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新千年伊始,2000年1月13至1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召开了'太平洋协会'的年会(2000PNCAnnualConference&JointMeetings,Berkeley)。'太平洋协会'(PacificNeighborhoodConsortium,又称:太平洋邻里协会,简称:PNC)是一个对太平洋周边地区进行研究的国际性学术团体,但是其会员不仅仅来自太平洋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以研究太平洋为中心的广大环海地区之外的各国学术机构。因此,本届大会有包括世界各大洲的近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300多位学者与会,可以称得上是走入新千年之后的头

  • 标签: 环太平洋 PNC 地理信息系统 CONSORTIUM NEIGHBORHOOD BERKELEY
  • 简介:民国时期.在主流社会教育救国思潮的直接推动下,回族社会里一批具有新知识、新理念、新视野的先进知识分子也将关注的目光聚集于本民族教育。通过深刻反思和剖析回族旧式经堂教育日益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及其与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明显诟病。他们逐渐确立起全新的民族教育理念,并在积极面向回族社会广泛传播的同时,纷纷躬身于教育,

  • 标签: 知识分子群体 回族社会 民族教育 民国时期 教育观 教育救国思潮
  • 简介:蒋维乔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新式知识分子,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过渡时代",一个痛苦转型的时代,而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上海,也处于从传统城市向现代化都市转型的状态。本文以蒋维乔的日记为线索,讨论随着身份的转型、生存空间的改变,其日常生活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 标签: 过渡时代 知识分子 日常生活 上海 蒋维乔
  • 简介:在学术研究中,尤其是在人类学研究中,作为专业知识生产者的研究者与所研究群体的关系在民族志表述危机的反思之后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而在地文化精英在知识生产中的地位与学术角色也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于与一位塔吉克族文化学者交往的追忆,讨论了人类学知识的生产过程,说明本土知识分子在关于一个族群或者地方的人类学知识生产中的价值和作用,探讨了双方如何在互动中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人类学和民族文化知识的扩展和变化等相关问题。

  • 标签: 马达力汗 本土知识分子 人类学知识生产
  • 简介: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已成为亚洲顶级公路自行车赛事。分析、研究环湖赛的市场运作模式,借鉴相关的经验,必将为我国公路自行车赛事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市场运作模式
  • 简介:20世纪初知识分子的地方意识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表露出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地方意识总体上是乡土社会在近代社会变迁方面的反映.地方意识的特点是爱国主义与本位主义、进步性与落后性、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交织在一起.总之,这些特点使得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的地方意识对近代中国社会演进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 标签: 知识分子 地方意识 社会变迁
  • 简介:回族新文化运动是回族知识分子鉴于国家的内忧外患和本民族积贫积弱的现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现代伊斯兰复兴思潮的双重影响下,兴起的一场以教育普及和宗教革新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自觉运动。以这场新文化运动为中心,可对新式教育背景下的回族知识分子作出代际划分,分别是:19世纪50年代左右出生的第一代,19世纪80年代左右出生的第二代,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出生的第三代。他们作为回族内部的文化精英和先觉者,虽然所受教育和文化走向各有区别,却都以极高的文化品格成为这一文化运动积极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从而推动了回族社会的现代转型。

  • 标签: 新式教育 现代化 文化自觉 学术传承 儒家文化
  • 简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反法西斯侵略与伊斯兰民族复兴运动蓬勃开展的时代环境下,由于新式教育进一步开展和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培养和提携,回族青年知识分子群体逐渐成长起来,人员急剧增多、思想渐趋成熟、行动激进有方是其主要表征。

  • 标签: 回族知识分子 青年群体 成长
  • 简介:Web2.0境下引发高校网络危机事件主要原因:信息交流的扁平化与干预机构的科层化、网络空间的虚拟交往、以及高校网络风险评估“堵”为主处理模式是高校危机事件形成的根本原因、客观因素以及主观因素。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和预警;逐步实现干预机构组织的扁平化;逐步提高网络交往的标示性;逐步建立“疏”为主、疏堵结合的高校网络危机干预模式。

  • 标签: WEB2 0环境 高校网络危机事件 干预机制
  • 简介:近来,几部介绍晚清时期西方人在中国文化教育活动的专著,特别是评述与地理学有关的西人书籍在中国境内译写、传播与影响的著作陆续问世,如:邹振著《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郭双林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还有王立新从近代基督新教传教士在华社会和教育活动与中国现代化关系角度出发撰著的《美国传教士与晚

  • 标签: 美国传教士 文化教育活动 基督新教 王立新 金楷理 郭双
  • 简介:移民文化变迁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课题。毛南族20多年来大量生态移民使多数传统社区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移民社区成为毛南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单元。通过研究S屯个案透视其生态移民文化变迁及适应情况,对研究毛南族文化乃至移民文化变迁机制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毛南族 移民 文化变迁 文化适应
  • 简介:岩画不仅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我们研究史前文化形态的重要依据。我国是一个岩画遗存十分丰富的国度,从大兴安岭到南海之滨,从昆仑山口到东部海岸,已经发现了近百万幅岩画,分别散布在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香港、澳门等省区。

  • 标签: 岩画 遗存 史前文化 先秦时期 昆仑山口 西藏
  • 简介:创刊于同一年的《新青年》和《妇女杂志》在倡导妇女解放方面都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和地位,但是《新青年》并非从一开始就是这方面的“先锋”——在创刊后的二、三年间它基本是在梁启超所开创的女权启蒙话语框架内提出和讨论妇女问题,1918年才正式提出女性的主体性问题——“我是我自己的”;《妇女杂志》虽然一直从事着对女性的启蒙,但在五四期间却不能与时俱进而“落伍”,1921年章锡琛担任主编后发扬“五四”精神,沿续《新青年》的妇女解放话题——尤其是自由恋爱,从而使《妇女杂志》成为五四后又一个反传统的重要阵地。

  • 标签: 《新青年》 《妇女杂志》 妇女问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
  • 简介:'东方刘别谦'电影以娱乐为基础,通过观众的观看与体验来完成艺术审美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使人获得教益的功用。在将批判性的观察融入观影过程的同时,洪深充满信心地运用了一门前卫艺术的修辞,这便是表演术。在1925年至1926年间发表的《课余漫笔》的基础上,1928年,

  • 标签: 世变际 传统革命家 寻求蔑视
  • 简介:洪深一生共创作、编译了38部话剧剧本,编、导电影9部(其中,编剧兼导演6部),编写电影剧本18部。他关于电影的教育理念,与民国前期的社会时代相联系,反映了当时对于电影普遍的价值诉求和心理预期。洪深的早期电影剧本写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倾向。作为

  • 标签: 世变际 传统革命家 寻求蔑视
  • 简介:李英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细胞分子生物学专家、航天分子医学科技创新团队的带头人。2018年年初,她在南国深圳参加第21届国际宇航科学院'人在太空'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载人航天界的盛会。参会者除了来自世界各国的9名航天员,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和空间生命科学的顶级专家200多人,大家围绕'逐梦太空科技.

  • 标签: 空间骨丢失 细胞分子生物学 空间生命科学 航天员 核酸分子 小白鼠
  • 简介:近五十年来,南昌屯毛南族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生产技术吸纳了现代的因素,但传统的方式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以农为主的传统经济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其经济结构分种植业、养殖业、副业、商业四类,其中以种植业最为重要和稳定.其经济结构变迁的主要特征是产业结构单一,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经济内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下降,养殖业比重上升;种养业技术水平仍然较低,效益不高.毛南族经济结构从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困难,其中原因除了其经济空间上的边际性地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居民文化素质及其地理空间位置上的边缘性的制约.提高毛南族的文化素质,改善当地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推进山区内部的城镇化建设,是当前改变山区毛南族经济结构状况的必要途径.

  • 标签: 毛南族 经济结构 变迁
  • 简介:人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关注历史必须关注那个时代及其人和他们的精神。研究成达师范不只是细数他们未竞的丰功伟业,而是成达师范出生的世纪和创造她的人及其精神,作为历史事件在时间的长河中它已成为过眼云烟,但作为历史精神却是接续历史发展的动力,启迪后人的智慧。值戍达师范学校迁重庆65周年之际,此文不仅是回首历史,而是基于历史的一种现实与未来的思考。

  • 标签: 成达师范 回族知识分子 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