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25
  • 简介:(一)大众媒介与炫耀性消费凡勃伦生活的时代,凡勃伦认识到了炫耀性消费的社会属性,[4](P69)凡勃伦结合印刷工人热衷于炫耀性消费展示了社会整体上从炫耀性有闲向炫耀性消费的转变

  • 标签: 历史现实 消费历史 炫耀性消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2年2月3日,在意大利庆祝成立150周年展览会上,主办方利用了RFlD技术来传扬民族的历史信息。在展览上,每个参观者持一张RFID的卡,用展览专用的识读器识读RFID卡,通过图片、视频文本等资料了解意大利走过的150年的历史

  • 标签: RFID卡 历史信息 意大利 展览会 识读器 图片
  • 简介:正义(justice)一词源于拉丁语中"jus",具有公正、正直、法、权利等多种含义.正义作为一个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始终是古往今来众多思想家关注的焦点.纵观中西思想史上关于正义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对于正义的理解真可谓是大相径庭,难怪美国学者博登海默形容说:"正义具有一张普洛透斯式的脸,变幻无常,并且具有极不相似的面貌".而在西方很早就将正义学说的研究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学等领域,使正义学说研究的成果能够很好的为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和应用性.所以,了解中外正义理论产生变化的演进过程,切实的研究西方正义理论的历史现实,不仅对于学术界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社会公正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正义 社会契约 生产关系 平等
  • 简介:这期我最喜欢两篇游记文章,因为它们在历史现实中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既介绍了现实,又普及了历史,实现了历史现实的互助“复活”。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如果只是低头看路,而不注意将所见所想与知识结合起来,那所走的路也只是冤枉路。台湾是我一直想去游历的地方,《探秘金马“战地文化”》一文使我提前领略了战地文化的风情,也让我意识到,在去一个新地方之前,都应做好相关功课,否则便只是浮光掠影,难有大收获。

  • 标签: 历史与现实 复活 平衡点 文化 游历 意识
  • 简介:2012年新年伊始,新世纪以来第,9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发布,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这既体现了中央农村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也凸显了政策的针对性和务实性。

  • 标签: 历史 农业科技创新 农村政策 农产品供给 “三农” 保障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49年的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进北平建立新中国,毛泽东称之为是去“进京赶考”.今天,重温历史反观现实,我们发现“进京赶考”这一命题与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有着最密切的内在关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站在“进京赶考”的历史起点上?是因为只有真心服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够不断成长壮大,由一个革命党变成一个执政党.为什么革命胜利了毛泽东把进京建国称为“进京赶考”去&因为胜利以后的路程更长,任务更艰巨,工作更伟大.为什么说我们今天仍在“赶考”的路上&因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脱离群众依然是我们这个党最大的危险.如何才能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牢记“两个务必”.

  • 标签: 西柏坡精神 进京赶考 人民情怀
  • 简介:2015年3月2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办第46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主题是“《平凡的世界》:历史现实”。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文学》杂志社郝庆军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邵燕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何吉贤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外的30余名青年学者出席了本期论坛。论坛以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为契机,比较了电视剧和小说的差异,并结合当前的社会文化语境,对新时期以来文学观念的变化、当前文学史写作的困境以及当代青年的个人奋斗和成功的途径等问题做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当下文学创作应重建一种有理想的现实主义。本刊特刊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平凡的世界》 历史与现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 社会文化语境
  • 简介:本文中的“评价”指的是教科书中除史实叙述以外,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对历史事件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意义、历史功绩等所做的分析。笔者比较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04和2007版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发现这三版教科书中存在着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发生改变的情况,表现为评价的去除、评价的转向、评价的调整等三种情况,分别体现在以下所要阐述的7个历史事件中。评价的去除是指原本有历史事件成败原因分析的在后面版本中去除的情况,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中;评价的转向是指由明显的负面评价转向正面的、积极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对国民党的评价中;“评价的调整”是指在前一版本中轻描淡写的、忽视性的评价,

  • 标签: 历史 教科书 评价比较
  • 简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两册和八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新教科书”),2001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已在全国各实验区投入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旧教科书”)。下面对新教

  • 标签: 历史 实验教科书 课程标准 初中 编写体例 教学方法
  • 简介:纵览我军历史,打下烙印、让人走心的教育,必定是抓住本质、回应关切的教育。历史启示我们,今天的教育要紧扣时代主题,克服自我设计、自我循环现象;坚持问题导向,纠治脱离实际、流于形式顽症;发挥主体力量,改变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模式,坚持先受教育,解决说功好、做功弱问题。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走心 精神营养 宝贵经验
  • 简介:什么是历史?李剑鸣教授指出,'历史在含义上有三种形态:一是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一切;二是史料,是过去发生的一切留下的痕迹;三是史学,是历史学家对过去的认识,通常以史学论著的形式出现'[1]。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科书或者呈现的一些史学论著中截

  • 标签: 中学历史 历史实物 实物资源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5-28
  • 简介:    尽管教师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

  • 标签: 实施问题 教学法研究 研究实践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史实资料在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构建研究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史实资料的运用有利于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方面的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有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 标签: 历史史实资料  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  构建研究
  • 简介: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科教学回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大势所趋。因此,素养导向下,历史践性作业设计应基于单元主题、围绕大概念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

  • 标签: 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实践性作业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历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应通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域,探讨了初中历史践性作业设计的原则与策略,以期对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实践性作业设计
  • 简介:【内容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科的功能和目标,从历史历史学科本

  • 标签:
  • 简介:联系现实历史,是指导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只要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一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百利而无一害。

  • 标签: 历史 现实 电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