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5月3日在北京举行,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论坛主题为“五四精神、北大传统与中国梦”。与会学者致认为,“中国梦”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积淀,包含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等现实内容,与“五四”精神脉相承。北京大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源地,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阵地,形成了李大钊-冯定-黄楠森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北大学派。

  • 标签: 五四精神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楠森 李大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学术研讨会
  • 简介:<正>周易丁氏传二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周易丁氏传》二卷,马国翰所辑,载《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丁氏者丁宽,宽字子襄,梁人。景帝时为梁孝王将军,事蹟具《汉书·儒林传》。宽受《易》于田何,又从周王孙受古义,传同郡砀田王孙。《传》称宽“作《易说》三万言,训古举大谊而已。”《艺文志》易家,“丁氏八篇”,《隋志》不著录,盖佚已久。国翰因陆德明

  • 标签: 周易 玉函山 子夏 汉书·艺文志 京氏易传 辑佚
  • 简介:本文认为马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结合其自身的经历境遇、理论凭借、兴趣机缘,形成颇具特色的文化哲学.他认为西学冲击下的中国学术正处于末世,从心性本原疏解中西文化的紧张与对立.本文着重分析他在文化批判、文化价值、文化判教诸层面的致思趋向和理论特点,由此强调中国哲学的内在生命精神.

  • 标签: 马一浮 中国哲学 本原 现代新儒家 心性 自身
  • 简介:<正>张謇(1853—1926),是清末民初我国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他在42岁“大魁天下”之后,毅然摒弃仕途,穷其毕生精力,在家乡南通创办实业,振兴教育,擘画水利,推

  • 标签: 张謇 清末民初 地方自治 南通 师范学校 士大夫
  • 简介:<正>宋代金文著作中曾著录过件公壶,系公为其女叔姜所作媵器。清代山东境内出土过王妇孟姜匜,也是国为其女嫁给周王时所作媵器,这个姜姓国和文献中的姜姓纪国是否国,近代曾有争论。1969年烟台上夼的座墓葬中出土了侯鼎和己华父鼎,器与己器共存于墓的事实结束了已往的争论,证明、纪(己)确系国。1974等莱阳座墓葬中再次出土纪国铜器己侯壶。烟台市博物馆收藏件纪侯钟,与清代寿光出土者铭文有别,传

  • 标签: 胶东地区 左传 王献唐 出土 金文 山东半岛
  • 简介:许多学者在内圣之学的规模下叙述朱子道统论;余英时先生则提出道学与道统之辨,从时间、人物上来为道学与道统划界,指出道统之为内圣外王合。此两方观点互有得失。在朱子,道学与道统在时间、人物上界限重合,实无分别;而尤其根据对《中庸章句》之序与经、注的内在关联等之考论,可知道统之“统”当训为“绪业”(而非“谱系”),道统即道之“统绪事业”(而非道或道学之传授谱系);道统之大本是内圣,道统之实质是内圣外王之合;道学之传本身也是道统之传的种方式。由此而可澄清相关误解、深化相关探究。

  • 标签: 朱子 道学一道统 道之绪一业 内圣外王
  • 简介:南北朝时期,在有关“五经”的师承上,南北儒学方面如双水分流,各有渊源;另方面又互相影响,彼此修正。南方儒学在周隋之际北传,589年隋统南北后,儒学进步的交融造就出如刘埠、刘炫这样兼通南北的儒学大师,南学更度风行河洛。在唐初大统的背景下,孔颖达兼采南北,加以折衷,主持修订了《五经正义》,完成了这时期儒学的初步整合和统

  • 标签: 南北儒学 孔颖达《五经正义》 刘炫 刘埠 兼用南北
  • 简介:“刚美”是张玉能先生近几年提出的个美学范畴。本文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气”的历史渊流、审美特质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指出了自从“气”取得美学上的主体意义之始,就已经显示出种标举阳刚之美的审美倾向,或者说,阳刚就成为“气”范畴的美学特征;从而证明了“气”范畴充满了刚美的特质,具有丰富的刚美意蕴,因此它属于刚美范畴。

  • 标签: 刚美 阳刚 美学 柔美
  • 简介:本文主旨,在说明《易》是中华民族综合文化的起点。它是原始综合的,而不是后世科学分析的,其内容极为丰富。作者认为,《周易》是《易》发展史上的第二阶段,《易传》为第三阶段,后世种种“易说”为第四阶段,此外,还有个第阶段,那就是原始段,即“毛胚阶段”。这阶段的精义,历来说易者,甚少发挥,本文拟补此缺。

  • 标签: 发展史 宗教信仰 神秘主义 神秘色彩 境界 八卦
  • 简介:论文学价值是个流动的范畴余逊涛文学价值问题是文学的个基本问题。对文学价值的认识,多年来直停留在“价值是文本的属性,作为事物的客观属性是成不变的”这静态层面上。然而个不争的事实是:同作品的价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氛围里,对不同的接...

  • 标签: 文学价值 一个流 论文学 接受者 潜价值 二重性
  • 简介:三易之义是马浮先生易学思想中的项重要内容。马先生运用三易之义来解说心性论、功夫论,吸收儒家和佛家在心性论、功夫论方面的成果,使儒家和佛家义理互相阐发而明晰,既展现了他强调通过功夫证悟本体的学术宗旨,又体现了圆融会通的学术特色。马先生以其远见卓识发挥了他作为个大儒的作用。

  • 标签: 三易之义 心性论 功夫论 证悟本体
  • 简介:在人类社会形态和结构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影响国家政权形式、社会和经济制度机制、组织形态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作为政府全面掌控社会的手段,单位制是透析我国整体社会结构和运行模式的制度窗口,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另种运行机制---项目制正日益成为国家、社会的主导行为方式和内在运行逻辑。它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引入官僚组织体制中,勾连起中央、地方、基层之间的权力、利益和创新关系。项目制是如何产生的,它在带来制度变迁的同时又有着怎样的弊端?这是本文试图解释和阐释的问题。

  • 标签: 项目制 公共治理 模式转变 增量改革
  • 简介:<正>人们在努力创造现代物质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心理上的困扰,心理健康问题的显露和日益严峻的势态,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关于“健康”的定义,而把心理健康列为“健康”的除身体健康外的另个重要方面。

  • 标签: 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工作 心理问题 具体表现 身心健康 咨询中心
  • 简介:哲学的第问题或者说元问题是哲学究竟该如何界定的问题。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就是哲学寻求自身合理定位的历史。由于对哲学自身的身份或定位认识不清,我们的哲学书总是以种非哲学的方式诉说着哲学的问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分别以自然、社会和思维为研究对象,哲学研究虽然离不开对自然、社会以及思维的关注,但从根本上看,哲学面对的仅仅是人自身,并且也只能站在人的立场上去关注和理解自然、社会以及思维。

  • 标签: 哲学发展史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意义 哲学研究 元问题
  • 简介:<正>普法教育已经开展几年了,成果是很显著的,不足之处是适用于普法教育的教课书还太少,除法律常识课本,就是法律条文和答问,有关法律实施中的法律专著很少。卢万祥最近编著的《代理》书,我觉得算是本较好的普法教育的教课

  • 标签: 不足之处 普法教育 法律常识课 法律实施 教课书 法律条文
  • 简介:从张岱年先生关于张载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性两元论分析入手,说明张载的性两元论主要是就事实存在而言,在价值评价的角度,张载根本否定气质之性的意义,而天地之性为善亦取决于变化气质而善反的工夫。人由二性(善恶混)而走向性(善性),是在德与气交相胜的过程中实现的,说到底只是性的互为胜负。“于气”的性之两元也可以在性的意义上予以理解。

  • 标签: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性两元论 性一元论 二性 一性
  • 简介:摘要“常惺惺”本是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最早由谢良佐引入儒学,到朱熹正式将其纳入理学工夫论体系,再到陈淳胡居仁等人结合天理论对“常惺惺”作出形上学阐发。“常惺惺”经由理学家的援引与重新诠释,其思想内涵发生了很大改变,逐渐完成了禅宗概念儒学的演变过程。

  • 标签: 常惺惺 禅宗 理学 儒学化 以禅证儒
  • 简介: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由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人文学院哲学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世界哲学与美学研究中心及英文《中国哲学季刊》联合主办。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的20余位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学者参与,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任大会主席。会议重点讨论儒学与现代伦理学的关系及其在全球化时代展开跨文化对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相关论题进行诠释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论述。

  • 标签: 现代伦理学 国际研讨会 全球化语境 儒学 现代化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