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有效规避前危重患者转运风险的方法。方法统计2016全年我科转出患者,诊断为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脊髓神经损伤、多发骨折、严重颅面损伤等共计128人。结果安全转运患者,无医疗、护理纠纷发生。结论严格执行转运制度,做好转运前准备,转运中观察、治疗、护理,转运后交接是成功的保证。前危重患者的转运是急诊科医疗工作的重要一环,需转运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而危及生命。一旦转运,途中有患者发生意外的风险及医疗护理纠纷的风险,如何有效规避这些风险,提高转运成功率是作者总结的重点。

  • 标签: 院前转运 危重患者 规避风险
  • 简介:摘要乡镇卫生护理工作实施情况直接影响整个乡镇卫生的整体医疗水平,影响其社会形象。在今后的护理过程中,乡镇医院必须要立足本院发展实际,一切以患者需要为出发点,树立主动服务的护理观念,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引导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护理法律知识,减少护理纠纷,不断优化基层护理人员薪资待遇,提高其工作热情。另外,要科学优化人员配置,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真正实现优质护理的目的。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优质护理 服务意识
  • 简介:摘要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前急救人员即专业从事前急救工作的人,整个工作性质体现了一个“急”字。由于前急救工作社会性强,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以及救治对象的复杂性和救治现场的多变性,使从事前急救工作的人员每天承受方方面面的压力。为此,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前急救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 标签: 心理健康 急救人员 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采血针头接真空采血管在前采血中的应用。方法将400例前采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00例,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头接真空采血管采血;对照组200例,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后注入普通干燥试管,观察两组采血方法出现的不良现象(血液溶血、倒翻、污染)。结果试验组采血方法出现的不良现象较对照组的少,P<0.01,有显著的意义。结论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头接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标本,安全可靠,保证血标本的质量。

  • 标签: 真空采血管 院前 采血
  • 简介:摘要因为前急救护理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并且前急救所进行的是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抢救。因此应加强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保护医院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 标签: 院前 急救中心 创伤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强护理管理对控制感防控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312例,并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156例患者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有35例,院内感染率达到22.44%,实验组156例患者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8例,院内感染率达到5.13%。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院内感染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控制时,应该加强护理管理,使得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保证护理效果,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使得院内感染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使得患者恢复时间缩短,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管理 院内感染 防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三级分诊医疗的开展,农村患者就近就医需求更加迫切,乡镇卫生护士在掌握西医护理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中医知识,遵照中医理论,辩证施护,提出了从情志、病情、用药、对症、饮食、生活六方面的护理工作方法。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级分诊医疗 中医辩证施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血液透析室感管理对于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加强感管理后)41例和对照组(加强感管理前)39例,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4.87%<12.82%)相对更低(P<0.05),而患者对于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95.12%>82.05%)以及血液透析室感管理质量评分相对更高(P<0.05)。结论结合血液透析室感管理现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防控,能够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 标签: 血液透析 医院感染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疗保洁的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控制对策。方法选择院内所在的保洁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利用现场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保洁人员均为临时工,大多来自农村,对保洁相关知识培训的接受能力差,自身防护意识不强,保洁人员在上岗前大多没有接受过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结论建立医疗保洁的行业标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按要求规范医疗保洁工作是避免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和完善保洁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医疗保洁 院感 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前急诊,探析前急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对照组发病接诊后进行常规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治疗,不进行院前急诊治疗,观察组进行院前急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结果观察组病死率(2.3%)、抢救成功率(95.3)及致残率(2.3%)均优于对照组(18.6%)、(72.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急诊对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非常有利,可以降低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院前急诊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急救技能培训对乡镇居民急救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镇年龄在60~79岁的73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100名居民,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的培训模式,观察组在传统培训的基础上,予以分组模拟训练。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2人为一小组进行互相模拟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干预3个月后,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对两组进行考核。结果培训前两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及总成绩比较无差异(P>0.05);培训后两组在理论成绩方面成绩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在技能成绩及总成绩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急救技能培训模式相比,分组模拟训练能够更好地提高乡镇居民的急救技能水平。

  • 标签: 培训效果 乡镇 老年人 急救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沟通技巧在和谐前急救护患关系中的运用。方法运用科学的沟通技巧对前急救中非昏迷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急救患者均取得较好护理效果,显著提高患者对前急救服务满意度。结论良好的沟通技巧适合于前急救中,并有利于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

  • 标签: 沟通技巧 院前急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医疗机构病区药品管理,促进病区药品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从而进一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的要求条款,由药学部和护理部成立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共同制定病区相关的药品管理标准,并在全院各病区统一执行。通过每月联合督查,促进病区药品质量不断持续改进并进行分析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药学部与护理部的密切配合,规范了病区备用药品管理,提高了病区护理人员管理意识,各病区药品管理合格率达93%以上,药品管理基本符合等级医院评审中的要求。结论药学部和护理部联合对该院病区药品的管理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成效显著。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急诊急救与护理对急性心梗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救治于我本院的共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2例入院前接受急诊急救与护理的患者为实验组成员,18例人前未接受急诊急救与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成员。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梗病人进行急诊急救与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急性心梗病人的前急诊护理应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普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急救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救治中的方法及效果,研究如何形成科学、规范、及时有效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前急救的方法,尽量使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患者的病残和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为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内进一步诊治争取时间、创造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急救中心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前急救急性脑血管意外639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前急救中急性脑血管以男性为主,中老年居多,病情判断以危为主,0.49%的患者现场死亡,99.51%的患者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前急救并安全及时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充分的急救准备、合理的调度、科学、规范、及时的现场救治、安全及时的转运,并与院内急救紧密衔接才能使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患者的病残和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脑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管理方法,提高院前急救转运的安全,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实施前后平均出车时间、平均反应时间、急救处理率、急救器械药品完好率、第三方调查综合满意度的对比,评价CQI的效果。结果实施CQI后平均出车时间、平均反应时间均有所缩短,提升了急救处置率、器械药品完好率、转运交接资料完整率、第三方调查综合满意度。结论通过在前转运中实施CQI提高整个前转运的质量,提升转运的整体安全性。

  • 标签: 院前急救 转运 持续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