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肝脏应用主要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波谱显像三方面。目前,弥散成像和灌注成像已广泛应用于肝脏肿瘤和弥漫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后疗效评价。波谱分析从探测活体组织化合物浓度入手,为肝脏疾病的更早期、更特异诊断和疗效监测方面提供了新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肝脏 诊断 疗效评价 磁共振功能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癌基因C-Src抑制剂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T47D以及HER2阳性的SK-Br-3细胞做比较。用癌基因c-Src抑制剂来治疗三株细胞。采用MTT和免疫电泳的方法检测细胞的生长以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结果c-Src抑制剂可以部分抑制T47D细胞生长,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对SK-Br-3细胞的生长没有阻滞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是否抑制细胞生长信号传导通路决定c-Src抑制剂的治疗效果。HER2抑制剂可以明显抑制SK-Br-3细胞周期与生长,而对MDA-MB-231没有效果。结论抑制癌基因c-Src酪氨酸激酶活性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C-SRC 基因 C-SRC 抑制剂 基因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价CEA、CA19-9和AFP三种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10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血清CEA、CA19-9和AFP的检测,并与100例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Logistic回归筛选相关指标,建立回归方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除AFP外,大肠癌患者CA19-9和CEA水平明显高于大肠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UCCEA〉AUCCA19-9〉AUCAFP.建立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Y=1/[1+EXP(3.250-0.224X1-0.057X2)],新变量Y的AUC高于三种单一肿瘤标记物的AUC.结论联合检测CEA和CA19-9可提高大肠癌的诊断率,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综合分析可提高大肠癌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大肠癌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CA19-9 ROC曲线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2016年7月15日至16日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将在广州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大楼30楼国际学术会议厅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医学会分会主办,广东省胃肠外科学分会承办,广州医科大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会议的主题是"开拓创新,肠治久安"。

  • 标签: 广东省医学会 胃肠外 日至
  • 简介: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CSSLS)、国际腰椎研究学会(ISSLS)、《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将于2012年6月15—17日在北京隆重召开。

  • 标签: 中国康复医学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外科学术 腰椎 国际 会议
  • 简介:目的探讨耐高压PICC导管在结直肠癌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首次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经耐高压PICC导管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而对照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针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行增强CT检查时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护理耗时及导管维护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剂的外渗发生率(0vs.5%,P=0.022),护理耗时[(6.36±7.71)分钟/次诋(13.32±3.29)分钟/次,P=0.001],导管维护费用[(1186.31±165.36)元/次眠(1250.25±170.67)元/次.P=0.039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经耐高压PICC导管行增强CT检查,能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减少护理时数.降低维护费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耐高压PICC导管 增强CT 疗效
  • 简介:我国消化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疾病负担重。针对消化道癌防治的各类新方法新手段是研究的热点。然而,面对有限的卫生资源与不断上涨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突出的矛盾,卫生经济学评价是精准、科学地选择临床诊疗手段或方式的必要因素。本文对常见卫生经济学方法及模型进行介绍,并结合消化道癌临床实践应用进行简要概述。

  • 标签: 消化系肿瘤 卫生经济学评价 治疗性研究
  • 简介:背景和目的术前放/化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局部复发风险,因而被推荐用于Ⅱ/Ⅲ期直肠癌患者,这类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可能产生远期不良反应。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确定术前放/化疗对术后肛肠功能、性功能以及排尿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数据库,筛选有关接受术前放/化疗和直肠癌切除手术患者术后远期功能转归的相关研究文献。所有入选文献研究对象必须为术前放/化疗后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患者,研究指标包括远期肛肠功能、性功能以及排尿功能。结果最终入选25项研究,共6548例患者。大多数研究显示,术前放/化疗后,患者肛肠功能(14/18项)以及男性患者的性功能(9/10项)存在功能障碍。少数研究对女性的性功能障碍进行观察(4项)。荟萃分析表明,放疗患者更易出现大便失禁(RR=1.67,95%CI:1.36~2.05;P<0.0001)。此外,术前放/化疗后患者的直肠测压结果平均静息压力(加权平均差WMD=15.04,95%CI:0.77~29.31;P=0.04)以及最大收缩压力结果(加权平均差WMD=30.39,95%CI:21.48~39.3;P<0.0001)明显较差。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1,95%CI:0.74~2.72;P=0.3)。8项研究中有6项以及荟萃分析都表明,术前放/化疗对患者排尿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RR=1.05,95%CI:0.67~1.65;P=0.82)。结论尽管关注患者远期功能转归方面的高质量研究较为有限,但现有证据显示,术前放/化疗后进行TME手术对患者肛肠功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 标签: 远期功能 平均静息压力 肠功能 性功能障碍 排尿功能 加权平均
  • 简介:脑胶质瘤的侵袭常沿着有髓神经纤维和血管基底膜途径进行。MR功能成像包括MRS、PWI和DWI.具有一定的分子成像的能力。MRS代谢物浓度变化可以明确瘤体和瘤周的代谢物变化。Cho/Cr值自近瘤周区向远瘤周区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NAA/Cr则有升高趋势.符合胶质瘤沿白质纤维自近向远侵袭性生长的特点。MRI灌注成像rCBV对胶质瘤分级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MRI弥散成像通过反映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特性反映脑内肿瘤的病理变化,常以扩散张量成(DT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白质纤维柬追踪~(V13来间接反映胶质瘤的生物学侵袭性特点。MR功能成像在评价脑胶质瘤侵袭性上具有一定价值,临床医生应把传统MRI与多种功能成像技术联合应用来提高MRI对胶质瘤侵袭性的认识。

  • 标签: 脑肿瘤 磁共振功能成像
  • 简介:外科手术是人类对抗疾病历史中的一座里程碑,但作为有创操作,手术在解除患者疾苦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伤害,并且可能成为其他疾病发生的隐患。早些年,手术切除是治疗胃溃疡的重要手段,而手术切除后的残胃是公认的一种癌前状态。如今,良性溃疡行胃切除手术大大减少,而因肥胖和糖尿病接受袖状胃切除术及胃转流术日益增多。另外随着胃癌的诊治水平升高,早期胃癌患者逐渐增加,胃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有所提高。随着生存时间的延长,这些患者都将面临一个严重的威胁——残胃癌。

  • 标签: 残胃癌 胃术后 潜在威胁 手术切除后 胃癌患者 诊治
  • 简介:目的评估超声刀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4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超声刀腹腔镜组与单纯腹腔镜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和自然妊娠率。结果超声刀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发热、胃肠功能恢复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单纯腹腔镜组。超声刀腹腔镜组的术后痛经改善率明显高于单纯腹腔镜组(72.1%vs.35.9%,P〈0.01);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腹腔镜组(4.1%vs.18.5%,P〈0.01);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单纯腹腔镜组(61.1%vs.34.2%,P〈0.01)。结论超声刀腹腔镜手术治疗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且与单纯腹腔镜手术结果比较,术后妊娠率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超声刀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骨代谢标志物血清-NTx(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对肺癌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涉及骨代谢标志物血清-NTx肺癌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诊断及预后的临床研究,按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资料,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其中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5篇,有关NTx对肺癌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研究8篇,预后研究2篇,1篇文献同时涉及诊断与预后的研究。共计1203例研究对象,肺癌患者726例,乳腺癌患者372例。诊断骨转移:合并灵敏度为76.5%(95%CI:61.5%~86.9%),合并特异度为83.3%(95%CI:77.1%~88.1%);总生存期的风险比(HR):初治高血清-NTx者与低血清-NTx者比较,合并HR=1.208(95%CI:1.128~1.293,P〈0.05)。结论NTx对肺癌乳腺癌患者诊断骨转移和评估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NTX 肺癌 乳腺癌 骨转移 预后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CDK8与CD133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临床Ⅱ、Ⅲ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40例,行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后予新辅助化疗至少3个周期,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化疗前后标本CDK8与CD133的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TNM分期、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转移个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8与CD133在乳腺癌中高表达,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CDK8与CD133表达减少;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纤维腺瘤组织CDK8和CD133表达量均低于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均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CDK8和CD133变化一致,且与疗效变化一致。结论CDK8与CD133可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因子。

  • 标签: 乳腺癌 CDK8 CD133 新辅助化疗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并评价改良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白细胞介素-Ⅱ(IL-2)+顺铂(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用B超定位后予留置自制细导管,充分引流后向胸腔内注入300万UIL-2及40mgDDP,每周1次,共4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应用改良细导管充分引流联合IL-2+DDP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改良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IL-2+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毒副反应少,且操作简便、取材方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细导管 胸腔闭式引流 白细胞介素-Ⅱ 顺铂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2016年至2018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CPGs)的现状并采用AGREE-China工具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为我国规范制定结直肠癌CPGs提供参考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明确的推荐意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4个中文期刊数据库,搜集我国制定的结直肠癌CPGs,检索时限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AGREE-China评价纳入的中国结直肠癌CPGs的质量。结果共纳入10部指南。指南在AGREE-China5个领域平均得分如下:科学性与严谨性为21.10%,有效性与安全性为5.00%,经济性为6.00%,可用性与可行性为63.97%,利益冲突为0。结论我国结直肠癌CPGs总体质量不高,大部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在今后指南制定中要特别注重指南制定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有效性与安全性和经济性,提高对利益冲突的关注,并及时对指南进行更新修订。

  • 标签: 结直肠癌 临床实践指南 共识 质量评价 中国临床指南评价体系
  • 简介: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联合神经源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10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10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SE水平。计算CEA、NSE及CEA联合NSE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CEA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80.2%:NSE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2%和79.7%;CEA联合NSE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2%和95.4%,均高于CEA或NSE单独诊断结果。结论CEA联合NSE对小细胞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明显提高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对小细胞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癌胚抗原 神经源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背景与目的:常规影像技术(CT、MRI和DSA)难以完整显示蝶骨嵴脑膜瘤同颅底血管、骨质三者之间关系,对临床处理蝶骨嵴巨大脑膜瘤指导意义有限。本研究旨在总结3D-CTA显示蝶骨嵴脑膜瘤同颅底血管、骨质三者关系的影像特点,探讨其对蝶骨嵴脑膜瘤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本文对7例蝶骨嵴脑膜瘤的CT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重建肿瘤与颅底骨质及血管的图像,评价64层3D-CTA在制定蝶骨嵴脑膜瘤治疗方案的价值。结果:64层3D-CTA突破传统影像学上二维平面图像的局限,其VR技术容许骨质的虚拟切除和图像的360°全方位旋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肿瘤、血管和颅底骨质三者关系,并根据立体影像模拟使用不同入路暴露肿瘤,还可通过调整CT显示阈值揭示包绕于肿瘤中央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我们依据患者CTA结果确定方案采取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3D-CTA在显示蝶骨嵴脑膜瘤与周围骨质、颅底大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上明显优于CT、MRI、DSA;64层3D-CTA立体影像对制定蝶骨嵴脑膜瘤治疗方案尤其是手术计划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蝶骨嵴脑膜瘤 术前评价 64层CT 3D-CTA 手术计划
  • 简介: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和血管高位结扎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并评估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23例,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与传统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32例患者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23例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下CME根治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CME根治术患者每例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18.1±5.3)枚,传统开腹对照组平均清扫淋巴结(15.1±3.8)枚,腹腔镜CME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明显多于传统开腹组(P=0.013).腹腔镜CME手术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7.39±41.15)min和(225.16±76.62)min(P>0.05).腹腔镜CME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24.0±32.8)ml,开腹组则高达(170±3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CM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0%,与传统手术相似,无吻合口瘘和输尿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下CME及血管高位结扎安全可行,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升高,但尚需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其远期疗效.

  • 标签: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围术期米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开腹肝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开腹肝癌切除术的77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传统组45例和ERAS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主观感受、术后胃肠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和术后总住院时间.结果ERAS组患者术前口渴、饥饿和焦虑感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5),ERAS组患者对比传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2.5±0.7)天vs.(3.3±0.8)天,t=4.551,P〈0.001]和排便时间[(3.1±0.6)天仍.(3.9±0.8)天,t=4.778,P〈0.001]明显缩短.ERAS组比传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8.6±2.1)天vs.(9.8±2.5)天,P=0.03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差异(22.6%vs24.4%,P=0.851).ERAS组患者较传统组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术后疼痛消除时间较快(均P〈0.05;).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肝癌围术期,可以保障围术期安全,并不增加开腹肝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术前主观感受、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及减轻疼痛评分.ERAS在开腹肝切除术实施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肝切除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liverpartitionandportalveinligationforstagedhepatectomy,ALPPS)即两期手术根治肝脏肿瘤,一期手术对患侧肝门静脉分支的结扎及左右肝脏实质的离断,使预留肝脏体积在短期内快速增生.以保证二期手术切除病肝后足以代偿肝脏功能。虽然研究表明ALPPS能够提高部分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为残余肝体积不足的肝脏肿瘤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方式,但AILPPS自诞生后就争议不断,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结合笔者自身临床经验和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ALPPS手术应用现状及临床价值进行述评。

  • 标签: ALPPS 门静脉 适应证 微创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