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藏族,一九六四年生,青海省同仁县人。十三岁学画唐卡,十六岁先后拜尖措、娘本为师,二十岁时开始独立绘制唐卡。

  • 标签: 中国画家 同仁县 青海省 唐卡
  • 简介:现存最早的琵琶及若干种乐器保存在日本,还有日本人用这些式传写编撰的新集。时间集中在8—14世纪初。在中国12世纪中期,姜夔用一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半字记写他的自度曲。这种记谱体系至今仍然保留在北方笙管乐种中,呈活态传承,却从未出现在日本的藏本中。通过对写本面貌及背景的分析,文章提出一个观点,即至晚在九世纪初,中国宫廷燕乐音乐已经通行半字并逐渐成为雅俗并用的式。对这种式的剖析延伸到西安鼓乐和南音。

  • 标签: 半字谱 工乂谱 宫调 西安鼓乐 弦管(南音)
  • 简介:近年来,笔者在对国宝《碣石调·幽兰》文字作微观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编码和标点,兼之又新发现了汉隋间“声曲折”——乐符体系的八份日传初唐卷子和时贤之新见,因而对《幽兰》从诠释学的角度作一新的集注就提上了日程。我国传统的“集注”就是集众说而为之注。但旧集注有仅以辑佚为目的者,所谓“集

  • 标签: 文字谱 碣石调·幽兰 琴议
  • 简介:长期以来,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如何,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究竟是把识教学放在中心地位还是从属地位?我个人认为:在初中音乐教学阶段,识教学是比较重要的,它能体现出学生的音乐修养水平.

  • 标签: 更解乐 纸谱 解乐中情
  • 简介:中国书法的研究和著述大体上分为三方面的内容对书法上历史现象的演变做出梳理、品评;对书写技法的论述、总结;关于书法审美理念的讨论。前者旨在为现实需要提供历史借鉴,后两者旨在为创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当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绝非河井不犯。

  • 标签: 书学思想 《书谱》 中国书法 历史现象 书写技法 审美理念
  • 简介:孙过庭《书》对书法创作主体与风格的关系做了详实论述,纲领性的主体论美学名言是:“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意思是说,书法创作是人的“情性”的外化为书的“体式”的过程,即内在的隐秘的独特的思想感情外显为书法的风格。这是对钟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 标签: 《书谱》 风格学 阐释 书法创作 创作主体 天地之心
  • 简介:笔者经历了音乐教育从“双基”时代到如今的“淡化知识技能”时代的变革,真切地感觉到,包括识谱在内的知识技能的教学问题在我国一直是一个敏感的、令人头痛的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完善我们的音乐教学行为,本文就课改中的识读乐谱教学做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索和研究,供同行分享与质疑。

  • 标签: 识谱教学 课改 知识技能 音乐教育 新课程改革 “双基”
  • 简介:孙过庭《书》是中国书学经典中的光辉篇章,一向被书家和学者所重视,临习研究代不乏人。因其传世墨迹首有“书卷上”,末有“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功用,名曰书”字样,而墨迹三千七百余字,即无卷下之迹,亦不分篇章,所以围绕传世墨迹是《书》全文,还是《书》序言等问题产生了很多不同观点。众多学者引经据典寻根溯源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论证,至今尚无定论。

  • 标签: 《书谱》 临习 孙过庭 序言 角度 功用
  • 简介:编者按:2008年,香港((书》杂志复刊了。对书坛来说,这是一件大事。“弘扬书学,嘉惠书林”,是梁披云先生倡导的办刊宗旨,如今,张培元先生接过梁老的火炬,高举“以为人之道,成书之学”旗帜,继续做着汉字书法的“海外启蒙”和“全球传播”的工作,令人钦敬!当我采访张培元先生的时候,复刊之后的《书》杂志已经出版了三期。张培元先生为(《书》复刊撰写过一副对联:“书成新墨老,就古云开”。以此作为本次采访的题目,大概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 标签: 《书谱》 复刊 办刊宗旨 为人之道 全球传播 汉字书法
  • 简介:1973年秋,苏北东台县城一家工艺厂开办国画生产业务,到农村来招收书会画的人进厂。我插队在海边已4年,自小临池未间断过,会写毛笔字,经朋友的推荐,列入了招工的名单。我去厂里参观,只见环境设施极为简陋,但厂里大多是苏州、无锡的下放人员,工种有书画、刺绣及装裱,在一个成天在田里耕作的知青眼里,这厂真是一个理想中的乐园。朋友指着一位老人介绍说,这是苏州老书法家王父先生。当时先生尚未到花甲之年,苍颜白发、牙齿脱落,比实际年龄看老得多。

  • 标签: 生产业务 环境设施 毛笔字 书法家 朋友 苏州
  • 简介:根据苏文学作品改编的苏联影片要目贺红英编(1919——1990)年代片名导演原作原作者附注1919格拉欣和木木Ч.萨宾斯基木木И.屠格涅夫科尔涅伊·瓦西里耶夫Ч.萨宾斯基Л.托尔斯泰三人М.纳罗科夫М.高尔基萨瓦Ч.萨宾斯基Л.安德列耶夫话剧工人...

  • 标签: 文学作品 苏联 俄苏
  • 简介:前面说到.油画从西欧引入俄罗斯,得利于沙皇和宫廷的倡导与推动,得利于文化艺术界、特别是青年艺术家的呼应、参与,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文化排异方面的阻力,事情进行顺利。自第一代画家产生,此后的事,可以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百年之间,画家代代而生,画作越来越精,美术教育从城市而乡村,由官办而民办。

  • 标签: 油画 青年艺术家 三生万物 美术教育 俄罗斯 艺术界
  • 简介:根据苏文学作品改编的苏联影片要目(1919——1990)贺红英编年代片名导演原作原作者附注1966在C城И.赫伊费茨姚内奇A.契诃夫三个胖子A.巴塔洛夫И.沙皮罗Ю.奥列沙我们是俄罗斯人В.斯特罗耶娃ВС.维什涅夫斯基话剧你的儿子和兄弟В.舒克申...

  • 标签: 文学作品 苏联 舒克申 俄苏文学 影片 陀斯妥耶夫斯基
  • 简介:好花也需绿叶扶美术事业要蓬勃发展,缺少不了适合的土壤和水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有人识货有人买,好画卖个好价钱,画家生活无忧,才能潜心创作,画出更好的作品。

  • 标签: 油画 美术事业 画家
  • 简介:20世纪音乐节奏的特点是节奏组成原则及其倾向的多样性和矛盾性,这些特别不论是对18世纪的音乐还是对19世纪的音乐来说都是神秘不解似的。俄国和一苏音乐具有欧洲音乐文化的某些共同特点,尤其具有20世纪艺术的那种“发明”精神,同时一苏音乐又有自己牢固的古典民族精神,是在社会主义思想氛围下发展的,从而又具有显明的独特性,这表现在创作原则中,作品的主题思想中,也表现在音乐语言手段的综合使用中,表现在某些音乐表现因素中,其中也表现在节奏特点及其组成原则中。

  • 标签: 普罗科菲耶夫 多节拍 肖斯塔科维奇 斯特拉文斯基 科萨科夫 思想氛围
  • 简介: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所藏五代时抄写的乐谱在本世纪初被发现后,曾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学者们在研究中称之为“敦煌乐谱”,并认为这是在唐代所形成的一种式。但在近来年的一些有关论著中常常见到这样一种说法,即所谓“敦煌乐谱是近世工尺的前身”。由于这种说法一再被重复,似乎就成了一种定论而被广为引用,但事实上敦煌乐谱和工尺是分属于不同体系的两种式;前者属琵琶,后者属

  • 标签: 敦煌乐谱 谱字 琵琶谱 管色谱 九弦琴 韶乐
  • 简介:“记录表演身段、情态、排场者,称‘身’。中文词右侧注工尺、板眼,左侧及念白的句逗间,注身段、情态及排场、穿戴者,总名‘身宫’。”②随着昆曲折子戏的大兴,动作开始有规范可循,身段渐出,这些身段或为艺人口述,或经文人整理。

  • 标签: 身段 审音 中文词 折子戏 情态 工尺
  • 简介:<正>李提摩太(TimothyRichard,1845—1919),是英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他1870年受浸礼会差会派遣来到中国,先后在山东、山西等地传教,后到上海任同文书会(后改名广学会)总干事,1916年回到英国。他在中国活动长达四十五年之久,在插手干预中国内政方面,李提摩太是最活跃的传教士之一。李提摩太夫人——玛丽·马丁(MaryMartin)女士,是苏格兰长老会女传教士,早年来到中国,1878年10月与李提摩太在烟台成婚,随后一同到山西太原传教。音乐界长期来涉及李提摩太的音乐活动,主要是称李氏编了一本《小诗》,但事实上对此书内容及性质了解甚少。笔者近来接触了一些有关史料,现分述如下:

  • 标签: 传教士 基督教 广学会 浸礼会 李提摩太 中国传统
  • 简介:宋代唱赚《愿成双》是一套弥足珍贵的古代民间音乐的乐谱。要使其得到准确解译,首先必须认准所用音高字及相关符号,同时对作为一首套曲的结构特点及分曲性质予以把握;在具体解译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依据,采用合乎音乐自身规律的方法,抓住乐谱、乐曲内含的音调及节奏特点予以处理;对于分曲译要尽可能地选配宋元时期同曲牌的唱词,从词曲结合的角度加以验证;最后要将各个分曲译整合起来,从作为一首套曲的全局加以考察。这样解译出的乐谱,尽管还不能说是宋代唱赚的原貌,但已接近原曲原貌,是一份相对准确的译

  • 标签: 宋代唱赚 《愿成双》谱 解译题
  • 简介:近来的好莱坞电影,只喜欢《爱丽丝漫游仙境》。只有好莱坞能做出这样的梦幻仙境吧。只是好莱坞总是太有雄心壮志了,把“爱丽丝漫游仙境”改成了“爱丽丝拯救仙境”。原本顽皮伶俐的爱丽丝因为压力太大,变得安静倔强,并与时俱进成了女强人。为了开辟电影的亚洲市场,她历险归来再次东渡香港,拼搏事业甘当剩女踢走了多金婿。

  • 标签: 仙境 好莱坞电影 节选 与时俱进 亚洲市场 女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