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滋水清肝饮加减方联合胰岛素治疗阴虚郁热2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12例阴虚郁热2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56例,给予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给予观察组滋水清肝饮加减方联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hBG、HbAlc、FINS、HOMA-IR的变化与临床效果。结果通过调查发现,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2hBG、HbAlc、FINS、HOMA-IR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hBG、HbAlc、FINS、HOMA-IR指标均比对照组患者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调查总有效率为46.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滋水清肝饮加减方联合胰岛素治疗阴虚郁热2糖尿病比胰岛素单独治疗阴虚郁热2糖尿效果更佳,有效降低患者2hBG、HbAlc、FINS、HOMA-IR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滋水清肝饮加减方 胰岛素 阴虚郁热型2型糖尿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规律表现。方法:设定实验时间2019.07——2020.12,从中调取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调查研究选定150份,将对象的所有基本资料纳入数据库中,以统计学格式分析相关数据然后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规律。结果:本次研究统计中发现,证占比率相对较低的即为肝肾阴虚证、而占比率最高的即为脾肾阳虚证,顺位其次便为肾气虚以及脾肺两虚表现。而标证指标中构成比最高的即为湿热证、最低为水湿证。结论:及时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内容可见证候规律差异明显,其中脾肾阳虚多见,多发于湿热证以此可探究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证候 规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直留置针与Y留置针在I期临床试验血样采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完成的I期临床试验资料中,随机抽取使用直留置针和使用Y留置针的各100例受试者试验数据,分为A组(使用直留置针)和B组(使用Y留置针)进行统计分析,回顾性探讨两组受试者的留置针应用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统计数据,A组受试者的留置针堵管率及血样溶血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期临床试验中使用直留置针有利于保持留置针管腔通畅,减小留置针堵管率和血样溶血率,比Y留置针更适用于血样采集操作。

  • 标签: 直型留置针 堵管率 溶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小梁切除术,研究组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在视力及眼压指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及眼压改善情况均好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眼压改善情况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治疗中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整体效果较好,可作为优选手术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传统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为红色斑疹、斑丘疹伴白色鳞屑,有一定季节性。病程长,易反复,难根治,好发于青壮年,无传染性。这一顽疾从古至今,国内外一直有大量学者在不断研究,本文简要论述银屑病的中西医临床常见疗法。

  • 标签: 银屑病 中医 西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胃镜下观察,探讨消化性溃疡胃镜下局部表现与传统中医辨证的相互关系。方法:确诊16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传统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通过电子胃镜下观察胃黏膜改变、溃疡苔颜色、胃壁蠕动等镜下局部表现分析与中医传统辨证的关系。结果:不同证胃镜下局部胃黏膜改变、溃疡苔颜色、胃壁蠕动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胃镜下局部表现征象与传统中医辨证分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可作为中医四诊中望诊的补充扩展,提高对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疗效。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中医证型胃镜征象 特征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探 讨急性黄疸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收集本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5 月收治的 68 例急性黄疸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 n=32 )和试验组( n=32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综合护理,评比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各自为 93.8% 、 63.8% ,其中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综合护理在急性黄疸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促进病情康复,具有在临床中积极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中医治疗方式。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从治疗结果来看,观察组的疗效要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内科分治疗的疗效更佳,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内科 分型治疗 偏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小梁切除术,研究组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在视力及眼压指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及眼压改善情况均好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眼压改善情况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治疗中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整体效果较好,可作为优选手术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传统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风寒面神经麻痹的疗效疗效及其临床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初试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抽取此段时间到院接受治疗的风寒面神经麻痹患者,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贴于涌泉穴治疗肝火扰心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肝火扰心失眠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中药敷贴贴于双侧涌泉穴,对照组不予措施,两组均治疗2周。结果:实验组PSQI总分治疗前后有差异性(P=0.023 <0.05),对照组PSQI总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148 >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4%VS28%)。实验组治疗后负性情绪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

  • 标签: 失眠,肝火扰心,穴位敷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定穴位贴敷治疗寒湿RA的临床机制研究。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康复科(2021年9月-2021年11月)60列RA寒湿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并打乱将其分为观察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每组30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加上特定穴位贴敷治疗。两个疗程结束后,我们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基本症状的改善及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和患者血清相关因子表达情况。结果:经过研究发现:与单纯的传统西药治疗相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特定穴位帖药的疗效更显著且更为持久;其对患者的治愈率为百分之九十四点零比传统的八十二点零高出许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进行治疗后,血液生化检测中ERS、CRP、IL-6、VEGF相关指标接近正常水平,较对照组好转(P<0.05)。结论:显而易见,在西药的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寒湿RA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并可以调节患者关节功能状况,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出色的消肿止痛作用。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穴位贴敷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b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疗程干扰素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1b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患者均予以干扰素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48周治疗,观察组予以72周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病毒学应答率。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P>0.05)。治疗4周、12周、48周两组对比(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病毒学应答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不同疗程干扰素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1b病毒性肝炎具有不同临床效果,但疗程72周可有效阻止病毒的复制,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1b型丙型病毒性肝炎 干扰素 抗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中,对中风(气虚血瘀)慢传输便秘患者采取脐灸疗法,对其干预效果予以探究。方法:61例中风(气虚血瘀)慢传输便秘患者筛选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脐灸疗法联合常规便秘的护理);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便秘的护理)。观察2组干预效果,对比2组临床症状总积分。结果:实验组干预前临床症状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含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临床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经统计学分析后有意义(P

  • 标签: 脐灸疗法 中风(气虚血瘀)慢传输型便秘 临床症状总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