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多元福利供给是破解我国福利短缺难题的根本之道。然而,怎样使多元福利运转起来,形成有效的供给网络却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指出政策工具能够被解构为福利主体之间的互动方式,接着以S村互助式养老实践为个案,通过深描的方式,阐释了多元福利有效运转的逻辑。多元福利供给运转的动因来源于政策工具之间的压力与引力,运转的中介在于信息引导类工具的运用,运转的路径遵循了强制类工具出现促进了自愿类工具的增加,运转的结果编织了密集的政策网络。研究能帮助理解在人口空巢村不同政策工具的配套使用如何连带性动员多元福利供给的内在机理。文章也力求走出个案,对政策工具的操作化,多元福利模式的本体化以及政策移植的条件进行分析与归纳。其局限在于未能选择其他类型的农村社区进行对比研究。

  • 标签: 政策工具 多元福利供给 运转逻辑 农村留守老人 互助式养老
  • 简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部分贫困村开始出现发展动力不足和返贫现象频发等问题。为此,需要从创新驱动贫困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文化动力、组织动力、制度动力等四个方面协同推进,以培育脱贫攻坚新动能,实现高速度高质量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 标签: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内源性发展 新动能培育
  • 简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日渐增多,本意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绩效。但引入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绩效亦不如预期,于是试图通过第三方绩效评价的方式予以规范。但是,事实表明仅仅采用第三方绩效评价这种外部干预并不足以化解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遭遇的绩效困境。文章以S区自助图书馆为例,从利益契合度、公共价值和能力三个维度,基于共生理论分析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困境的形成机理,论证了内在动力对于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和绩效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化解绩效困境的治理对策。

  • 标签: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互利共生 绩效 自助图书馆
  • 简介: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加强社区自治是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举措。为加强社区建设,彰显社区作为城市治理基础平台的作用,W市S区在重构基层自治组织、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

  • 标签: 社区 自治组织 基层民主
  • 简介:揭示"联村制度"的时空差异性和一般运行机制,并分析"联村制度"的存在对乡镇治理利益密集型村庄所发挥的作用,是本文的研究目标。本文采用田野调查的质性研究方法,在对官僚制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于"村级组织官僚化"的另一种乡镇治理模式。在以M村为代表的利益密集型村庄,派性政治对村社利益连带与情感连带的切割,使村干部不再是整个村社意志的代表,也不再对整个村社关系网络具有谈判力和动员力,村社出现"治理无主体化"的现象。作为应对策略,乡镇行政要充当村级治理的主体,调和各方利益,以超越派系和既得利益集团,成为以非科层化方式运作的"中间权威"。本文通过分析利益密集型地区"联村制度"运行机制,将推进对乡镇行政与村级治理关系的研究。

  • 标签: 乡镇治理 利益密集型 联村制度 治理无主体化 非科层化
  • 简介: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对S市A区脱钩改革后行业协会商会转型发展的研究发现,合作型、服务型和主导型行业协会商会分别选择了与政府合作、服务会员和混合型的发展模式。三种转型发展模式中的行业协会商会都存在职能空间有限、市场竞争压力大、与政府的合作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等问题。行业协会商会的成功转型需要政府加快职能转移进程、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和完善购买机制、建立政会沟通和合作机制,以及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的政策引导。

  • 标签: 政商关系 行业协会商会 脱钩改革 治理转型 政府购买服务
  • 简介:地方政府征地以谋利只是问题的一个表相。各地为完成上级的招商引资任务,确保GDP增长,开发区征地过程不但不能实现土地利润,反而亏损严重。因为各地招商引资任务不断增加,为吸引一个企业入驻本地工业园,各地要进行残噜酷的竞争。低土地价格抑或是零地价,和实行最大限额的税收返还政策是各地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绝大部分土地利益流向了进驻各开发区的企业,其后果是,损害整个社会利益,扭曲了分配关系和经济增长的真相,失地农民生计受到影响。

  • 标签: 开发区征地 利益流向 倒贴 根源
  • 简介:农村社会治理实践机制创新,是实现农村社会善治的重要路径。浙江省M县S镇根据农村社会形势变化对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借鉴、揉和西方陪审团制度与听证会制度,创立了镇村重大事务"陪审团"制度,对镇村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全程监管。这一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机制,对于弥补现有农村管理体制的不足,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作为一个崭新的制度,镇村重大事务"陪审团"制度也存在着亟待完善的空间。

  • 标签: 农村社会治理 实践机制 “陪审团”制度
  • 简介:本文通过对王港村的实证调查,从村委会选举中村民的投票取向和当前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一视角,指出我国农村基层出现的"政府企业化"及"行政赢利化"倾向,是现有乡村组织建构已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表现;中规定的村委会的职能在现实中仍表现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全能政府式",当前农村改革问题本质上应是农村社会的重构问题--乡村管理体系的组织重构和职能重构.只有转变乡村组织的职能设置、改革组织建构,才能整合农村社会的利益关系,推进村民自治.

  • 标签: 村委会选举 组织建构 农村治理 农村改革
  • 简介:本文以江苏省S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为个案,考察了当前宗教开展慈善事业的资源构成状况。研究发现,教会内部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资金资源逐年增加,财务监督机制也较为完善;教会同时还努力在其与世俗世界发生交集的过程中争取关系资源,为宗教开展慈善公益拓展领域。

  • 标签: 基督教 慈善 资源
  • 简介:混合型社区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和社区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过渡性社区形态。当前,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混合型社区存在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畅、居民自组织发育不足、社区不稳定因素相对较多等多重困境。为此,要进一步理顺社区体制机制,加速对接融合;进一步完善居民参与机制,引导居民积极有序参与社区事务;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有效回应各类需求。

  • 标签: 混合型社区 管理体制 居民参与 服务能力
  • 简介:司法新常态下,“人民群众是否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成为检验司法服务水平的新标杆,无疑,审判质量效率评估数据中的效果指数亦成为人民群众从内心对于司法服务水平的映射。然而,当我们认真审视评价指数与“纸面”司法效果的现状时,却发现它与“现实版”司法效果之间的博弈与纠葛,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司法工作者们不断的革新与思考:如何让这些效果指数更加科学、合理,真实地实现“纸面版”与“现实版”指数的无缝对接,从而真正充分发挥这些指数的“正能量”,实现对人民法院工作司法应有的服务、研判和导向作用。

  • 标签: 评价指数 “纸面”司法效果 “现实版”司法效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纠坊参与主体各自的认知和行为逻辑的分析研究,理解当下中国农村纠纷解决实然状态,体会非正式社会控制对农村社会生活的建构和维系的重要性,在多元社会控制框架中认识国家法律对农村社会的构建和秩序形成的影响。

  • 标签: 纠纷解决方式 行为逻辑 社会秩序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理论宣讲工作亟需不断优化。受社会环境新变化、互联网信息化、宣讲大众化等影响和挑战,党的理论宣讲工作存在宣讲体制机制不完善,内容与群众理论需求契合不够、形式和手段较呆板,队伍结构单一、经费投入不足、宣讲对象局限性等问题。增强党的理论和形势政策宣讲工作实效性,应创新理念、突出重点,准确把握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优化理论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构建多位一体的宣讲形式;健全完善宣讲长效机制,构建宣讲工作新格局。

  • 标签: 宣讲 实效性 调查分析
  • 简介:庐江始建于隋朝,县境总面积2352平方公里,距合肥市南70公里,北临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是对外开放县。庐江农业是以稻米生产为主,全县105万农业人口,耕地99万亩。根据安徽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2005年6月27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的意见》,成为安徽省18个进行农村综合改革县之一,2005年7月底正式改革,将原有的28个乡镇调整为17个镇,372个村。S村在1992年以前一直属牛首乡管辖。1992年撤区并牛首、广寒、福元三乡为福元乡。福元乡辖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2.79万人。2005年撤乡并人郭河镇,调整后的郭河镇辖2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口6.44万人。合并后的S村的村干部由原先12人降至7人。

  • 标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安徽 庐江县 综合改革试点 农业人口 农村基层工作
  • 简介:乡村始终是中国国家的根本和大多数人的生活所在地,时至今日,农村问题仍然是中国社会的关键问题。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是法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都予以关注的重点。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重新认识和评价乡土社会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有助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纠纷解决机制,探寻适合于我国社会文化传统的法治之路。

  • 标签: 非诉讼纠纷解决 潮汕文化 乡土社会 诉讼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