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皮性的浆液性卵巢癌细胞是否可以通过上皮间充质转换,形成梭形的肿瘤细胞,以及梭形的卵巢癌细胞在肿瘤细胞中的分布。方法选择浆液性卵巢癌组织50例,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染色较深、细胞形态呈梭形改变的肿瘤细胞及其分布,连续切片进行细胞角蛋白CK和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1.54%的低分化(8/13)和18.75%(6/32)的中分化的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细胞染色较深,细胞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其细胞核形态明显不同于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且多分布于细胞密集区域近血管处。而5例高分化的肿瘤组织中未观察到这些梭形的肿瘤细胞。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这些梭形的、细胞核染色较深的肿瘤细胞CK染色为阳性,部分肿瘤细胞CK和vimentin染色可以表现为同时阳性,表明上皮样的肿瘤细胞可表达间叶组织标志物,肿瘤细胞呈间叶细胞分化。结论细胞密集排列区域中央肿瘤细胞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肿瘤细胞通过上皮间充质转换适应局部缺氧状态,并获得侵袭转移能力。

  • 标签: 浆液性卵巢癌 上皮间充质转换 细胞角蛋白
  • 简介:目的:检测成人肝移植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态,探讨监测肝移植受体术后丙型肝炎复发的意义.方法:收集本移植中心器官移植受体摘除肝脏标本52例,采用Tordji-22和NS32种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所有病例术前血清抗HCV检测均阴性.52例肝移植受体肝脏组织中20例(38.46%)肝细胞内有不同程度的HCV抗原存在.上述2种单克隆抗体的灵敏度及阳性表达方式略有不同,Tordji-22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NS3以肝细胞胞质细颗粒状阳性为主.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组中HCV阳性细胞主要为癌旁肝细胞,少数癌细胞胞质也呈弱阳性.结论:在接受肝移植的慢性终末期肝病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相当病例受体肝脏有HCV感染.由于肝移植后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物可促进HCV病毒在移植肝的肝细胞内复制,导致丙型肝炎复发,明确肝移植受体肝脏HCV感染状态,对肝移植后病情监测、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肝移植 受体 病肝组织 丙型肝炎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的方法检测Beclin1在声带息肉及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喉鳞癌组织中Beclin1的表达高于声带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clin1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可能参与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自噬 Beclin1 鳞状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儿童急性阑尾炎患儿阑尾组织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儿500例(2008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急性阑尾炎患儿的阑尾组织,并将其制作成组织悬液,进行分离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将培养结果以及药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00例阑尾组织细菌标本中,共检出390例阳性细菌标本患儿,100例阴性,阳性检出率为78.00%。阳性标本中,包括肠杆菌科细菌(190例)、非发酵菌(90例)、革兰阴性球菌(25例)、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85例),分别占比48.72%、23.08%、6.41%、21.79%。肠杆菌科中,主要以大肠杆菌以及非发酵菌为主。在药敏试验中,头孢曲松以及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8.89%、95.00%,敏感率较高。结论大肠杆菌为引起阑尾炎的常见病原菌,其头孢曲松以及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

  • 标签: 儿童 急性阑尾炎 阑尾组织 细菌培养 药敏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层缝合与全层缝合对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疗效1。方法抽取55例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7例。患者都给予常规的清创以及伤口修复,观察组进行分层缝合,对照组进行全层缝合。将两组的愈合率、感染、瘢痕以及硬结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和观察。结果两组之间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愈合率、感染、瘢痕以及硬结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的改善,并且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比对的结果,观察组的创伤有明显的改善,所以分层缝合对于患者来说,比全层缝合的效果更佳,更有临床效果。

  • 标签: 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 缝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面颈部瘢痕整形使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的效果。方法根据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的51例头面颈部瘢痕患者来研究,为患者进行两期手术治疗,先置入皮下扩张器,然后取出,进行瘢痕切除和移植皮瓣治疗。结果根据研究显示,41例患者对手术的效果表示满意,有5例患者出现切口瘢痕增生情况,半年后进行缝合治疗,患者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此次共使用了92个扩张器,有3例术后血肿和1例感染,1例切口外露病例,患者经及时治疗,并发症均消除,没有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结论头面颈部瘢痕使用扩张器修复治疗的效果比较优秀,临床中使用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头面颈部瘢痕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根据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各25例,两组均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阳性组C-erbB-2的阳性率,阴性率等与阳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阳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非常显著,即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病理诊断;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癌症患者浆和组织浸液凝血酶调节蛋白(TM)的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EMISA法检测188例癌症患者血浆TM和24例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组织浸液的TM浓度。结果:癌症患者血浆TM水平(33.47±14.2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0.40±7.22μg/L,P<0.01),癌症转移组(41.68±16.96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患者TM(18.45±9.96μg/L)比术前组TM(28.29±11.74μg/L)明显回落(P<0.01),术后复发转移组TM水平(34.50±12.57μg/L)明显增加。癌的类型中,肺癌、胃癌和胰腺癌三种的转移性癌均明显高于各自的非转移性癌(P<0.05-0.01),而非转移的胃、胰腺癌、食道癌和喉癌比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癌组织浸液TM(647.71±317.51μg/L)显著低于基领近正常组织(1455.63±772.22μg/L,P<0.01),而其血浆TM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癌症患者血浆TM升高与癌组织的TM表达无关,与癌的扩散转移有关,因此可作为病情进展和转移的一个参考指标。

  • 标签: 临床意义 血浆 组织浸液 凝血酶调节蛋白 癌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本研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骨外科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82例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共出现1例(2.44%)感染,对照组出现9例(21.95%),明显多于观察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6.88%,且感染情况少,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外科创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创伤软组织缺损 临床
  • 简介:目的:检测内脂素在稽留流产(missedabortion,MA)及正常早孕人工流产(人流)孕妇血浆中的浓度和胎盘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MA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因MA住院刮宫和非意愿妊娠在门诊作早孕人流的病例分别列为MA组(36例,孕5~11周)和正常早孕对照组(20例,孕5~11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检测其血浆内脂素浓度和胎盘组织中内脂素的表达。结果:MA组的血浆内脂素浓度为(55.98±10.30)ng/mL,对照组的血浆内脂素浓度为(70.19±11.70)ng/m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化评分也证实,MA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中的内脂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在血浆中的内脂素浓度与胎盘绒毛组织中内脂素的表达量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711,P〈0.01);MA组胎盘绒毛组织退变发生率(94.4%)高于对照组,血浆内脂素浓度低、胎盘组织内脂素低表达与胎盘绒毛组织退变发生率间具有相关性(r=-0.684,P〈0.001;r=-0.404,P=0.002)。结论:内脂素在血浆及胎盘绒毛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MA的原因之一;检测血浆中内脂素浓度可作为监测妊娠进展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内脂素 稽留流产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在胃癌诊断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9月~2017年11月诊治的胃癌患者56例进行检查分为,分别对患者进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诊断,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确诊率。结果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的胃癌确诊率为96.42%,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的确诊率为100%,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诊断在胃癌的诊断中均有着较高的确诊价值,但由于胃镜下活体检查易出现取材不当等因素影响结果,因此需依照病理检查结果作为确诊依据。

  • 标签: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 外科手术病理诊断 胃癌 价值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以胫后血管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桥式连接,修复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0例,切取面积(15cm×10cm)-(35cm×15cm)。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30例,小腿内侧交腿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及供肢血运及患肢外观、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临床上小腿内侧交腿皮瓣可切取面积大,是修复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确切。

  • 标签: 交腿皮瓣 桥式移植 小腿足踝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容量复苏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脓毒症休克患者,将82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1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标准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增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CVP、MAP、ScVO2以及尿量、乳酸、乳酸清除率。结果观察组脓毒症休克患者12h、48h的CVP、MAP、ScVO2、尿量、乳酸水平均比对照组患者优(P<0.05),6h、12h、48h的乳酸清除率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使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早期容量复苏组织灌注得到较大的改善。

  • 标签: 脓毒症休克 参附注射液 早期容量复苏 组织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足踝部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自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足踝部组织缺损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胫后动脉后踝上穿支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手术指标情况,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中效果明显,能够提升手术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并且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

  • 标签: 胫后动脉后踝上穿支术 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 足踝部创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肢综合治疗肢体软组织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肢体软组织肉瘤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广泛切除术+体外放疗治疗,观察组应用广泛切除术+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保肢综合治疗肢体软组织肉瘤的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

  • 标签: 保肢综合治疗 肢体软组织肉瘤 广泛切除术 125I粒子植入 体外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手部微型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包括V-Y成形,局部旋转皮瓣,指腹推进皮瓣),观察组采用手部微型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毛细血管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瓣温度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手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可靠,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手部微型岛状皮瓣移植 手指软组织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淋巴结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与其标准化操作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96例患淋巴结的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观察组患者通过标准化的淋巴结组织采取苏木精-伊红染色片穿刺的免疫运用于组织化学上的染色,对照组患者未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片穿刺,比较各组免疫组化的染色切片上相关请况。结果观察组切片的优良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切片优良率(54.17%),P<0.05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结论通过病理组织运用免疫组化穿刺技术,可明显地提高染色切片整体优良效果,提供更可靠的诊断参考,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淋巴结病理组织 标准化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超声造影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乳腺肿块患者93例,共132个乳腺肿块,随机分为三组,各31例(44个)。A组采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B组实施三维超声造影诊断,C组采用三维超声造影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比较三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果A、B两组诊断结果明显低于病理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C组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较A、B两组均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乳腺肿块诊断中实施三维超声造影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效果较为显著,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三维超声造影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 乳腺肿块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