其他因素有13例。结论急诊创伤抢救中要明确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抓紧最优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水平,增加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诊外科创伤 死亡因素 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1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外科创伤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性急救措施,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统计急救成功率与死亡率,明确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的急救成功率为 53.00%( 53/100),死亡率为 47.00%( 47/100)。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 ISS评分≥ 16分、 GCS评分、现场急救状况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与机械通气、 ISS评分≥ 16分、 GCS评分及现场急救状况等因素有关,临床必需要在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水平,以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急诊外科创伤 死亡危险因素 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66例感染性病例死亡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分析患者死亡危险单因素、多因素。结果: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因素分析中,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MODS数目、SIRS数目各项因子变化(P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本院急诊外科收治的创伤死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可能致死原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在80例急诊外科创伤死亡患者中,20~50岁患者47例,占比为58.75%,20岁以下患者19例,占比为23.75%,50岁以上患者14例,占比为17.50%,20~50岁患者创伤死亡率显著高于20岁以上和50岁以上患者,P

  • 标签: 急诊外科创伤 死亡危险因素 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禄劝县2000~2010年全县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年来我县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85.06/10万下降至2010年的60.67/10万;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产褥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论针对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加强行政干预,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孕产妇 死亡 动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0 d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存活,54例)和预后不良组(死亡,46例)。比较2组患者基础资料信息。以预后为因变量(Y,不良=1),以年龄、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收缩压最小值、呼吸频率最大值、指尖血氧饱和度最小值、血总胆红素最大值、血浆白蛋白最小值为自变量(X),明确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75岁、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且APACHEⅡ评分、呼吸频率最大值、血总胆红素最大值高于预后良好组,收缩压最小值、指尖血氧饱和度最小值、血浆白蛋白最小值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75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APACHEⅡ评分≥20分、收缩压最小值<8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频率最大值≥29次/min、指尖血氧饱和度最小值<92%、血总胆红素最大值≥9.00 mg/L、血浆白蛋白最小值<28.00 g/L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年龄、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APACHEⅡ评分、收缩压最小值、呼吸频率最大值、指尖血氧饱和度最小值、血总胆红素最大值、血浆白蛋白最小值,临床医师应当予以关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死亡 危险因素 急性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病人,急性心肌梗死符合2004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收集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共计100例,按是否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30例,存活组7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6.9±0.94、5.2±0.41、1.8±0.12、2.7±0.81、157.8±12.71、93.4±14.2),(6.7±0.84、4.9±0.53、1.7±0.37、2.6±0.28、143.8±19.82、79.4±12.31),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脂代谢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性分析。方法133例患者是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心内科收治的,其中猝死的58例患者,心脏功能衰竭而死亡的75例患者。将两组进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分级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生猝死的患者大多数心脏功能处于Ⅱ、Ⅲ级,而因心功能衰竭死亡的患者,大多数心脏功能处于Ⅳ级,发生猝死的患者和心功能衰竭死亡的患者,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指标进行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当患者的心功能处于Ⅱ、Ⅲ级时,易发生猝死;当患者的心功能处于Ⅳ级时,易发生心脏泵功能衰竭而死亡

  • 标签: 心力衰竭 猝死 泵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研究儿科重症病房(P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感染性休克患儿资料,其中存活好转58例,死亡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P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达5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与成活组患儿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数目、低血压、PCIS评分、中性粒细胞数、紫癜或凝血障碍、入院24h尿量、血清白蛋白浓度、血乳酸浓度及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9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ODS数目、紫癜或凝血障碍、PCIS评分降低及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是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较高,当其PCIS评分降低或发生MODS、紫癜、凝血障碍,或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时死亡风险更高,需早期检测治疗。

  • 标签: 儿童 感染性休克 病死率 死亡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生实习前的死亡态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者制定死亡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5—6月,选取安徽省8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在读学生22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225名护生实习前DAP-R总分为(88.03±14.81)分,5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接受、死亡逃避、死亡恐惧、趋近接受、逃离接受。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学历、在家中讨论死亡时的气氛、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的护生死亡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8、5.130、2.684;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在家庭中讨论死亡时的气氛、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是护生实习前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能解释总变异的7.8%。结论安徽省8家医学院校的护生实习前死亡态度处于中等水平。教育者应根据死亡态度情况制定死亡教育课程,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开展多种形式的死亡教育,培养护生正确的生死观。

  • 标签: 学生,护理 实习 死亡态度 影响因素
  • 简介:为了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我们将怀宁县1996~2000年死亡的18例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作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  对怀宁县1996~2000年死亡的18名孕产妇进行经济、文化、生育情况及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进行回顾分析。2 结果21 一般情况 18名死亡的孕产妇全部为农民,初中文化1名,小学文化15名,文盲2名;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17名,20岁以下者1名。家庭经济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13名,不足2000元的5名。22 孕期产前检查情况 因为经济

  • 标签: 孕产妇 死亡 妇幼保健 怀宁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急诊外科2014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1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死亡危险因素与急救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结果881例患者抢救成功796例,占90.35%,死亡85例,占9.65%,其中院前死亡27例,占14.92%。患者死亡因素主要为车祸、高空坠落、重物创伤及刀具砍伤,以车祸所占比例最高,为65.88%,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年龄偏高、机械通气、ISS评分≥16分、GCS评分较低为导致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的年龄、创伤评分及现场急救水平为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加强院前急救,对患者病因及时明确对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急症外科 死亡危险因素 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某医院HIV/AIDS病例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在云南省某医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455例,分析不同特征患者死亡构成比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55例患者中死亡67例(14.72%)。男性、单身、同性性传播、首次就诊CD4值≤200个/μL、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未服用美沙酮、合并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分别为19.91%、35.77%、26.79%、19.09%、25.85%、16.32%、42.86%和21.78%。男性(OR=2.301,95%CI: 1.592~3.653)、单身(OR=12.334,95% CI:6.691~27.236)、未进行抗病毒治疗(OR=2.884,95%CI: 1.093~6.265)、未服用美沙酮(OR=14.237,95%CI: 3.229~24.692)、合并乙型肝炎(OR=4.565,95%CI: 2.343~13.122)或丙型肝炎(OR=3.881,95% CI:1.401~6.745)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首次就诊CD4细胞数>200个/μL的患者死亡风险较低(OR=0.391,95%CI: 0.232~0.84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累计生存率高于不接受的患者(χ2=21.090,P<0.05)。结论男性、单身、首次就诊CD4值≤200个/μL,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未服用美沙酮,合并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是HIV/AI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HIV 死亡 危险因素 合并感染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休克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探讨其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征,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休克患儿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新生儿休克患儿99例,男性55例(55.6%),胎龄(37.7±2.9)周,其中早产儿26例,足月儿73例,中位入院日龄12 d。按病因分类,以感染性休克为主(78例,78.8%),其次为心源性和低血容量性(各6例,6.1%)、窒息性(5例,5.1%)等;感染性休克患儿血培养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是最常见致病菌。总病死率21.2%,早产儿病死率高于足月儿(42.3%比13.7%,P<0.05)。死亡组患儿出生体重<2 500 g、胎龄<37周、入院日龄<3 d、入院pH<7.15、入院时乳酸>4 mmol/L、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比例高于治愈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pH<7.15、低血压是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休克病因以感染性为主,入院pH<7.15、低血压是新生儿休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婴儿,新生 休克 脓毒症 死亡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