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文章运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纵向数据(1998~2005年),对年龄范围在80~105岁的高龄老人进行考察,并基于Cox模型对社会支持于高龄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对西方学者提出的社会支持的影响机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我国的现实意义来看,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是针对不健康的人群起到了缓冲作用,社会支持和健康变量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另外,社会支持中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对改善我国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社会支持 高龄老人 死亡风险 COX模型
  • 简介:占灾前人口10%.在1959-1961年大饥荒中,四、人口死亡成因分析  1、全国非正常死亡人口与死亡成因  在1959-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中,1851-1880年人口死亡比例据《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表16-1计算

  • 标签: 中国人口 人口死亡 死亡成因
  • 简介:摘要时效中断事由的设置应该符合时效的正当理由。我国对于时效正当理由的传统认识深受苏联民法学说影响,是多元的时效正当理由。此种学说并未脱离萨维尼19世纪中期对时效正当性的认识。随着时效具体制度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时效届满的效力从胜诉权消灭到抗辩权发生的变化、时效强制性的变化,时效正当理由和时效具体制度之间存在矛盾。为了去除此种矛盾,需在抗辩权发生主义的基础上,重构时效正当理由,时效制度是为了避免债务人免于不安定的法律地位,并在此基础上维护债之关系存续,体现了两种利益的协调。此两种利益在时效中断中,体现为权利行使型中断和债务承认型中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构中断事由。

  • 标签: 正当理由 抗辩权发生 时效中断
  • 简介:摘要经过第二次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方面进行了大幅修改和增加。明确了刑事诉讼案件的举证责任承担者,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完善了遏制非法证据的制度规定等内容,使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更具有操作性。

  • 标签: 完善 证据制度 非法证据排除
  • 作者: 陈倩倩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09-19
  • 出处:《魅力中国》 2009年第9期
  • 机构:公益诉讼是指法律规定的诉讼主体按照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确认和保护所诉合法权益,并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刑事诉讼审理程序中的律师证据责任概念,刑事诉讼审理程序中律师证据责任体现的主要形式是依法举证和质证。辩护律师实现证据责任的目的是依法履行辩护职责,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辩护律师证据责任的全面实现有待理论上进一步探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刑事诉讼 律师 证据 证据责任
  • 简介:摘要举证责任是三大诉讼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理论和实践中很有应用价值和颇具争议的问题。在我国的行政诉讼实践中,举证责任应该既不是权利,也不是义务。根据相关规定,我国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主要由被告来承担。本文就其规则内容、原因、以及现行法律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以期待在未来的法律修改中得以完善,实现它在司法界的真正价值。

  • 标签: 行政诉讼 主体 具体行政行为 举证责任
  • 简介:摘要审判委员会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它在提高办案质量、维护司法独立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审判委员会产生的背景出发,论述了我国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性质、构成和职能,并分析了审判委员会的积极作用,从而探讨了审判委员会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 标签: 审判委员会 审判委员会地位 积极作用
  • 简介:在中国民事诉讼程序立法的修改、完善中,审级制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依据现代审级制度构建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比较国外相关立法例的基础上,对我国审级制度的完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改革设想.

  • 标签: 民事诉讼 审级制度 制度缺陷 改革设想
  • 简介: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10月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这为整体上从立法的角度回顾与展望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纵观四十年的四部刑事诉讼法,1979年刑诉法的开创性意义值得充分肯定,1996年刑诉法鲜明的改革性值得重视,2012年刑诉法意味着中国刑诉制度建设进入新平衡时代,2018年刑诉法对"试验性立法"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立法技术的某种转型,"技术时代"似乎到来。未来中国刑诉立法可能采取"修正案"模式,逐步实现立法者与理想主义者在价值取向上的双向平衡与双向靠拢。

  • 标签: 改革开放四十年 刑事诉讼 立法 中国道路
  • 简介:摘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确立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在我国劳动司法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国《劳动法》中劳动仲裁申请期限为60日的规定至此“寿终正寝”,完全被现有的仲裁时效制度取代。新的劳动仲裁时效制度不仅确立了一年的劳动仲裁时效,而且对于时效的中止、中断以及延长有系统化的设计。现有制度解决了劳动者申请法律救济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其制度功能符合劳动法的宗旨,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

  • 标签: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一般民事诉讼时效
  • 简介:摘要民事诉讼修正案引入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对民事公益诉讼主体的界定只是以“法律规定的有关机关和有关组织”来概括,其主体表述不明确仍是我国公益诉讼案件的症结所在。本文通过对不同机关和组织参与民事公益诉讼的利弊评析,探讨民事公益诉讼主体究竟应由谁来担任,既有利于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建立,也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

  • 标签: 公益诉讼 诉讼主体 有关机关 有关组织
  • 简介:摘要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变得越来越便利,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科技就如同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在享受它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它给违法犯罪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此社会发展背景下,电子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法定证据逐步迈进了司法的殿堂。但由于我国较其他国家较晚适用电子数据证据,所以存在发展不够完善,法律规定少,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权威性不高等问题。笔者认为想要充分运用电子数据证据提高司法效率,首当其冲的应该完善电子数据取证的相关方法和规定。本文主要对刑事司法活动中电子数据的取证进行深入的研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司法实务界有些许的帮助。

  • 标签: 电子数据证据 取证 问题
  • 简介:通过分析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独立性、行政诉讼撤诉的涵义,揭示"行政诉讼请求"是行政诉讼撤诉的关键问题,继而对行政诉讼第三人按照诉讼主张的不同进行再分类。提出行政诉讼第三人撤诉制度应适用于所有提出诉讼请求的行政相对人作为第三人的情况以及第三人撤诉的影响范围等有关问题的设想。

  • 标签: 行政诉讼第三人 撤诉 再分类 诉讼请求 制度构建
  • 简介:摘要随着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沉默权已经成为法学界、司法界、以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刑事诉讼法研究的热点。因此,确立沉默权制度、完善刑事诉讼制度十分迫切而必要。本文对此做法律思考。

  • 标签: 刑事诉讼 沉默权 法律思考
  • 简介:摘要诉讼时效是一种期间规定,对其性质的理解主要存在“胜诉权说”与“诉讼时效抗辩权说”两种观点。应当认为“胜诉权说”不符合诉讼时效的本质规定,也不应当属于诉权的一部分,应当予以摒弃,“诉讼时效抗辩权”体现了债权请求权是一种相对权,惩罚请求权行使一方的同时,也能保护另一方的权利,达到法律平衡的状态,应当得到提倡。

  • 标签: 胜诉权 诉讼时效 诉权 抗辩权 法律平衡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调查和刑事诉讼中的重要主体。对于犯罪嫌疑人在案件调查和刑事诉讼中权力的保护,有利于维护司法的公正,同时也是刑法文明化的重要体现。然而我国长期受纠问式诉讼传统影响,在犯罪嫌疑人全力保护方面,依然需要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刑事调查中的权利,值得我们关注。

  • 标签: 刑事诉讼 犯罪嫌疑人 权利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