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急诊儿科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安全管理干预时所展现的应用价值与实施效果。方法 2022年03月-2023年3月我院急诊儿科总共收治571例患儿,取其中12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将两组抢救效率、安全管理效果等相关数据详细记录,并将其予以表格形式体现进行对比。结果 经对比实验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护理管理效果显现一定优势且安全性有保障,本组仅发生1例不良事件,占比率1/62(1.61%),同时该组整体就诊时间与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呈现(P<0.05)。结论 在急诊儿科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安全管理干预可见显著成效,在文献检索、专家函询途径下形成的敏感指标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特点,可优化抢救流程,提升救治成功率,且同时还可极大程度控制或避免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明显的有效性及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急诊儿科 抢救效率 安全管理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牙科手机注油保养包装中,实施敏感指标检测牙科手机注油保养包装灭菌后牙科手机油包的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21年4月—2021年6月回收的牙科手机为基数,回收牙科手机62787件设为对照组;以2021年7月—2021年9月回收的牙科手机为基数,牙科手机60072件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注油保养包装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的注油保养包装的方法上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促进质量持续改进。通过设定方案,对牙科手机油包率进行差异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牙科手机油包率为0.3%,对照组牙科手机油包率为0.14%,观察组比对照组高0.16%(p<0.05)。结论合理正确地使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可以降低牙科手机油包率。

  • 标签: 牙科手机油包率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取2022.01~2022.12我院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30例,统计分析其中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原因。结果: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记录中,溶媒选用错误最多,其次分别为为溶媒剂量不合理、给药速度不合理、剂量不合理以及顺序不合理。结论:针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配置药师、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沟通与反馈,以保障肿瘤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抗肿瘤药物 不合理使用 溶媒选用
  • 简介:(一)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高警讯药物是指具有造成病人伤害的高风险药物。1995年美国开展了对高警讯药物的研究,我国台湾省也有相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对高警讯药物的安全管理可以提高病人用药的安全性。为此,我们从2009年8月开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对高警讯药物的认识,

  • 标签: 高警讯药物 安全管理 2009年 病人用药 医护人员 高风险
  • 简介: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也不断更新,抗生素也逐渐增多.新药物在溶解时,由于对药物的性质不甚了解,以至于在第一次溶解时常造成药物的浪费.以往溶解粉状药物一般注入生理盐水4ml,回抽空气4ml,待药物完全溶解,回抽药液时再注入等量空气.但用此法溶解头孢他啶针剂时,不但造成药物的浪费,还可造成注射器活塞喷落.

  • 标签: 产气药物 药物溶解 生理盐水 护理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于 2018 年 04 月 --2 020 年 04 月本院血透室接收的 80 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之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集束化护理),每个小组分别 40 例 。 结果:研究组内瘘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且内瘘针滑脱、渗血几率均低于常规组 ( p<0.05 ) 。结论:在血透室中加强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护理敏感指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透室 内瘘针穿刺 内瘘针滑脱 内瘘针渗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于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所取得的积极价值。方法:于

  • 标签:
  • 简介:行血液透析病人在透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静脉压报警,大多原因为:血流量不充足、血液回流不通畅、静脉穿刺部位渗漏或者静脉感应装置连接处有血液阻塞。这些原因可通过调节血流量、静脉重新穿刺或将静脉感应装置连接处的血液用注射器注回静脉壶内,静脉压便可恢复正常。在排除上述原因后,静脉壶无凝血症状,静脉压仍然报警,使血液透析无法继续进行,我们采用血液透析穿刺针解决了此问题。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病人 静脉压报警 静脉穿刺部位 装置 感应 针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敏感指标监测对提高儿童呼吸科患儿痰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儿童呼吸科收治的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0例患儿采用的是常规方法留取痰标本,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敏感指标监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儿的痰标本送检率和样本合格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送检率和样本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比组(P

  • 标签: 敏感指标监测 儿童呼吸科 痰标本 采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敏感指标在剖宫产患者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产科剖宫产患者162例,年龄23~45岁,均为初产妇。将产妇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结果2组护理敏感要素指标对比:观察组各项敏感指标评价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及疼痛管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各项敏感指标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体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95%(非常满意20例,满意57例,一般3例,不满意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非常满意14例,满意48例,一般17例,不满意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护理敏感指标 剖宫产患者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9.04-2020.04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目标,按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每组45例患者,前组采取常规护理,后组采取集束化护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敏感指标对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透室开展集束化护理,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各项敏感指标,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透室护理 敏感指标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在ICU护理敏感质量过程指标中探讨质量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ICU护理敏感质量过程指标的相关管理中本院开展了三级管理体系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ICU专科护理工作明确了相关监测标准,并确定质量过程指标,对这一质量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分别与质量管理系统应用前和应用后进行质量检查,同时比较前后监测结果以及护理人员是否对质量控制过程满意。结果:实施质量管理系统前后进行各项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显示实施后的各项监测结果均优于实施前,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质量控制过程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中应用质量管理系统,能够提高各项指标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够对护理质量的改进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ICU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质量管理系统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预防和减少误吸的发生,保证患者营养摄入,促进疾病恢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50例,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两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吞咽功能恢复程度、误吸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GUSS评分、患者满意度高于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目标:建立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系统,观察手术室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共涉及8名护士,将2021年1月至12月医院在传统手术室质量管理系统下进行的500次手术数据与2022年1月至12月在指标项目管理系统下进行的500次手术数据进行了比较 包括手术室手术的确切次数、手术异常的发生率、护理质量管理评分等。因此,在实施手术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系统后,设备中使用的表的确切数目、设备传输的表的确切数目、为手术项目准备的表的确切数目、在比较前一次性放置的合格表的数目 中低体温手术、外科标本丢失、职业伤害、护士手动消毒不规范、电气和机械伤害发生率较低(p < 0.05)、环境管理、消毒管理、安全管理。

  • 标签: 敏感指标 手术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和探究 改良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手术室质控敏感指标的影响 。 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选择了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期间我院没有采取改良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的 40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了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采取了改良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的 40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别手术室质控敏感指标不规范概率。 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室质控敏感指标不规范发生概率高于观察组,两组别间患者数据对 比存在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采取改良手术室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显著降低 手术室质控敏感指标不规范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20年3月开始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因此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所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后,各项护理工作实施更加理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幅度减少。结论: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值得在临床上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在护理安全管理中要提高对其关注度,发挥其作用价值。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心血管内科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观察护理敏感指标在降低CT增强检查碘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方法:我院在2022年1月开始实施敏感指标控制护理方案,现将2021年收治的4450例患者(常规护理方案)与2022年收治的5550例患者(敏感指标控制护理方案)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前者为甲组,后者为乙组,观察两组患者CT增强检查前后的舒张压和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再进行组间对比。 结果: 对比CT增强检查后的舒张压和心率,甲组患者波动较大,乙组患者较为稳定,明显乙组更优,数据结果P<0.05,组间差异性存在。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4%高于乙组13.91%甲组的外渗率0.52%亦高于乙组0.11%,同样乙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检查患者在敏感指标控制护理方案实施后对稳定舒张压和心率效果显著,利于不良反应的减少,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碘对比剂外渗率,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敏感指标 降低碘对比剂 CT增强检查 不良反应 外渗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围术期护理安全敏感指标对急诊手术患者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8例急诊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围术期护理中是否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未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而行常规围术期护理)与实验组(34例:应用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围术期 护理安全敏感指标 急诊手术 安全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检查时控制敏感指标在预防碘对比剂外渗中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限自2021年6月起、至2022年7月,研究对象总数为200,结合病例信息分组,每组例数100,研究组严格控制敏感指标、对照组予常规干预,比对两组检查病人碘对比剂外渗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查时并未出现碘对比剂外漏事件,毒性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4%/10%),CT增强检查时患者心率和血压更平稳,P值<0.05。结论:门诊护理人员严格控制CT增强检查敏感指标,可避免碘对比剂外渗等不良事件的产生,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敏感指标 CT增强检查 碘对比剂外渗 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