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最近,新大气的总环流大气环流当模特儿(GAMIL:国际机场LASG的格子点大气的模型)在大气的物理(国际机场)的研究所被开发了,中国科学院(CAS),它基于社区大气的模型版本2(CAM2)大气的研究(NCAR)的国家中心。自从二,模型有一样的物理过程但是不同动态核心,内部二个模型的年度可变性模拟表演被比较。整体途径被用来减少模型内部可变性。一般来说,二个模型的模拟表演是类似的。两个模型在模仿全部的时空可变性和南部的摆动索引有好性能。GAMIL比GAMIL的内部可变性有的CAM2,和模型在东方亚洲冬季发行量模拟更好表现对比CAM2的外部强迫的更好的回答。这些显示动态核心的改进是很重要的。比在低纬度在中间和高纬度有更少的可预测性,这也被验证。

  • 标签: GAMIL CAM2 大气环流模型 年季变异性 模拟
  • 简介:CO2水平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波动,这根本没有什么神秘可言:绿色植物在春季和夏季生长,吸收了使地球变暖的温室气体;秋季,树木的叶子掉落,一些温室气体返回到大气中。但是,有一点科学家们搞不明白: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极高纬度地区的CO2浓度在夏季和冬季之间的差异明显增大,有些地区的波动幅度高达25%。

  • 标签: 地球变暖 CO2 计算机模拟 高纬度地区 俄罗斯东部 模拟系统
  • 简介:1概况2014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张强为团长,张存杰、柯宗建、杨明珠和王朋岭为成员的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2届东亚冬季气候展望论坛。

  • 标签: 气候展望 论坛 冬季 东亚 中国气象局 日本东京
  • 简介:Aseriesofidealizedmodelsimulationsareanalyzedtodeterminethesensitivityofmodelresultstodifferentconfigurationsofthelateralboundaryconditions(LBCs)insimulatingmesoscaleshallowconvectionoverhillyterrain.Inthesimulationswithsteadythermalforcingatthemodelsurface,aradiationconditionatbothboundariesisthebestchoiceunderhighwindconditions,andthebestresultsareproducedwhenboththenormalvelocitiesandthetemperaturearetreatedwiththeradiationschemeinwhichthephasespeedisthesamefordifferentvariables.Whenthebackgroundwindspeedisreasonablysmall,theLBCconfigurationwitheithertheradiationorthezerogradientconditionatbothboundariestendstomakethenumericalsolutionunstable.Thechoiceofaconstantconditionattheinflowboundaryandaradiationoutflowboundaryconditionisappropriateinmostcases.Inthesimulationswithdiurnalthermalforcingatthemodelsurface,differentLBCschemesarecombinedtogethertoreducespurioussignalsinducedbytheoutflowboundary.Aspecificationinflowboundarycondition,inwhichthevelocityfieldsattheinflowboundaryareprovidedusingthetime-dependentresultsofasimulationwithperiodicLBCsoveraflatdomain,istestedand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specificationconditionattheinflowboundarymakesitpossibletouseasmallermodeldomaintoobtainreasonableresults.Themodelhorizontaldomainlengthshouldbegreaterthanacriticallength,whichdependsonthedomaindepthHandtheanglebetweengravitywavephaselinesandthevertical.Anestimateofminimumdomainlengthisgivenby[(H-zi)/πU]√N2L2x-4π2U2,whereNandUarethebackgroundstabilityandwindspeed,respectively,Lxisthetypicalgravitywavelengthscale,andziistheconvectiveboundarylayer(CBL)depth.

  • 标签: 边线条件 数值仿真 对流 山志学 中尺度模型 偏微分方程
  • 简介:本文根据青海高原温室增施CO2技术试验结果,阐述了CO2施肥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适宜高原温室农业特点的基本技术、施肥方式及注意事项,分析了温室增施CO2所产生的功效,可供地方政府发展"菜篮子"工程时参考。

  • 标签: 温室 CO2
  • 简介:介绍了广州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并评估其对2010年9月广州市的气象要素和PM10日均浓度的24h的预报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模式系统较好地预测了气象要素的变化,但高估了风速;各空气质量模式能合理预测广州PM10浓度的时空变化,预报效果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平均分数偏差MFB小于±60%且平均分数误差MFE小于75%),部分模式可达到优秀水平(MFB小于±30%且MFE小于50%),但同时各模式在郊区均预测偏高而在市区偏低;总体上,模式在广州郊区的PM10预报效果优于市区。模式问对比表明,在本次业务预报实践中,不存在最优的单模式,同一模式对不同的统计指标、不同的站点,其预报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基于算术平均集成各模式结果未能获得最优的预报效果。优化排放源空间分布并引进更好的集成预报方法(如权重平均、神经网络、多元回归等)是未来改进广州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预报效果的可能途径。

  • 标签: 空气质量 多模式 PM10 广州 亚运会
  • 简介:利用2014—2015年陕西西安泾河站L波段探空数据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同期长安站风廓线雷达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风廓线雷达数据的可靠性。结果显示风廓线雷达资料与L波段探空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整体上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大,在1500~2500m之间达到显著相关。不同时刻数据对比结果显示风廓线雷达白天观测结果整体上优于夜间。从平均状态来看,风廓线雷达在描述平均态过程中与探空和再分析资料基本一致,即风廓线雷达数据可用于实际应用和研究。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L波段雷达 西安 水平风
  • 简介:利用MICAPS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宝鸡多普勒雷达资料,对陕西关中2010年9月3日和2013年9月12日两次飑线天气过程(下分别简称"9·3"过程、"9·12"过程)的环境场和形成机制及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天气背景和机制不同,"9·3"过程为槽前型,其中层干侵入致使对流不稳定发展、低涡切变提供了初始上升运动和较强的水汽辐合,地面上雷暴高压形成的切变线是飑线的触发机制和组织发展系统;"9·12"过程为槽后型,高层干冷平流的侵入加强了对流不稳定层结,水汽辐合偏弱,地面干线是强对流的触发机制。两次过程中尺度系统特征明显,卫星云图上为对流单体合并为中β尺度云团;雷达图上为雷暴单体弥合为带状回波,进而出现弓形回波,弓形回波中存在中层径向辐合对应的强回波核;强回波的三体散射是出现冰雹天气的主要特征。

  • 标签: 飑线 环境场 中尺度特征 弓形回波 三体散射
  • 简介: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高时空密度自动气象站地面观测网等实况资料,对2017年8月7日呼和浩特地区一次飑线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常规观测站资料时空分辨率低,数值预报难以准确描述中小尺度系统,因此在实际业务中,很难在短时预报中给出飑线的发生发展预报;(2)常规探空资料计算的CAPE值对于飑线发生潜势的指示性是非常有限的;(3)目前业务中,对飑线的预报只能通过大尺度环流背景结合加密自动气象站,以及短时临近雷达监测来实现;(4)高空槽前和东北冷涡后部的西北和偏北气流汇合南下,以及低空切变线带来的偏南气流北送,是这次飑线形成的环流背景。

  • 标签: 飑线 东北冷涡 切变线 基本反射率
  • 简介:使用本台1984~1994年2~3月低空锋区资料,对低空锋区位置与降水进行统计分析,求得各锋区位置降水概率,经试报表明此方法更为客观,预报效果也好。

  • 标签: 降水概率预报 客观分型 相关统计
  • 简介:2012年1-2果洛由于持续降雪致使中北部发生雪灾,其中甘德达到了重度雪灾标准。本文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及各种物理量场对造成此次雪灾的五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以期获得一些对果洛冬季降雪有指导意义的预报指标。

  • 标签: 雪灾 天气过程 分析 归纳
  • 简介:ConflictingresultshavebeenpresentedregardingthelinkbetweenArcticsea-icelossandmidlatitudecooling,partic-ularlyoverEurasia.Thisstudyanalyzesuncoupled(atmosphere-only)andcoupled(ocean-atmosphere)simulationsbytheClimateForecastSystem,version2(CFSv2),toexaminethislinkageduringtheNorthernHemispherewinter,focusingonthesimulationoftheobservedsurfacecoolingtrendoverEurasiaduringthelastthreedecades.TheuncoupledsimulationsareAtmosphericModelIntercomparisonProject(AMIP)runsforcedwithmeanseasonalcyclesofseasurfacetemperature(SST)andseaice,usingcombinationsofSSTandseaicefromdifferenttimeperiodstoassesstherolethateachplaysindividually,andtoassesstheroleofatmosphericinternalvariability.Coupledrunsareusedtofurtherinvestigatetheroleofinternalvariabilitvviatheanalysisofinitializednredictionsandtheevolutionoftheforecastwithleadtime.

  • 标签: Eurasian WINTER climate SEA-ICE loss SST
  • 简介:研究表明,全球CO2浓度变化有二大特点,一是北半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南半球由于各纬度上的浓度变化很小,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二是两个半球又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较大的逐年增高的趋势,各地的平均年增长率在1.4至1.7ppmv/a之间.南北两半球相比,北半球的年平均浓度要高出4ppmv,年平均增长率也要略高一些.研究还表明,大气CO2浓度的变化还具有10年左右的周期,而且与厄尔尼诺年的关系比较密切.

  • 标签: 大气 CO2浓度 北半球 厄尔尼诺 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 简介:为使用高度重新分配改进导出卫星的大气的运动向量(AMV)的质量的一个方法被介绍。位于高度重新分配下面的基本原理被探索,并且技术细节被使用使用NCEP分析风的三个高度重新分配计划学习。AMV的质量通常被改进跟随重新分配,尽管改进的大小根据使用的计划不同。计划3提供最好的质量和稳定性,在计划1和计划2列在后面。在AMV的带的部件的否定偏爱减少从[5,4]ms1到<1ms1追随者重新分配。南方的部件也改善。AMV源于红外线并且水蒸汽隧道分别地在58.7%和25%改善。使用在AMV的运作的推导的计划3的可行性被合并T511中等范围的数字天气预言(NWP)预言的预报风领域学习系统。合并12-h预报在从水蒸汽隧道检索的南方的风中在带的风和积极偏爱中减少否定偏爱,改进在26.7%的AMV的全面质量。线性地扩大预报领域的有效性时期在检索AMV减少改进,但是这减小的大小是小的。合并120-h预报地仍然导致13%改进,尽管它可以消除好质量的很多AMV。

  • 标签: 产品质量 再分配 卫星 AMV 数值天气预报 水汽通道
  • 简介:运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对2010年6月17日和2005年5月31日2次冷涡造成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通过2次冷涡天气的三维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冷涡强对流天气落区均位于冷涡中心4~7个纬度的西南象限;当正涡度柱倾斜度越大越有利冰雹天气的产生;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垂直上升运动越强越有利冰雹天气的产生;冷涡东南象限500hPa、850hPa温度平流分布均为暖平流时,强对流天气则以降水为主,而冷涡东南象限500hPa为冷平流,850hPa为暖平流时,强对流天气则以大风、冰雹为主;低层强锋生区域与强对流天气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锋生函数正值中心区域北侧常出现大范围冰雹天气;2次过程的强对流天气生成都是由于地面气旋性辐合中心在温度发展中的锋区叠加中有明显的锋生而导致,地面气旋性辐合中心对雷暴的触发及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抬升作用。

  • 标签: 冷涡 冰雹 暴雨 结构特征
  • 简介:Duetotheexistenceofthermaloffsets,globalsolarirradiancesmeasuredbypyranometersaresmallerthanactualvalues,anderrorsarelargerinthedaytime.Untilnow,thereisnouniversally-recognizedcorrectionmethodforthermaloffseterrors.Therefore,itisimperativetoidentifyaconvenientandeffectivecorrectionmethod.Fivecorrectionmethodswereevaluatedbasedonthedatameasuredfromafieldexperimentfrom23Januaryto15November,2011.Resultshaveshown:1)Temporal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thermaloffsetsinthefourtestedpyranometersareconsistent.2)Amongthefivemethods,non-dimensionalquantitymethodissuggestedforusetocorrectthermaloffsets,becauseitisconvenientandnomodificationofinstrumentsisrequired.Ifcollocatednetlongwaveradiationandwindspeeddataareavailableandtheiruncertaintiesaresmall,thehistoricalsolarradiationdatasetscanalsobecorrected.Andcorrectioneffectsbythemethodarebetter.

  • 标签: PYRANOMETER TBQ-2-B THERMAL OFFSETS solar RADIATIO
  • 简介:为了探讨风廓线雷达资料的可用性,对2013年9月—2015年10月青岛站和济南站的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雷达测风数据进行相关、误差及有效样本比率分析。结果表明:(1)济南站和青岛站绝大多数高度层00:00和12:00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雷达的水平风速显著正相关,通过α=0.05及以上信度检验;(2)济南站00:00和12:00,晴天1.5km以上及雨天0.64km以上大多高度层风廓线雷达的水平风速比L波段探空雷达偏小约2m·s^-1,且当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雷达水平风向差≤20°时,有效样本比率基本在70%以上,资料质量很高;(3)青岛站00:00和12:00,6.48km以下大多高度层风廓线雷达探测的水平风速比L波段探空雷达偏小2-4m·s^-1,水平风速资料可用,但当2部雷达风向差≤20°时,有效样本比率仅为20%,海陆风及2种仪器的布设距离是水平风向差异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L波段探空雷达 误差分析 有效样本比率
  • 简介:利用改进型PSU/NCAR中尺度模式,以常规观测资料作为初值,较好地模拟了1993年“5.5”.黑风暴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中尺度飑线的主要特征,即近地面风场切变线,与切变线相伴的风核、狭窄强对流带、强水平温度、气压梯度带以及上述特征带(线)的形成、迅速增强的时间和移动方向,并模拟出这是一条基本无降水的“干”飑线。飑线垂直结构的初步模拟揭示,飑线温度水平剧烈变化及垂直上升速度中心都在对流层低层的700hPa(地形高度在850hPa),垂直环流随高度向后倾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模拟与沙尘暴相联系的中尺度系统,大气湿过程也许不十分重要。

  • 标签: 黑风暴 中尺度飑线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