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层司法机关对轻伤案件的处理目前普遍实行“从宽”政策,但片面强调一宽到底,甚至无原则地放弃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的实质性处断,有悖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设立的初衷,并且可能造成受害人创伤难以抚平、私力救济需求旺盛和社会治安隐患增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司法机关在轻伤案件处理过程中应实现轻伤案件与轻微伤案件处理结果的相协调,对轻伤案件首先着眼于从宽处理,切实做到尺度松紧有别,将致人轻微伤纳入轻伤案件被告人的“前科”范畴作为从严惩处的依据。

  • 标签: 轻伤案件 轻罪案件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 简介:摘要为防止被告人在被胁迫或受利诱等情况下做出违背真实意愿的认罪认罚,避免可能发生的刑讯逼供、暴力审讯情况,有必要通过国家财政购买法律服务的形式获得有效的法律帮助,建立一种保障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制度,即“法律帮助律师制度”,来弥补当前辩护律师、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律师等在司法实践中的不足。当前这一制度存在帮助律师的职权有限、职责与其职权上的偏差及法律帮助制度欠缺相应的监督机制等问题,通过对试点经验的总结,提炼认罪认罚案件中法律帮助制度的完善路径,能有效遏制冤假错案的发生。

  • 标签: 认罪认罚 法律援助 法律帮助律师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中的撤销案件制度是基于维护国家重大利益、打击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犯罪行为的考量而设置的。其不仅与新形势下反腐与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相契合,而且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然而,《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对于撤销案件的规定存在适用条件含糊不清、审批程序缺乏可行性以及被害人权利保护缺位等缺陷,有必要在《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中细化认罪从宽撤案的适用条件、明确重大立功所涉罪名、赋予被害人程序救济权、完善撤案监督程序。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 撤销案件 重大立功 被害人权益
  • 简介:摘要:当前学术界对于认罪认罚从宽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学者表示,这种模式借鉴和参考了美国所用的诉讼交易模式。也有学者表示,这种制度明显是参考了德国所用有罪协商模式。更有学者表示认罪认罚从宽明显是研究了台湾所用刑事协商。对此本文所要研究的切入点将集中于契约性是否具备问题。这里将从认罪认罚从宽契约主体、内容、可期待利益角度出发,分析契约性基础条件,展开研究与思考。

  • 标签: 认罪认罚 从宽 契约性 可期待利益
  • 简介:"两高三部"制定的《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办法》将"签署具结书"作为依法从宽处理的条件之一,这一规定使"具结"由传统司法实践中的选择性适用措施进阶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必然适用制度.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的具结书为格式文书,具有保证认罪认罚、自愿具结悔过、决定后续程序及证明案件事实四大功能."具结"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其所实施犯罪行为的自认,具有控辩协商的性质,其法律效力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检察院、法院均产生约束.

  • 标签: 具结 认罪 认罚 从宽
  • 简介:【内容摘要】司法实践和理论界,对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程序案件,被告人提出反悔上诉,如何处理存在不同认识和分歧。为了应对被告人反悔上诉,有的地方检察机关采取抗诉加刑方法,但该作法既变相剥夺了被告人上诉权,也背离了刑事诉讼法上诉不加刑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认罪认罚案件被追诉人上诉权的问题,需要从二审程序运行的法律逻辑起点和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状况得出结论。综合上诉权理论和其他外国法经验,应当知道认罪协商之基石,决定于“对抗基础上的合意”,需要完善一系列制度予以保障。在全部实现审前正当程序保障和一审庭审实质化之前,仍然遵循全面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

  • 标签:
  • 简介: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适用于诉讼的各个阶段。对于所有刑事案件都具有适用性,只要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就有机会从宽处理,那么重罪案件也有机会从宽处理。但“可以”适用不是一律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后是否从宽,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在实践中重罪案件的适用却较少,主要原因是缺乏制度上的规范、制定设立的目的与现实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从宽的标准不好把握。因此在重罪案件的处理上,需要办案人员树立科学的适用意识,综合考虑是否适用以及怎样适用的问题。在适用该制度时,启动前置条件,确保制度的适用可以起到积极的效果并具有规范性。对适用的程序、标准进行规范和完善,使制度的执行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 标签: 重罪案件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犯罪嫌疑人 从宽标准
  • 简介:辩护律师的充分、有效参与对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有效实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目前国内刑事辩护率普遍较低、律师辩护质量亟须提高的现状,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运行并不协调。应遵循有效辩护原则,立足中国现实,从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严格值班律师制度、实行强制辩护制度、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制定律师辩护业务规范等方面入手,探寻中国认罪认罚案件中律师有效参与的现实路径。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律师参与 有效辩护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提出之初,学术界对其是否适用于侦查阶段形成了正反两种观点,而各地的试点改革力度很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善侦查阶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将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促进发现案件真实,并有利于倒逼侦查办案公开化、规范化。随着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的颁布,侦查阶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构建将成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需要完善的重要内容。应当确立权利告知、建议、认定、从轻处理这一完整的程序,结合讯问程序改革、加强检察院监督、全面保障辩护权、明确从宽处理权等进行制度保障。

  • 标签: 侦查 认罪认罚 诉讼效率 公正
  • 简介:因此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假坦白行为作为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是对坦白从轻政策的必要补充,坦白、抗拒、沉默权、选择权,但是该章节并未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认罪态度(坦白亦或是抗拒)明确规定为法定量刑情节

  • 标签: 抗拒从严政策 政策是否 是否继续
  • 简介:摘 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快速击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提高案件办理效率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而自愿性保障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抓好自愿性保障问题的解决,对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有效降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公安司法机关欺诈胁迫、犯罪嫌疑人违心认罪等不同情况的出现,对解决自愿性保障造成一定阻碍,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 自愿性 问题
  • 简介:虽然我国现行刑事法律对认罪认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何从宽处罚已经有所规定,例如,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具有自首、坦白等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从宽处罚。但是,整体而言,目前的内容尚显分散和凌乱。

  • 标签: 认罪 犯罪嫌疑人 制度 从宽处罚 刑事法律 被告人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T市W区检察院在试点工作过程中,公诉部门积极主动作为,从基本设想到大胆创新,从精准指控到稳步提升,整体诉讼效率显著提升,社会效果大大彰显。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些许问题,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修订,有必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和标准,使认罪认罚在司法改革中尽显效用。

  • 标签: 诉讼制度改革 认罪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路径 司法改革 刑事诉讼法
  • 简介: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在特别程序编第二章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简称'刑事和解程序'),实现了刑事和解的法制化。刑事和解程序概述(一)刑事和解程序的概念和特征在吸收学术研究成果、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程序规定在特别程序编第二章,自第277条至第279条共计3个法律条文,涉

  • 标签: 从宽处罚 和解程序中 处罚解析
  • 简介:摘要:法律制度的制定不仅要重视制度的本身的合理性,制度的实际应用效率和效果也是法律制度制定应用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关键性问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基于提升法律执行效率和效果所制定的一项针对性制度,由于认罪认罚环节中涉及一定的经济活动。因此,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提升制度的合理性和应用中的执行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法律 经济学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需要在控辩平等的语境下得到审视与完善。控辩平等原则的基本内涵包含“平等武装”与“平等保护”,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立了基本的理论导向。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关键点是认罪层面的自愿性与从宽层面的合理性。为保障此二者得以满足,控辩平等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各个诉讼阶段对控方施以相应义务,对辩方强化相应权利,在审判阶段保证法官的中立与实质审查,从而实现控辩平等。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 控辩平等 理论导向 制度完善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案件呈下降趋势,但刑事案件总量不断攀升,司法机关“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改革诉讼制度和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司法改革来提升审判质效。通过对认罪认罚案件分流处理,进一步简化诉讼程序,构建普通程序、简易程序、速裁程序有序衔接的多层次诉讼制度体系,有利于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公正与效率相统一。

  • 标签: 认罪认罚制度 基本内涵 具体意义 完善进路
  • 简介: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刑事和解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中特别程序在有效沟通、理解商谈层面转变了以往的刑事诉讼的对抗模式,向平缓解决社会矛盾方向延伸,是实现社会问题平稳着陆的突破性研究。作为近些年来学者研究的新兴领域和热门话题,本文以检察机关在两制度间的不同地位、角色、职能作为切入点,对比两者内涵特征、价值目的、证明标准、定罪量刑的区别,体现出双方互以沟通为维度向不同制度层面拓展而衍生出的程序差异。

  • 标签: 检察机关 认罪认罚从宽 刑事和解
  • 简介:自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这一制度以程序分流为基础理念,从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对案件进行"从宽处理,旨在建立完善的繁简分流体系,切实提升刑事诉讼效率。在试点运行工作中,制度暴露出程序区分不明、审前分流缺失以及配套措施不足等问题。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应当从程序分流理念的视角出发,明确认罪认罚制度的取向型价值,进一步简化诉讼程序,并辅之以相应的辅助措施。

  • 标签: 认罪认罚 程序分流 模式 诉讼效率
  • 简介:目前,'两高三部'颁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办法》,现已展开试点工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一个宏观的制度概念,其应运而生的背景是当前司法资源有限,案多人少,以及员额制改革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量刑协商程序为视角,分析我国目前该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认罪认罚从宽量刑协商程序的建议。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 量刑协商 程序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