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在语法理论框架下,探讨了英汉双宾在句式、意义、原型特征三个方面存在同一性;然而在深层的概念结构上存在着差异性。与汉语相比,英语双宾结构的形式比较有限,而汉语双宾结构的动词进入后的表现形式比较多样。

  • 标签: 双宾构式 构式语法 差异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利用语料库以搭配研究所得结果为参数对中国英语学习者V+off使用情况进行聚类,并与本族语者V+off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揭示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V+off理解和使用上的差异。

  • 标签: 构式搭配语料库聚类
  • 简介:介词“跟,向,对”都具有引进行为动作对象这一语法特点,有时可与一样的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本文从词本义入手,分析总结出三个介词所具有的共性特征是导致相同现象的原因。另一方面三个介词的词义特征有着本质不同,它们又具有个性特征。三个介词的个性特征有着双重作用,第一决定了三个介词即使出现相同现象,但使用条件不同,因而意义也不同。第二决定了为什么三个介词会存在相异现象及各自不同的使用条件。

  • 标签: 介词 相同和相异现象 共性特征 个性特征
  • 简介:BackgroundR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maypresentasslurredornotchedSwaveinleadV1.However,slurredornotchedSwavemayalsorepresentslowconductioninthemyocardium.MethodsW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QRSpatternsinleadsV3RtoV5Rin7patientswithaslurredornotchedSwaveinleadV1.ResultsIntheleadsV3RtoV5R,6patientsshowedincompleteorcompleteRBBBand1patientslurredornotchedSwave.ConclusionsInthemajorityofECGsinasmallpatientserieswithslurredornotchedSwaveinleadV1,QRSmorphologyindicatingincompleteorcompleteRBBBwaspresentinleadsV3RtoV5R.AfindingoffragmentedQRSintheseleadsmayindicateslowconductioninthemyocardium.

  • 标签: 心电图 缺口 QRS波 引线 患者 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语法认为,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包括语素、词、半固定和固定的习语以及抽象的句型,跨语言的多个层次。但是对于这一界定,语法学派内部仍存在分歧。本文在追溯概念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讨论各学派之间的看法和观点,并且结合具体实例双宾的特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语法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崭新的认识,对先前未能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然而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 标签: 构式语法 构式 双宾构式
  • 简介:<正>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大多可以带时态助词“着”表示“进行体”,也可以重叠,表示“尝试态”或者“短时态“,这在语法研究中已经讨论得很多;但动词带“着“后还可以再重叠,构成一种形式和意义都不同于“V着”“VV”的“VV着”重叠,这却鲜有论述。重叠研究的重要方面是考察重叠同其基的异同。“VV着”同动词带“着”和动词重叠都有直接关系。本文试图从分析一千三百万字比较典范的现代白语文著作中收集的174例“VV着”重叠同“V着”和“VV”之间的对立出发,对重叠提出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描写与解释。

  • 标签: 重叠式 谓语性 汪曾棋 先行词 主语 从维熙
  • 简介:尽管语法是时下很流行的语法理论,被学界称为一场对“生成语言学”的革命,但是经过反思,本文发现,其理论基础并不牢靠。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语法带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涉及到逻辑、哲学乃至神学。其中哲学中又涉及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尤其是方法论。由定义(definition)开始反思是一种有效的论证方法,理论中的所有阐述和样例都应被定义所涵盖。而语法定义的“不可预测”是一种循环论,并且与结论自相矛盾(self-contradictory)。

  • 标签: 构式语法 生成语言学 反思
  • 简介:“被”字的应用在现代汉语中越发广泛,除了及物动词外,不及物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皆可进入该,形成错配。几类因家族相似性形成“被”字范畴,认知语法和语法的互动分析为该范畴成员的可接受性提供了概念上的理据。

  • 标签: “被”字构式 认知语法 构式语法
  • 简介:先前研究对"NP+V+的不是A,(而)是B"新的构成机理存在较大争议,解释不一。研究基于认知语法理论,认为惯性压制是化解该修辞新中句法误配的重要手段,并通过精简与合并,促成新。此外,组分B发生的"结果代动作"转喻是压制得以形成的内在动因。

  • 标签: 认知构式语法 修辞构式 惯性压制 转喻
  • 简介:摘要本文以东莞华南桥为工程背景,为检测在静力荷载作用下,大桥的工作状态及承载能力,对该大桥进行了现场静载试验。根据现场实测应变和挠度的结果,与荷载试验前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进行相应计算的理论值比较,并按相关规范,对桥梁的工作状况和受力性能做出评判。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受力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承载能力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 标签: 静载试验 有限元分析 V形连续钢构桥 校验系数
  • 简介: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V+起来”这一语法项目的高频复现不得不引起教学重视,韩国课堂上的相关语料和教学方式也都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V+起来”的语法特点和偏误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用于指导课堂教学。

  • 标签: V+起来 韩国学生 教学分析 教学方法
  • 简介:《金瓶梅》中的“V1+N+V1”述宾结构,乃是久已沉淀于近代汉语中的一种罕见而鲜活的句型。至今尚未有人揭示过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它对现代汉语“V2+N”、“V1+N”等述宾结构的形成所起的重大影响。本文从汉语语法发展史的角度,探索这种句型的内部组合特征及其转换生成“V2+N”、“V1+N”等结构的潜在因素

  • 标签: V1+N+V1 钩沉 《金瓶梅》
  • 简介:动词后面"到"的词性一直以来存在很大的争议,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这一情况严重影响到相关问题的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现代汉语出现频率极高的动词、形容词为基础,从具有代表性的各种观点入手,分析了这种句型的三种构成形式以及"到"前面动词的情况,参照判断动词的语法标准,弄清了"到"的性质,从中得出结论:动词后面的"到",动词特征比较突出,是动词,并没有介词化。

  • 标签: 语法特征 词性
  •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Goldberg的语法思想——论元观。论元观是对语法的发展,认为论元的特殊次类,它们是具有经验基础的格式塔,是对反映人类经验的基本动态场景的语义结构的识解,各种论元为语言的句子表达提供了最基本的手段。论元观突破了以动词为中心的基于词汇投射的句子语义分析模式的局限,不仅有诸多理论优势,而且对语言教学实践具有启迪。

  • 标签: 构式语法 论元构式 词汇 语言教学
  • 简介:现代汉语中的“X得要命”是表示主观极量程度义的,可做谓语、定语、补语、宾语等句法成分,也可以独立成句。进入“X”槽位的可为形容词、动词、短语。“X得要命”最早见于清代小说,表示主观极量程度义,“要命”从明代的动词短语到动词,最后虚化为表示程度义。

  • 标签: “X得要命” 句法结构 句法功能 构式化
  • 简介:分析了“可A可B”特点,认为谓词性短语“可A可B”属于“标记性”,其义可概括为可以实现的选择义.这一义因为A、B间语义关系矛盾与否具体又包含兼选和限选,表现出词汇义影响义的情况.而无相近义或相反义的A、B及体词性A、B进入“可A可B”,义最先凸现,A和B继而受到该的制约,整个或表兼选或表限选.义、义和词汇义是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

  • 标签: “可A可B”构式 构式义 词汇义 制约
  • 简介:文章认为,现代汉语“再A也B”表达式虽然形式唯一,但由于其内部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可分为两种:增效和非增效。两种在语块A的有界无界、“再”的语义释义、“再A”与B的关系以及“再A也B”结构的凝固程度、义和解析角度等多个方面都不同。

  • 标签: “再A也B” 构式 增效 非增效 有界-无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