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2010年12月15日湖州市暴雪过程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发现,可以清楚地展示暴雪过程风场变化特点,通过分析高低层冷暖平流的分布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暴雪过程的大气层结结构;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垂直速度、折射率结构常数及探测高度等指标的变化能反映降雪的开始、结束以及降雪的强度,为精细化预报提供参考。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冷暖平流 大气层结结构
  • 简介:为使用高度重新分配改进导出卫星的大气的运动向量(AMV)的质量的一个方法被介绍。位于高度重新分配下面的基本原理被探索,并且技术细节被使用使用NCEP分析风的三个高度重新分配计划学习。AMV的质量通常被改进跟随重新分配,尽管改进的大小根据使用的计划不同。计划3提供最好的质量和稳定性,在计划1和计划2列在后面。在AMV的带的部件的否定偏爱减少从[5,4]ms1到<1ms1追随者重新分配。南方的部件也改善。AMV源于红外线并且水蒸汽隧道分别地在58.7%和25%改善。使用在AMV的运作的推导的计划3的可行性被合并T511中等范围的数字天气预言(NWP)预言的预报风领域学习系统。合并12-h预报在从水蒸汽隧道检索的南方的风中在带的风和积极偏爱中减少否定偏爱,改进在26.7%的AMV的全面质量。线性地扩大预报领域的有效性时期在检索AMV减少改进,但是这减小的大小是小的。合并120-h预报地仍然导致13%改进,尽管它可以消除好质量的很多AMV。

  • 标签: 产品质量 再分配 卫星 AMV 数值天气预报 水汽通道
  • 简介:运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对2010年6月17日和2005年5月31日2次冷涡造成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通过2次冷涡天气的三维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冷涡强对流天气落区均位于冷涡中心4~7个纬度的西南象限;当正涡度柱倾斜度越大越有利冰雹天气的产生;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垂直上升运动越强越有利冰雹天气的产生;冷涡东南象限500hPa、850hPa温度平流分布均为暖平流时,强对流天气则以降水为主,而冷涡东南象限500hPa为冷平流,850hPa为暖平流时,强对流天气则以大风、冰雹为主;低层强锋生区域与强对流天气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锋生函数正值中心区域北侧常出现大范围冰雹天气;2次过程的强对流天气生成都是由于地面气旋性辐合中心在温度发展中的锋区叠加中有明显的锋生而导致,地面气旋性辐合中心对雷暴的触发及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抬升作用。

  • 标签: 冷涡 冰雹 暴雨 结构特征
  • 简介:大气加热率强度与结构是驱动全球大气环流的关键因素,实际加热率分布与云三维结构密切相关。作者使用三维蒙特卡洛辐射传输模式,模拟计算了云分辨模式所得3个典型三维云场的加热率廓线及通量;定义了两个参数来同时描述加热率廓线的垂直分布和强度,通过与独立像素近似算法对比,定量统计分析了高分辨率下云三维结构对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分辨率条件下云三维结构对加热率廓线和通量影响十分显著,且不同结构云场所体现的影响各具特点,提出需要考察现有大气模式中云三维结构对当前所用加热率计算方案的订正方向。

  • 标签: 云三维结构 加热率廓线 辐射传输
  • 简介:高分辨率传播(HITRAN)的线转变参数2008数据库相对以前的版本被更新了。到在用从HITRAN2004和HITRAN2008数据库的行参数的CO2集中的变化的传播系列和敏感与相比在二氧化碳的检索上评估数据库更改的效果从在红外线附近的反映的日光的垂直的列。这比较被做在三光谱盖住2.06-,1.61-,和1.58-的区域吗??

  • 标签: 数据库更新 近红外光谱 大气CO2 反演 透射光谱 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