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团体心理治疗对改善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的治疗效果。 方法:于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于我院心理科就诊的青少年患者中,检测其SDS,SAS量表,得分均≥50分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选取56名患者,其中28名为实验组,其余28名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团体心理治疗。12周后再次检测其SDS,SAS量表。结果:结合团体心理治疗治疗后青少年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仅采用一般健康教育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且有利于其学习及社会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团体心理治疗 抑郁焦虑 青少年 治疗效果
  • 简介:社交焦虑障碍[1](socialanxiety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是指对社交场合或在人前表演(操作)存在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会面临窘境,且一旦暴露于这些场合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焦虑反应,从而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美国第4版(DSM-IV)描述,SAD有两个特征,其核心症状是对社交场合存在持续的恐惧,当暴露于公共场合时感到极度焦虑;另一个特点是患者本人认识到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

  • 标签: 社交 焦虑障碍 青少年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电视媒体是导致青少年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过多地观看电视会刺激青少年的大脑,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健康,甚或影响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电视媒体所传播的暴力信息可能会引发青少年的恐惧和非安全心理;因电视商业广告的不当影响而产生的被欺骗感和被利用感都将导致青少年焦虑情绪。因此,应减少青少年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引导其有选择地观看;努力减少电视对消费生活的影响,引导青少年将注意力集中于故事情节,而不是其中人物的衣着和打扮;

  • 标签: 青少年人格 电视媒体 焦虑情绪 电视商业广告 安全心理 不当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这篇论文旨在深入探讨青少年抑郁症,这是一种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存在且日益引起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文献回顾和研究数据的分析,我们探讨了青少年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和对青少年的关怀。我们通过回顾青少年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状况,研究发现,青少年抑郁症呈上升趋势,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青少年抑郁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本论文旨在为未来的干预、治疗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洞见,以应对这一重要的心理健康挑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特征的青少年失眠、疲乏、抑郁焦虑、认知缺陷的情况,以及疲乏、抑郁焦虑情绪在青少年失眠和认知缺陷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收集6 014名青少年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并采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多维度疲乏量表(the 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MFI-20)、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认知缺陷问卷(perceived deficits questionnaire-depression,PDQ-D)进行量表评估,比较不同特征青少年失眠、疲乏、抑郁焦虑、认知缺陷情况。采用SPSS 20.0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SPSS PROCESS宏程序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显著性的检验。结果失眠、疲乏、抑郁焦虑、认知缺陷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习成绩的青少年中的检出率不同。认知缺陷与失眠(r=0.654,P<0.01)、疲乏(r=0.476,P<0.01)、抑郁(r=0.677,P<0.01)、焦虑(r=0.655,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适合行中介效应检验。青少年疲乏、抑郁焦虑情绪在失眠与认知缺陷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失眠通过影响疲乏,进而影响抑郁症状,间接影响认知,中介效应值为1.253,效果量为55.60%,总效应为2.254。失眠通过影响疲乏,进而影响焦虑症状,间接影响认知,中介效应值为1.161,效果量为51.50%,总效应为2.254。结论青少年失眠可以直接影响其认知缺陷,也可以通过疲乏、抑郁焦虑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的认知缺陷。

  • 标签: 青少年 失眠 认知缺陷 疲乏 抑郁情绪 焦虑情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封社会上35岁以下的网络用户(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除学生外)的网络成瘾现象与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关系进行比较探讨.方法(1)选取人中学生及35岁以下的其他青少年作为被试,分为两组,(2)根据K.S.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作初步判断是否有纲瘾现象及程度;(3)根据假设选择相应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孤独分类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及生存条件问卷。结果(1)35岁以下、非学生青少年与人中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内容(交际、游戏)无显着差异;人际关系、孤独感、主观幸福感无显着差异。(2)35岁以下、非学生的青年的网络成癌程度与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呈相关。

  • 标签: 网络成瘾 人际信任量表 孤独量表 总体幸福感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AD)青少年患者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收集符合DSM-5诊断标准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40例,并同期收集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进行症状评估,采用注意偏向任务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注意偏向进行评估。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注意偏向任务测试中,病例组负性反应时小于中性反应时[(647.14±94.44)ms,(661.08±112.07)ms],病例组注意偏向值大于正常对照组[(13.93±33.27)ms,(-0.13±18.49)ms],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SCARED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中,SCARED总分与中性正确率成负相关(r=-0.38),分离性焦虑因子分与负性正确率成负相关(r=-0.52),社交恐怖因子分与负性正确率(r=-0.45)及中性正确率(r=-0.43)呈负相关(均P<0.05);躯体化、广泛性焦虑及学校恐怖与注意偏向测试分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更快关注负性刺激,并难以将注意力从负性刺激转移,对中性刺激的回避可能是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注意偏向 负性刺激 焦虑障碍 青少年
  • 简介:摘要大多数焦虑障碍患者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期,早期识别是早期干预的基础。研究发现,焦虑障碍患者除了具有精神性焦虑、运动不安以及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等躯体、情绪和行为表现以外,还存在明显的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差及在工作记忆、抑制控制等执行功能方面的损害,并且这些表现早于症状出现,探索焦虑障碍在儿童青少年期的认知功能特征是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全面了解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可为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焦虑障碍 执行功能 儿童青少年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年龄阶段的社会成员都会不可避免的遇到竞争加剧,压力增大的问题,青少年也不例外。且其可塑性较强但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易产生各种的心理问题,其中考试焦虑便是较为典型和常见的问题之一。深入认识青少年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适方法,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塑造其更健全的人格。同时能间接提高国家选拔人才的效率,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 标签: 青少年 考试焦虑 心理调适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分级心理护理干预体系在改善儿童青少年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入住德阳市人民医院的80例儿童青少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进行分级心理护理干预,于出院时比较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及满意度测评量表得分情况。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最终入选患儿40例,对照组最终入选患儿39例。试验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0.0(9.0,17.0)岁;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10.5(8.0,18.0)岁。干预后,除“喜欢出去玩”“肚子痛”两个条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各条目得分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各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总分低于对照组[(14.33±1.93)分比(17.13±1.98)分](P<0.05)。干预后,试验组满意度测评量表总得分高于对照组[(86.08±5.83)分比(73.28±14.65)分](P<0.05)。结论分级心理护理干预体系可改善儿童青少年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焦虑 抑郁 分级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青少年冠心病(CHD)伴焦虑抑郁患者采取联合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从2021.3-2022.3收治的CAD伴焦虑抑郁青少年患者90例参与研究,随机抽样法分组为两组,联合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45例),常规组(常规基础护理,45例)。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患者的HAMA焦虑评分、HAMD抑郁评分更低,患者对CHD疾病知识知晓率更高(P<0.05)。结论:在CHD伴焦虑抑郁青少年患者中采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的联合干预方案,能够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青少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