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要治理好西部日趋恶化环境问题,从刑法对策角度出发.在罪与非罪界定原则方面,应坚持差异性原则、有限制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在环境犯罪刑事制裁方面.刑事制裁对象顺序应为个人—单位;立法未对环境犯罪规定死刑是妥当,立法取消无期徒刑值得讨论.应充分发挥财产刑惩罚与补偿作用;在非刑罚处理措施方面,应重视环境犯罪非刑罚制裁方法。

  • 标签: 中国 西部 环境问题 环境犯罪 差异性原则 推定原则
  • 简介:“同案不同判”、“同事不同判”问题是当下社会关注焦点。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保障司法公正,维护法制统一,2010年7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规定》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是一种创新制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为完善检察案例制度建设,本文针对当前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存在问题,从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原则、操作程序、适用方法、废止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求更好地发挥案件指导作用,保障司法公正,维护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威。

  • 标签: 检察 案例指导 制度完善
  • 简介: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和不同发展时期对刑法有着不同要求。中国如入WTO,使人们感受到检讨和变革传统刑法观念迫切性。强化人权保障,提倡刑法谦抑主义,平等保护市场经济主体利益,破除重刑主义神话,树立程序公正理念,倡导刑法的人文关怀,应是现代刑法题中应有之义,是刑法观念重构主要内容。

  • 标签: 中国 WTO 刑法 人权保障 刑罚 人文关怀
  • 简介:仅仅研究犯罪预防具体措施是不够,必须从总体上构建犯罪预防体系。科学犯罪预防体系应当具备超前性、对应性和复合性三个支点。超前性从总体上影响犯罪预防整体思路;对应性直接针对犯罪产生原因,对症下药;复合性确保参与犯罪预防主体、各类预防措施有机地纳入统一整体之中。三个支点缺一不可。

  • 标签: 犯罪预防 犯罪预防体系 超前性 对应性 复合性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将构成特殊累犯犯罪类型从一种增加为三种,基于特殊累犯构成特征,特殊累犯组合由一种增加为九种。而恐怖活动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组织性、涉案人民众多性决定了构成特殊累犯的人数将大量增加。在特殊累犯构成基数猛增和累犯从重处罚刑事政策共同作用下,刑法将呈现出向重刑化发展趋势。为了避免重刑化出现,应当从前后罪性质、构成主体、司法处理三个方面进行理性限定。

  • 标签: 刑法修正案(八) 特殊累犯 从重处罚 重刑化
  • 简介:刑事法治建设中刑法理念超越刑事立法、刑法解释技术和刑法规范文本占据着更高位置,具有根本性引领作用。刑法理念引领、统摄刑事立法、刑法解释和刑事司法,但其作用场域不应包括刑事政策领域,其根本和关键在于坚持形式与实质统一罪刑法定原则基础上罪刑法定理念。罪刑法定既是一个原则,更是一种理念,刑法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等于罪刑法定理念树立和恪守。罪刑法定核心归结为一点即是通过强调限制国家刑罚权即立法者制刑权和司法者求刑权、量刑权以实现对被告人人权保障,审视“两点论”与“一点论”争议,“一点论”更可取。单单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并不能消解由此带来不可避免“文字困境”,需要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人道主义理念补足和调济,即在刑事立法上需要由重刑主义、功利主义、万能主义刑法立场向表征人道主义、以人为本核心理念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宽缓化刑法立场转变,在司法上需要恪守和践行国家刑权力克制、宽容和谨慎,在刑法解释中需要贯注和坚守人道主义。基于宪法与刑法之间母法与子法、上位法与下位法关系分析,刑法突破自身“视限”寻求正当性更高指向和衡量标准应当是合宪性。“风险社会”理论无法为“风险刑法”提供理论支撑,二者没有直接逻辑联结。“敌人刑法”在本质上与“风险刑法”有契合之处和内在共通性,二者都强调刑法介入早期化、法益保护前置化,实际上都是对刑法威慑恐吓效应特别是积极一般预防机能重视和强调,凸显注重以行为人为基础社会防卫理念抬头,实质上都对以行为为基础、坚守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权保障理念提出了挑战,蕴藏着不可控制隐性法治风险和人权保障风险。基于刑�

  • 标签: 刑法理念 罪刑法定 人道主义 合宪性 风险刑法 敌人刑法
  • 简介:在判断单位中自然人行为是构成自然人犯罪还是构成单位犯罪时,首先要考虑是,自然人意志是否上升为了单位意志,当单位犯意存在时,才能肯定单位犯罪成立。对单位犯意探索,应始终围绕着“单位成员对单位活动性质相对独立决策权”这一主线,只有合法地行使该权力做出决定,才能上升为单位犯意。具体而言,单位犯意形成形式可以分为如下两种:(1)经对单位活动性质有相对独立决策权部门或个人在权限范围内决定,是否具有该权力及其权限范围以具体职能划分为判断标准;(2)单位成员经对单位活动性质有相对独立决策权部门或个人同意做出决定。

  • 标签: 单位犯意 形成形式 概括授权 职务范围 决策权
  • 简介:虚拟财产是网络游戏软件中软件模块运行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影像,它不是劳动创造,没有价值,不属于财产。虚拟财产与真实财产交易违背价值规律和价值交换规则,扰乱金融秩序,严重违反金融法。保护虚拟财产,将盗窃虚拟财产行为犯罪化,不但遏止不了虚拟财产盗窃案,反而会适得其反,引发更多这样案件,并且会诱导更多青少年和社会精英加入游戏队伍,造就职业玩家,催生网络劳工,造成人才巨大浪费,还会使国家金融体系遭受重创,引发通货膨胀。因而,法律应将虚拟财产严格限定在虚拟世界,严禁虚拟财产与真实财产交易,并应增加虚实交易罪。

  • 标签: 网络游戏 软件模块 虚拟货币 虚拟财产 虚拟世界
  • 简介:强制措施修改与适用李忠诚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1996年3月17日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决定》,在保留强制措施原有框架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认真研究修改后强制措施,对于正确执行新刑事诉讼法,正确适用强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取保候审 强制措施 犯罪嫌疑 刑事诉讼法 被告人 司法机关
  • 简介:共罚事后行为并非当然“不罚”,而是与前行为一道进行了“共罚”。共罚事后行为是包括一罪。在刑法对前行为不能评价之时,如果事后行为诉讼时效尚未届满,则对事后行为可以进行评价。共罚事后行为只能存在于状态犯中,即成犯和继续犯无其存在空间。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前行为之后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如果实施事后行为,可能属于共罚事后行为。行为人仅参与事后行为,主行为人事后行为属于共罚事后行为,但行为人仍可就事后行为之罪,成立共同正犯、帮助犯或教唆犯。本犯教唆他人实施事后行为,也可能成立共罚事后行为。

  • 标签: 共罚的事后行为 本质 诉讼时效 状态犯 刑事责任能力 共犯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刑法学界围绕犯罪构成理论展开了激烈争论。然而这种争论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领域没有引起任何反响。因为这种争论脱离了中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际。尽管学者们坚称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规定构成犯罪必须具备条件,但学者所论犯罪构成与刑法规定犯罪构成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为了使理论上犯罪构成符合刑法规定犯罪构成,作者试图以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为依据,分析犯罪构成要件。限于篇幅,本文仅就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进行系统地分析,以弥补刑法理论在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研究中脱离刑法文本缺陷。文中论证了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是由前置条件、行为、入罪条件三大要素构成,并对这三大要素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有利于把犯罪构成理论与刑事司法中定罪依据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指导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

  • 标签: 犯罪构成 前置条件 行为 入罪条件
  • 简介:证据开示,是指诉讼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供和透露与案件有关证据和信息作法和程序.证据开示制度是实现审前信息交流重要装置之一.在具有职权主义传统国家,如法、德、意,证据信息透露和提供往往是通过被告人或辩护人行使阅卷权形式实现.虽然在表现形式、透露范围和方向以及侧重点上各有不同,但阅卷权与证据开示制度构成了审前证据信息交换两种典型形式.与职权主义主导诉讼形式相比,在对抗式和存在对抗式因素诉讼形式下,证据开示制度有着更为突出意义.

  • 标签: 制度法理 开示制度 法理构建
  • 简介:“严打”作为我国一项刑事政策,在宏观上与刑法是灵魂与肉体抽象关系;微观上,“严打”是刑法阶级性和社会性体现;“严打”符合犯罪本质特征;“严打”与刑法基本原则具有内在一致性;“严打”是现代刑罚理念应有之义。在司法实践中,应当突出强调“严打”方针中“依法”要素。只有提倡并贯彻“依法严打”,才能充分实现上述“严打”所蕴涵刑法精神和价值。

  • 标签: 严打 刑事政策 刑法学 刑法 基本原则 刑罚
  • 简介:聂树斌案件反映出我国诉权缺失司法状态。诉权缺失包括两种模式,即诉权可处分性缺失和诉权程序主导性缺失。在我国,造成诉权缺失深层原因是诉权背后宪法性义务弱化造成了权力私有化结果。因此,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来补正我国缺失刑事诉权。

  • 标签: 诉权 裁判权 权利 主导性
  • 简介:死刑民意实证调查显示,废除非暴力犯罪死刑适用已经具有相当程度公众认同和民意基础;在应否用终身刑(无提前释放可能无期徒刑)作为死刑代替措施态度上,尚存在民意与理性悖论;错案可能存在可作为引导死刑民意突破口。

  • 标签: 死刑改革 死刑民意 制度选择 民意引导 实证调查
  • 简介:贝卡利亚提出"罪刑阶梯"包含两个部分:"犯罪阶梯"和"刑罚阶梯"。作为"刑罚阶梯"在我国刑法总则中表现,存在着"时间阶梯",其按照轻重程度排列,具有阶梯性和转化性特点。刑法修正案(八)对总则中部分时间规定作出了修改,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却没有同时对其他相关时间规定作出调整,亦导致一定缺陷。除对刑法修正案(八)未相应调整之内容进行完善外,还应该缩小管制刑期限。

  • 标签: 总则 时间阶梯 刑法修正案(八)
  • 简介:对中国刑事和解功能尚有进一步深入讨论必要。以刑事案件“私了”这一中国本土问题之解决为分析起点,可以发现,中国刑事和解有其独特功能,它不仅有扬弃“私了”这一本土法治资源利弊潜能,而且有沟通国家法与民间规则以助益刑事法治建设、增强国家基层社会治理能力重大价值。

  • 标签: 刑事和解 功能 “私了”刑事法治建设 基层社会治理
  • 简介:要澳门终审法院近期对两宗人身保护令案件裁判,一再凸显澳门与内地移交逃犯方面的法律困境,虽有权宜之策,但终非久计。两地在移交原则(拒绝移交理由)上分歧为主要症结所在。对此,需要准确把握内地与澳门为“一国”内“两地”;而澳门《刑事司法互助法》相关条文亦对未来协议建立具有文本上示范意义。

  • 标签: 移交逃犯 澳门《刑事司法互助法》 区际刑事司法协助 “一国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