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高胆红素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份到2011年3月份来我院就诊的60例诊断为新生高胆红素症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29例。对照采用鲁米那5mg/(kg?d),地塞米松1mg/(kg?d),补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持续蓝光照射1~2天,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4.52%、9.68%、25.8和74.2%;观察组分别为79.31%、13.79%、6.7以及93.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单凭药物治疗新生高胆红素症的效果低于持续蓝光治疗的效果。结论在常规治疗新生高胆红素症基础上持续蓝光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药物治疗 持续蓝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高胆红素症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高胆红素症患儿252例(高胆红素症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我院非高胆红素症的新生2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高胆红素症的影响因素,例如性别、胎龄等等。得出结论是新生高胆红素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研究
  • 简介:【摘 要】 新生 高胆红素症是新生期 常见的疾病, 由多种因素引起,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或 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是 本病 临床诊疗工作的关键。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诊治方法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 将针 对新生 高胆红素症 的 不同类型的诊断和治疗 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类型 光疗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高胆红素症病因,以及干预措施,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410例新生高胆红素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10例患儿中,感染因素170例,母乳性黄疸46例,围产因素74例,溶血因素32例,代谢性疾病18例,早产因素70例。治愈391例,好转19例。结论多种病因可以造成新生高胆红素症,因此需要及早寻找病因,给于患儿早期干预。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收集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2013年09月-2014年09月的我科162位高胆红素症的住院新生观察记录。在适当的支持治疗和全面护理下,重点观察记录喂养及消化道护理的效果评估。结果显示通过正确的喂养和消化道护理,患儿有效吸允,喂养次数大于8次/分,热卡≥110J/Kg体重,需水量150ml/Kg体重、蓝光照射时增加2-3倍,排便顺利,次数、量适当,(喂养次数<8次/分,进热卡、水量未达标,排便不顺利,排便量、次数减少的患儿)能提高降低血清胆红素速度,缩短住院天数,以及有效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 标签: 优质护理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喂养 排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行为神经测定(NBNA)在发现新生高胆红素症所致的轻微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高胆红素新生作为观察组,在黄疸高峰期及消退期行NBNA测定,并与同期出生的60例正常新生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黄疸高峰期NBN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随胆红素水平的增高而降低,黄疸消退后评分普遍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症可影响新生的神经行为能力,NBNA能及早发现新生高胆红素症所致的轻微脑损伤,对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高胆红素血症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血气分析PH值、BE值与新生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选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入的30例正常新生(A组)与55例新生窒息者,按照窒息程度分为B组(轻度窒息,36例)、C组(重度窒息,19例),测定三组新生血气PH值、BE值,并分析二者与新生NBN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A组相比,B、C两组新生脐动脉PH值和BE值更低,方差分析提示三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B、C组新生脐动脉PH值和BE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检验分析提示,出生后4~6d、26~28d时三组新生NBNA评分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B、C两组新生PH值、BE值与4~6d、26~28d时NBN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中PH、BE两项指标与NBNA评分有密切相关性,可用于评估围产期胎儿宫内窘迫、酸碱代谢失衡以及新生近期预后,是一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生化指标。

  • 标签: 新生儿 胎儿宫内窘迫 行为神经测定 酸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本地区新生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普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儿科12425份送检培养结果。结果共分离培养病原菌119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86株,革兰阴性菌289株,真菌11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分别占16.2%和42.6%,MRSA和MRCNS对红霉素、头孢唑林、庆大霉素(10μg)等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结论新生培养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细菌耐药性差异较大。

  • 标签: 新生儿血培养 阳性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培养标本病原菌构成及药敏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新生败血症培养检出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出病原茵165株,其中主要有G+菌146株(88.5%),包括性表皮葡萄球菌56株(33.9%),溶血葡萄球菌32株(19.4%),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12.1%),人型葡萄球菌13株(7.9%),松鼠葡萄糖球菌6株(3.6%);G-菌15株(9.1%),包括洋葱伯克霍尔德菌5株(3.0%),鲍曼不动杆菌4株(2.4%),大肠埃希菌3(1.8%),真菌4株(2.4%)。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人型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青霉素的敏感性均低于30%,对利福平敏感性为90%以上,对喹奴普汀/克福普汀和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人型葡萄球菌是新生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它们对苯唑西林和青霉素的敏感性低,对利福平、对喹奴普汀/克福普汀和万古霉素敏感。了解新生败血症培养的结果对临床采取针对性抗菌治疗,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败血症 病原菌 药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新生胆红素症相关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7月分娩的新生3190例,发生新生胆红素症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症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妊娠合并症诸因素、围产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新生高胆红素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资料所示围产因素致黄疸为主,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新生高胆红素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症患儿需早期干预治疗。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高胆红素症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按随机单盲法,将88例新生高胆红素症患者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高胆红素症患儿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甚佳,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蓝光治疗新生高胆红素症的护理体会,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新生的特点,对908例高胆红素症患儿进行光疗全面护理。结果本组908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无不良反应。结论新生高胆红素症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如能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则能更快而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蓝光 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高胆红素症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新生高胆红素症患儿345例,入院或治疗过程中及出院前取静脉测定胆红素,积极治疗原发病,抗菌、纠酸、供氧、保暖,以及蓝光治疗等方法。结果:本组345例患儿由于围产因素导致新生高胆红素症142例(41.1%),其中咽下综合征15例,头皮血肿18例;窒息109例(31.6%);母乳性黄疸32例(9.3%);感染45例(13.0%),其中肺炎9例,脐炎19例,先天性梅毒5例,败血症8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弓形体感染2例;新生溶血病15例(4.3%);血型不合2例(0.6%)。治疗前IBIL307.1±80.9μmol/L,治疗后130.1±61.1μmol/L,DBIL治疗前15.2±6.1μmol/L,治疗后7.3±3.1μmol/L,TBIL治疗前323.5±80.9μmol/L,治疗后126.1±61.2μ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诊断,寻找病因,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病因疗效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减轻新生的痛苦,我们通过改良新生足跟的采集方法,即将采血时机、采血部位、采血体位等方面进行改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即将一针采血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笔者认为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新生儿足跟血采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方便有效的、一次成功率高的采血方法。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采集标本,观察采血的一次成功率、标本合格率等。结果两种采血方法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实验组的采血方法能有效的提高一次采血的穿刺成功率,缩短了采血时间,提高了标本的质量,缩短了新生的哭闹时间,局部供恢复快,减少了对新生的损伤,提高了工作质量,增加了服务满意度,减少了医患冲突,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疾病筛查 血标本 采血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新生高胆红素症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干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所有患儿均采用蓝光照射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BIL(91.41±3.48)μmmol/L、黄疸(2.41±0.14)d消退、住院(3.10±0.71)d、有效率97.73%、满意度95.45%、发热率2.27%、腹泻率2.27%、皮疹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蓝光照射治疗新生高胆红素症的临床疗效,促进黄疸消退,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综合护理干预 蓝光照射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新生高胆红素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于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时间段内进行治疗的新生高胆红素症患儿中抽取200例出来,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对照组患儿(100例)和观察组患儿(100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前黄疸指数与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较小(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儿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较大(P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优质护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