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在这里提供的对《逻辑哲学论》的解读方式介于传统解读和治疗性解读之间。一方面,对于语言不存在比语言更为基础的本质,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谈论语言的本质来关注语言。换言之,既不能简单地说语言没有本质,也不能简单说对于语言来说存在本质

  • 标签: 《逻辑哲学论》 维特根斯坦 语言的本质 文本 解读方式
  • 简介:本文主要试图分析和阐明前期维特根斯坦逻辑图像论的主要内容,尤其着重剖析和阐明了图像的本质和表现关系,指出图像是实在的模型背后所隐含的语义内涵,并且分别辨析了图像的摹绘关系、摹绘形式和逻辑形式等图像论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揭示了图像如何具有意义的逻辑依据。

  • 标签: 图像 模型 表现 摹绘形式 逻辑形式
  • 简介:康德关于经验可能性的普遍与必然条件的绝对主义的论断,应放在其批判哲学目标的更宽泛的语境中加以理解。可以看到,在相关的语境中,康德的论断相当大程度上并非如传统的观点所认为的那样是非常有害的。康德强调他对于"常识"的深深敬重,就哲学能够提供什么,或至少重要的是,在哲学不能提供什么方面,康德与维特根斯坦所持的目标惊人地相似。

  • 标签: 康德 常识 形而上学的谦逊 维特根斯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命题图象所显示的、即一个逻辑形式的存在,尽管维特根斯坦的图象论与海德格尔在《康德书》中阐述的象论之间有许多不同,人的存在和认知的本性就是构成这种意义上的图象

  • 标签: 海德格尔象 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
  • 简介:命题图象所显示的、即一个逻辑形式的存在,尽管维特根斯坦的图象论与海德格尔在《康德书》中阐述的象论之间有许多不同,人的存在和认知的本性就是构成这种意义上的图象

  • 标签: 海德格尔象 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
  • 简介:意义的指称论是我们包括大哲学家在进行哲学反思时无可避免的错觉。对意义指称论的批判如果只是个别问题上的回击很难动摇其根基,后期维特根斯坦通过溯源语言学习的原初方式,将意义指称论的病源一一剔除,还以哲学的本来面目。

  • 标签: 后期维特根斯坦 意义的指称论 批判
  • 简介:林逢祺、洪仁进两位先生曾主编过一本书,题为《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提倡教师学哲学,用哲学。书序中有这样的话:“哲学家们即使不直接探问教师任务的议题,在其思想中却蕴涵着丰富且耐人寻味的教师图像侧写。就此角度而言,哲学家们可谓研究或关心师道的‘隐性导师’。”

  • 标签: 哲学思想 维特根斯坦 语文教育 哲学家 教师 导师
  • 简介:维特根斯坦的“意义使用观”主张“意义即用法”,在语言哲学界有较大的影响力。通过介绍“意义使用观”的关涉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可阐明使用观与辞书释义的关系以及践行使用观的原则,彰显出使用观在辞书释义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意义使用观 辞书释义
  • 简介:维特根斯坦早期的逻辑分析思想与冯友兰先生的形上学之“正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和相异性。运用比较的手法,对二者的关系作些梳理和分析:首先,二者相对应的“可说”和“正的方法”存有同源同归之处;其次,二者的“不可说”和“负的方法”又发生了殊途之别;文章最后就二者之间的这些差异作了原因的追溯和探讨。

  • 标签: 可说 不可说 正的方法 负的方法 神秘主义
  • 简介:10月11-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由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共同主办。来自一些国家的维特根斯坦研究专家和维特根斯坦学会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从不同视角和领域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与其他研究相结合,拓展了视野,其中涉及分析哲学、逻辑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等。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当代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外国哲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  我一直认为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二、乡村教师  维特根斯坦离开了哲学的王国,Heal博士、罗素与维特根斯坦  1998年

  • 标签: 哲学札记 应当沉默 沉默维特根斯坦
  • 简介:在意义与真理的问题上,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是批判指涉主义与逻辑完美主义的.在法理学探讨中,德沃金援引维特根斯坦,是因为德沃金在根本上认同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与此相对,哈特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援引,仅仅是对其著作中某些孤立语篇的认同,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误解.哈特引用他们,只是借助他们来指出无形的规则是存在着的,哈特本人采取外在视角的方法来对规则进行客观中立的描述,显然与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是水火不容、尖锐对立的.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意义 道德中立的描述 外在视角
  • 简介:  我一直认为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二、乡村教师  维特根斯坦离开了哲学的王国,Heal博士、罗素与维特根斯坦  1998年

  • 标签: 哲学札记 应当沉默 沉默维特根斯坦
  • 简介:在当代文化转向的语境下,马克思的美学也要直面"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的历史趋势并做出应战。但这种积极应战并不是走向庸俗的实用论,而是在现象学视角之内,回到"生活世界"构建一种"本体论",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一种"生活实践"的哲学,"生活的"实践与"实践的"生活是内在相通的,马克思的美学遂尔成为了"生活美学"。这种具有"现代性"的美学取向与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杜威的"经验完满"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现象学的视角来看,这种"现实生活"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统一,人类正是置身在"生活世界"内,并与"生活世界"互动的一种感性生成的现实存在,它最终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审美精神。由这种哲学思维范式出发,就可以:(1)将理论哲学的视角回归到人类生活实践本身,(2)将主体与客体二分的视角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本质直观,(3)将感性与理性二分的视角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本真呈现,(4)将传统美学的视角回归到"生活美学"(PerformingLiveAesthetics)的建构。

  • 标签: 马克思 生活实践 生活世界 生活美学 维特根斯坦 杜威
  • 简介:《逻辑哲学论》作为前期维特根斯坦的代表性著作,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维特根斯坦的形而上学思想。维特根斯坦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可说者'和'不可说者'之间划定界限,认为说清楚'可说的'只是为了达到'不可说'的形而上学领域。而关于形而上学主体和对世界作为有限整体的思考以及伦理学问题等内容构成了维特根斯坦的形而上学体系。当然这种解决形而上学问题的方式受到很多哲学家的质疑,但是维特根斯坦的确从语言分析的角度为形而上学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进而影响了现代形而上学思想。

  • 标签: 形而上学 主体 显示方式 可说者 不可说者
  • 简介:维特根斯坦将人类生活的全部领域都视为游戏,把游戏作为一种生活现象和实践形式来考察。游戏概念具有模糊性、描述性和动态性。游戏只具有家族相似性特征。生活形式以及由它决定的游戏是丰富多彩的。他的游戏理论为一些重大体育理论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法和研究视角。体育不能解释和说明而只能描述,只具有家族相似性特征。对体育强国的理解应是动态的,中国还没有迈入体育强国,至多算作竞技体育强国。游戏是人文精神的本源,只有人们在体育运动中主动地倡导体育人文精神,才能实现对人价值的肯定和对人生命的关怀。为了使举国体制的运行回归人文主义,要对现行的举国体制进行改革。

  • 标签: 体育本质问题 体育人文精神 游戏理论 维特根斯坦
  • 简介:语言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和文明的基石,哲学的诸多本源问题皆是通过语言这面棱镜来折射社会现实。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哲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分别代表了其一生两个维度的哲学价值观。前者主要是解构,让哲学成为语言学问题,后者又将语言学回归哲学,在解构之后是建构。诚然,创造一套严格的可以精确表达哲学问题的语言方式是不可能的,因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是生生不息的,这是哲学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哲学的本质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在“游戏”中理解游戏。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语言哲学 二维嬗变 价值评介
  • 简介:艺术作品可从语义角度来诠释和理解,这是不足为奇的,尤其是本文最先提到的视觉艺术作品。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同一物品常常有不同的理解。

  • 标签: 艺术作品 维特根斯坦 解读 疆域 语义角度
  • 简介:张法在《美学导论》(第3版)一书第二章有关"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中,较为集中地评述了维特根斯坦哲学及其对当代美学的影响。然而,张法在此书中对维氏哲学的评述,存在若干种可能的误解。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维氏哲学的转向、意义即用法、是否存在本质,后期维氏是不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以及他是否提供了某种理论等。本文就这些问题,作出基于文本分析的细致批评,以改进对维氏哲学及相关问题的理解。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美的本质 意义即用法 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