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上表现为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不少见,然而对该部分患者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治疗原则。文中对表现为低NIHSS评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流行病学现状、治疗进展、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目前治疗上的困惑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对其的认识和重视。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药物治疗 血管内治疗
  • 简介:  在美国,卒中是男性也是女性的第三大死亡原因,但性别差异究竟缘起何处至今还悬而未决.女性卒中的发生一般要晚于男性,某些性别差异可能与此有关,但是,即使经过年龄因素调整,我们仍发现女性卒中的预后要比男性差,如:女性较男性有更高的卒中致残率,比男性更有可能在卒中后需要护理和照料,在精神和智力方面功能缺损更严重.女性的特异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口服避孕药以及应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 标签: 女性卒中 卒中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美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81例,采用尿激酶或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患者随访至溶栓后1个月,根据溶栓后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溶栓后出血组69例与未出血组212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溶栓时长、吸烟、收缩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NIHSS与GCS评分等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长、溶栓前凝血酶原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溶栓前GCS评分、溶栓后24 h GCS评分是患者溶栓后出血的独立相关因素(OR=23.318、0.238、17.099、4.561、0.004、0.258,P=0.038、0.021、0.038、0.027、0.006、0.04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长是预测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重要因素(AUC=0.833、0.795、0.714,均P=0.000)。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较差、急性脑梗死时间较长则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风险明显增高,应重点关注并尽早进行干预。

  • 标签: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预测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疗养的护理管理,来为科研及实践提供依据。本研究主要从疗养的护理管理现状、护理管理模式及对策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不断提高疗养的护理管理水平。

  • 标签: 疗养院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前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3~2022.3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5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来院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由家属送至急诊科,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为120接诊,应用前急救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救治成功率和致残率。结果 救治成功率:研究组更高(P<0.05);致残率: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应用前急救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可促使救治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并可降低致残率。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急救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 救治成功率 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乡镇卫生药物配置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乡镇卫生2014年2月~2016年5月的253621份抗肿瘤药物用药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药品说明书、专业书籍评定抗肿瘤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并对不合理应用原因进行归类。结果239例为不合理医嘱,25.1%为选用溶剂不合理,26.4%为给药剂量或浓度不合理,13.4%为给药速度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为14.6%,给药顺序不合理为8%,其他不合理用药为12.5%。结论经研究,乡镇卫生药物配置存在诸多不合理的方面,据此卫生应加强对药物配置的管理力度,提高药物合理应用率。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抗肿瘤药物 配置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新时期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兴起,有效提升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在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冲击下,研究所需要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和岗位工作能力,不断完善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机制,科学有效的进行提升研究所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档案管理,开发管理创新模式,实现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价值。

  • 标签: 新时期 研究院所 档案管理工作
  • 简介:摘要:随着新时期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兴起,有效提升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在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冲击下,研究所需要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和岗位工作能力,不断完善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机制,科学有效的进行提升研究所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档案管理,开发管理创新模式,实现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价值。

  • 标签: 新时期 研究院所 档案管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前急救中应用前急救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9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前急救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各组49例。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急诊介入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08%,22.44%,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到急性脑出血患者前急救中,可明显缩短急诊介入时间,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护理效果比较显著。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院前急救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现代前急救是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装备、高超的抢救技术、迅速到达现场实施综合救治措施,它是急诊医学的首要环节,是急病获救,减少并发症的基本保证,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对重大伤害、疾病的应急能力以及每个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的品格水准。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与贫穷落后地区,前急救的模式及水平存在很大差别。及时有效的前急救为院内急救赢得了时间和条件,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是提高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与环节。

  • 标签: 院前急救 链式流程复苏 科学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缩短危重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规范前急救护理流程。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将2006年6月-2007年5月前急救危重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抢救措施。从2007年6月起开始实施“链式并联操作”急救护理新模式,将2007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72例各类危重患者作为治疗组,分别计算完成相同操作所用的最短时间。结果治疗组采用链式流程以“并联操作”的思路减少抢救的基础时间和相关时间,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链式并联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密切配合,在前危重患者急救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标签: 危重病人 急救 流程 应用
  • 简介:摘要高处坠落伤是指人们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从高处坠落,受到高速及阻挡物(如地面)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受到损伤,大多数为多发伤,伤情复杂,病势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前急救棘手。本文通过对108例高处坠落伤患者的前急救护理,总结出抢救高处坠落伤患者必须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维持正常血氧浓度及充足的血容量,积极止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抢救准备,遵守先救命再治伤的抢救原则,积极处理致命伤,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及恢复患者肢体的基本功能。从而体会到抢救者必须保持冷静,紧张而有序,操作准确精炼,以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积极配合抢救,取得更好的抢救效果。安全转运的同时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做好抢救准备,及时准确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可能存在的潜在性损伤,让病人及家属一起承担潜在风险,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高处坠落伤 院前急救护理 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