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黑龙江省成年人中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患病情况,掌握糖尿病前期人群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黑龙江省10个监测点调查了5998名成年常住居民,抽取到5941份有效空腹静脉血和服糖后2小时静脉血,进行血糖检测。对样本复杂加权后,计算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患病率。结果黑龙江省成年人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7.17%,经X2检验,在不同性别、城乡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间无统计学差异;糖耐量减低患病率为10.03%,经X2检验,在不同年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性别、城乡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黑龙江省成年人口中糖尿病前期人群患病率较高,未来糖尿病疾病负担不容忽视,应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开展综合干预措施。

  • 标签: 黑龙江 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减低 流行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不同肥胖指标与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来院体检者500例,以身高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进行分组,对比各组的糖尿病、IFG检出率。结果:以BMI、WHR、WC、性别为指标进行分组,发现高腰臀比(H-WHR)组的糖尿病及IFG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腰臀比正常(N-WHR)组;高腰围(H-WC)组的糖尿病及IFG检出率高于腰围正常(N-WC)组;且BMI越高,糖尿病及IFG的检出率越高,P<0.05;不同性别间的糖尿病及IFG检出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H-WHR组IFG检出率较N-WHR高出约8个百分点,H-WC组IFG检出率较N-WC组高出约7个百分点,BMI>28kg/㎡组的IFG检出率较18.5-28kg/㎡组高出约24个百分点;不同性别间的检出率相差不大,BMI、WC、WHR水平越高,糖尿病、IFG的检出率更高,对于体检人群的糖尿病风险预测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健康体检 不同肥胖指标 糖尿病 空腹血糖受损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指标及其变化情况与空腹血糖受损的关系,进行风险预测研究。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2次体检时间间隔6个月及以上、第1年进行健康体检时无糖尿病史且空腹血糖正常者为研究对象,以第2年空腹血糖水平为因变量,分别以第1年一般检查和血液检查指标、第2年一般检查和血液检查指标的变化量为自变量构建模型。首先使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自变量,然后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自变量的效应值。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 416人,经1年随访,基线血糖正常者中3.45%(133/3 851)发展为糖尿病前期血糖,0.42%(16/3 851)发展为糖尿病血糖。利用血液检测指标预测1年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的灵敏度为67.1%,特异度为100.0%,年龄偏大(OR值为1.024,95%CI 1.014~1.035)、收缩压偏高(OR值为1.018,95%CI 1.011~1.025)、体质量指数偏高(OR值为1.079,95%CI 1.036~1.125)、尿酸偏高(OR值为1.003,95%CI 1.002~1.005)、谷氨酰转肽酶偏高(OR值为1.006,95%CI 1.003~1.010)、肌酐偏低(OR值为0.971,95%CI 0.957~0.985)、AST/ALT偏低(OR值为0.614,95%CI 0.411~0.917)、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偏低(OR值为0.972,95%CI 0.958~0.988)者1年后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的可能性大。利用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预测1年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的灵敏度为65.2%,特异度为99.7%,1年内三酰甘油升高(OR值为1.152,95%CI 1.057~1.257)、碱性磷酸酶升高(OR值为1.021,95%CI 1.012~1.030)、白蛋白升高(OR值为1.087,95%CI 1.029~1.148)、AST升高(OR值为1.006,95%CI 1.003~1.009)、体质量增加(OR值为1.049,95%CI 1.019~1.081)者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的可能性大。结论年龄偏大、收缩压偏高、体质量指数偏高、尿酸偏高、谷氨酰转肽酶偏高、肌酐偏低、AST/ALT偏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偏低者1年后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的可能性大,1年内三酰甘油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白蛋白升高、AST升高、体质量增加者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的可能性大。当体检者出现以上情况时,应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进行干预,以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空腹血糖 血液检测 风险预测 随机森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指标及其变化情况与空腹血糖受损的关系,进行风险预测研究。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2次体检时间间隔6个月及以上、第1年进行健康体检时无糖尿病史且空腹血糖正常者为研究对象,以第2年空腹血糖水平为因变量,分别以第1年一般检查和血液检查指标、第2年一般检查和血液检查指标的变化量为自变量构建模型。首先使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自变量,然后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自变量的效应值。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 416人,经1年随访,基线血糖正常者中3.45%(133/3 851)发展为糖尿病前期血糖,0.42%(16/3 851)发展为糖尿病血糖。利用血液检测指标预测1年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的灵敏度为67.1%,特异度为100.0%,年龄偏大(OR值为1.024,95%CI 1.014~1.035)、收缩压偏高(OR值为1.018,95%CI 1.011~1.025)、体质量指数偏高(OR值为1.079,95%CI 1.036~1.125)、尿酸偏高(OR值为1.003,95%CI 1.002~1.005)、谷氨酰转肽酶偏高(OR值为1.006,95%CI 1.003~1.010)、肌酐偏低(OR值为0.971,95%CI 0.957~0.985)、AST/ALT偏低(OR值为0.614,95%CI 0.411~0.917)、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偏低(OR值为0.972,95%CI 0.958~0.988)者1年后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的可能性大。利用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预测1年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的灵敏度为65.2%,特异度为99.7%,1年内三酰甘油升高(OR值为1.152,95%CI 1.057~1.257)、碱性磷酸酶升高(OR值为1.021,95%CI 1.012~1.030)、白蛋白升高(OR值为1.087,95%CI 1.029~1.148)、AST升高(OR值为1.006,95%CI 1.003~1.009)、体质量增加(OR值为1.049,95%CI 1.019~1.081)者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的可能性大。结论年龄偏大、收缩压偏高、体质量指数偏高、尿酸偏高、谷氨酰转肽酶偏高、肌酐偏低、AST/ALT偏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偏低者1年后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的可能性大,1年内三酰甘油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白蛋白升高、AST升高、体质量增加者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的可能性大。当体检者出现以上情况时,应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进行干预,以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空腹血糖 血液检测 风险预测 随机森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调节受损临床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收治的血糖调节受损患者99例,按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型(治疗型)50例和对照型49例。观察两组的效果对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糖尿病的发生率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糖尿病临床发病特点,采取干预治疗加上饮食运动调整,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可以显著改善血糖调节受损患者的预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

  • 标签: 血糖调节受损 临床干预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据结果用1999年WHO标准选取冠心病合并ⅡB组69例,另设糖代谢正常冠心病组64例(对照组)。测定两组体重、血压、血脂、血肌酐、血hs-CRP,记录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结果血hs-CRP水平、冠脉病变积分在IFG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在冠心病合并IFG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血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0.2685,0.5232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IF6患者冠脉病变严重,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高,病变呈弥漫性狭窄。冠心病合并IFG患者存在炎症反应,血hs-CR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空腹血糖受损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超敏C反应蛋白 冠脉狭窄程度积分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体检人群血糖筛查情况,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餐后血糖异常情况及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异常人群的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至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人群,收集一般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及血脂、血尿酸。分析血糖指标检测情况;对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完成3项血糖指标检测者,比较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及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查时,餐后血糖异常情况;对于完成所有检测的空腹血糖正常体检者,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餐后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2016年体检人群共45 447人,其中男性23 001人(50.61%),年龄(44.6±13.6)岁,女性22 446人(49.39%),年龄(41.09±12.9)岁。3项血糖指标中,空腹血糖检测率最高(97.04%),糖化血红蛋白为56.17%,餐后血糖仅17.51%。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同时完成3项血糖指标检测的7 351名体检者中,随着空腹血糖上升,餐后血糖异常率逐渐增加,空腹血糖<5.6 mmol/L时,餐后血糖异常率为11.59%;空腹血糖5.6~<6.1 mmol/L时,餐后血糖异常率为33.90%;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血糖异常率为68.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 323.7,P<0.05)。空腹血糖<5.6 mmol/L的体检者餐后血糖异常率低于空腹血糖<6.1 mmol/L者(11.59%比14.32%);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查时,餐后血糖异常率均较单纯空腹血糖筛查低(切点为5.6 mmol/L,8.83%比11.59%;切点为6.1 mmol/L,10.08% 比14.32%)。对5 872名完成所有检测的体检者分析显示,在空腹血糖正常的人群中,男性、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者餐后血糖异常风险显著增加,OR值95%CI分别是2.85(2.33~3.48)、2.15(1.76~2.62)、1.82(1.45~2.27)和2.64(2.04~3.42)。此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人群餐后血糖异常风险亦增加,OR值95%CI分别为1.80(1.51~2.15)、1.52(1.27~1.82)、1.43(1.15~1.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人群中,空腹血糖检测率最高,餐后血糖最低。空腹血糖正常时餐后血糖异常率较高,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查时,餐后血糖异常率有所降低。对于男性、年龄较大、超重或肥胖以及有高血压、高血脂或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体检者,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仍推荐检测餐后血糖

  • 标签: 健康体检 筛查 餐后血糖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累积空腹血糖(cumFPG)暴露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且资料完整的开滦集团56 845名职工为观察对象,平均随访7.77年,以发生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按cumFPG四分位分组,比较各组全因死亡发生密度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自然样条函数分析cumFPG对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7.77±1.05)年,全因死亡发生密度随cumFPG增加呈上升趋势(分别为4.93/千人年、5.87/千人年、8.48/千人年、14.02/千人年),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基线空腹血糖等混杂因素,与Q1组比较,Q4组发生全因死亡的HR(95%CI)为1.28(1.15~1.42),cumFPG每增加1个标准差,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17%。自然样条函数分析显示cumFPG与全因死亡风险呈现类似J形曲线关系。结论高cumFPG是发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累积空腹血糖 全因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中血糖和年龄及其性别的关系,进而比较男女血糖异常率与年龄及其性别的关系。方法在日立7100生化仪上用葡萄糖诊断试剂(GOD)法对2291名健康体检者血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91名职工的血糖平均值与年龄成正相关,其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血糖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其中51-60岁年龄段血糖水平最高,男女组分别为6.06±2.21、6.12±2.52)。各年龄段中除31-40、41-50、51-60岁男女组之间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20-30、61岁以上年龄段男女组之间血糖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各年龄段体检者中血糖总异常率分为0.13%、0.61%、1.96%、3.49%、6.68%,随年龄增长血糖指标异常率逐渐增加。结论血糖均值和异常率与年龄成正相关。

  • 标签: 血糖 体检 分析
  • 简介:摘要低血糖察觉意识受损指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察觉低血糖的症状、频率与强度的敏感性减弱或缺失,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且引发低血糖恐惧,进而对生命质量造成严重负担。本文从低血糖察觉意识受损的概念、测评工具、发生现状、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开展低血糖察觉意识受损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低血糖 糖尿病 综述 低血糖察觉意识受损
  • 简介:Finch等[5]对不同人群的研究表明FPG≥7.0mmol/L和FPG≥7.8mmol/L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分别是25.0%~90.9%、22.2%~90.9%,结果FPG≥7.0mmol/L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较FPG≥7.8mmol/L有一定提高,在正常组中有96.22%的FPG<6.1mmol/L

  • 标签: 中的价值 空腹血糖 糖尿病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皮下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很多,包括双上臂外侧(包括:三角肌处)、腹部两侧、双侧臀部及大腿外侧等处都可以选择。但患病多年的老病号最好不要在臀部注射胰岛素。因为糖尿病病人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后多需要在臀部注射抗生素,故应将此处皮肤留给抗生素用。

  • 标签: 胰岛素注射部位 空腹血糖 皮下注射胰岛素 臀部注射 上臂外侧 糖尿病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