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主产于湖北、安徽、河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通过对茯苓超微粉挥发成分的分析鉴定及相对含量测定,在茯苓超微粉挥发成分研究中

  • 标签: 成分研究 挥发性成分 茯苓超微粉
  • 简介:摘要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社区和医院较常见的病原菌感染之一,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腹泻、假膜性肠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CDI现有诊断依赖于患者粪便中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相关毒素或毒素编码基因的鉴定,这些传统的细菌学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延误疾病诊疗。研究发现CD有一种特殊的"马粪样"臭味,这种特殊气味来自CD挥发有机化合(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人体呼气、血液、尿液和粪便中的VOCs作为潜在的非侵入性诊断生物标志用于感染性疾病和消化道等多种疾病诊断。研究发现,CD的VOCs有助于CDI的快速诊断,其具有潜在的特征性VOCs成分。该文就VOCs及其在CDI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艰难梭菌感染 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DB-WAX毛细管柱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0种挥发有机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于2020年8月,用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正戊烷、正己烷、甲基环己烷、辛烷、丙酮、乙酸乙酯、丁酮、苯、3-戊酮、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甲苯、乙酸丁酯、2-己酮、乙酸异戊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乙酸戊酯、邻二甲苯、氯苯、苯乙烯、环己酮、对氯甲苯、溴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邻二氯苯、邻氯甲苯、1, 2, 4-三氯苯30种物质,经二硫化碳解析,解吸液经DB-WAX柱分析,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结果30种挥发有机污染分离效果好,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相对标准偏差0.1%~3.2%,解吸效率77.0%~117.1%,定量下限0.33~ 5.33 μg/ml,最低定量浓度0.22~ 3.55 mg/m3,加标回收率95.4%~104.9%。结论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离和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0种挥发有机化合,操作简便、快捷。

  • 标签: 色谱法,气相 工作场所 空气 有机化学品 污染物
  • 简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各种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和日用化学品等引起的室内污染逐年增加,室内空气的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挥发有机化合(Voliatileorganiccompounds)与人体健康有一定关系,其分析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分析、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其标准系列的配制有气体外标法、液体外标法,

  • 标签: 体外 室内空气 气相色谱-质谱法 人体健康 外标法 质谱分析
  • 简介:目的对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6)测定室内空气中挥发有机化合(VOC)定量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使用含有苯、甲苯、乙苯、乙酸丁酯、对问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和十一烷9种不同化合的液体标准制备工作曲线,以不同体积的钢瓶标准气模拟空气样品注入到Tenax-TA采样管中,测定各组分不同浓度的回收率并进行精密度试验。结果低浓度苯、甲苯、二甲苯回收率在79.9%以上,乙酸丁酯和乙苯回收率为59%左右,苯乙烯回收率为33.8%,十一烷回收率为10.6%。中浓度甲苯和二甲苯回收率96%以上,乙苯、苯乙烯和十一烷回收率分别为87.1%、59.2和21.0%。高浓度回收率除苯乙烯和十一烷外均可达到93%以上。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苯、甲苯、二甲苯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基本可达到80%以卜,乙苯和乙酸丁值的回收率从低浓度点61.5%上升到90%以上,但苯乙烯和十一烷回收率较差,尤其十一烷回收率不论低、中、高浓度均在10%~20%之间,因此,使用两种不同介质标准品估算空气中挥发有机化合含量是否会给测定结果带来误差有待探讨。

  • 标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钢瓶标准气 TVOC液体标准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癌症负担的进一步增加,各种疾病日益挑战着人类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因此癌症的早期筛查至关重要。尿液挥发有机化合(VOCs)检测具有样品易获得、患者接受程度高、无创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和关注。主要对现有基于尿液VOCs进行癌症诊断的技术方法进行总结,并综述了对相关癌症诊断的一些研究,最后对存在的障碍和未来展望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通过介绍尿液VOCs的一些前沿检测技术,以期为这一跨医学、材料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对于尿液VOCs检测提供参考。

  • 标签: 尿液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体外检测技术 癌症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牙周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对牙周炎患者改善口臭及降低挥发硫化(VSCs)水平的作用。方法采用鼻闻法评定口臭程度,筛选出全身健康的牙周炎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便携式气相色谱口臭测量仪(OralChroma^TM)测定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周炎患者口气中VSCs中3种主要成分气体硫化氢(H2S)、甲基硫醇(CH3SH)和乙基硫化[(CH3)2S]的水平。40例患者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后重复以上检查。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患者牙周状况得到改善,口气中VSCs水平显著降低(P〈0.01)。其中H2S、CH,SH的含量降幅大于80%,(CH3)2S降幅大于50%。CH3SH/H2S比值在牙周治疗前后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2S在3种气体中的含量最高。结论牙周炎是口臭和口气中VSCs水平主要来源。牙周治疗是减轻牙周炎患者口臭程度和降低口气中VSCs水平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口臭 挥发性硫化物 牙周治疗 牙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天津市不同警种公安民警进行唾液潜血(SOB)和口腔挥发硫化(VSCs)两项指标的检查,了解民警的牙周健康状况,探索针对不同警种民警切实可行的口腔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于天津市公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天津市各区县公安民警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388例(包括6个警种)。以SOB试纸检测SOB,口气测量仪检测口腔中的VSCs水平,比较不同警种公安民警的SOB、VSCs阳性率。结果不同警种公安民警的SOB阳性率、VSCs阳性率、SOB与VSCs双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OB与VSCs阳性主要发生于刑警、交警和治安警3个警种。结论不同警种公安民警因工作性质、精神压力等不尽相同,其口腔卫生健康状况亦不同,医务工作者应根据不同警种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宣教,提高公安民警对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意识。

  • 标签: 牙周病 公安民警 唾液潜血 挥发性硫化物
  • 简介:占其挥发成分相对含量的54.36%,  本研究首次从金针菇挥发成分中鉴定出亚麻酸(32.74%)、软脂酸(6.41%)、邻苯二甲酸异丁酯(5.23%)、软脂酸乙酯(4.96%)、邻苯二甲酸丁酯(3.07%)、苯乙醛(1.95%)等成分,可能是由于金针菇挥发成分属首次研究

  • 标签: 化学成分研究 挥发性化学成分 金针菇挥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详细了解X市Y区工作场所中清洗剂的使用情况,判辨其挥发有机组分,为现场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提供依据,提供更好的卫生保障。方法收集2013年-2018年辖区相关企业工作场所使用的清洗剂134份,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挥发组分剖析。结果从样品中共检出139种挥发组分,累计检出642次,主要为烷烃类,苯系,酯类,酮类,含氯类和醇类6类,其中主要挥发化学物质是烷烃类(46.1%),醇类(21.8%),苯系(21.4%),酮类(6.6%),含氯类(2.5%),其他(1.6%)。结论清洗剂所含成分复杂,对其成分分析非常重要,可以认识清洗剂里面有害的成分,从而可以预防和避免清洗剂里有害成分对接触清洗剂的工作人员和顾客人员的危害。

  • 标签: 清洗剂 挥发性组分 职业病危害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甘松的挥发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甘松中的挥发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135个化学成分,其中29个化学成分匹配度都在85%以上,占挥发油总量的20.51%。其中含量高于1%成分的有4个,以白菖烯含量最高(7.46%),其次是β-紫罗兰酮(3.44%)、异戊酸(2.19%)和β-橄榄烯(1.30%)。结论甘松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为主,以倍半萜种数最多,且多是15个碳以下的小分子化合

  • 标签: 甘松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摘要:关节止痛膏处方中的薄荷素油、樟脑、水杨酸甲酯等挥发成分,可作为透皮促进剂,促进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 标签: 关节止痛膏 挥发性成分 作用
  • 简介:摘 要:在司法鉴定中,法医毒理学鉴定是指运用法医毒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体内外未知的毒物(毒品)、毒品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对毒物的毒性、中毒机理和代谢功能的分析,结合中毒表现和尸检所见,对中毒(毒品)作出综合鉴定。主要包括挥发毒物鉴定、农药鉴定、除草剂鉴定、杀鼠剂鉴定、合成药物毒物鉴定、天然药物毒物鉴定、毒品鉴定。本文旨在探讨法医鉴定气体毒物和挥发毒物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犯罪案件中的作用。气体毒物是指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有毒物质,而挥发毒物指的是有刺激性的有毒物质。在犯罪案件中,不同的类型的气体毒物和挥发毒物都可能被用来杀伤或其他诸如入室盗窃、金融欺诈等犯罪行为。因此,为了及时发现气体毒物和挥发毒物的存在,法医鉴定技术是必要的。本文从微量分析、血液分析、感官测定、物理检测和还原检测五个方面,简要说明了法医鉴定气体毒物和挥发毒物的方法。

  • 标签: 法医鉴定 气体毒物 挥发性毒物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胡芦巴中挥发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4个产地胡芦巴的总离子流图整体上相似,12个批次的样本在聚类和主成分空间中聚集成为不同的类别,基本实现不同产地胡芦巴的鉴别,不同产地的胡芦巴挥发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但均含有正己醇、2-甲基-2-烯-1-丁醇、2-甲基-2-丁烯醛、仲丁醇等20种主要成分。另外,样本分布疏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样本的亲缘关系,山西和河北产胡芦巴与四川和安徽产胡芦巴差异较大。结论:本实验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胡芦巴挥发成分的快速分析,并且能反映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胡芦巴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标签: 胡芦巴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对采用结香剂涂抹法和输液法结香1年的沉香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乙醚超声法提取两批结香剂涂抹法和一批输液法所产沉香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了42个化合,3批样品均以色酮和倍半萜类为主要成分,品质较好。结论:沉香中化合物类型受树种的影响较大,与结香方法关系不明显。白木香植物经人工结香一年后所产的沉香中色酮类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大于倍半萜类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 标签: 人工沉香 化学成分 结香剂涂抹法
  • 简介:野黄桂叶油中桉叶素的含量为17.29%,结论野黄桂叶油是一种资源植物且挥发成分中芳樟醇和桉叶素含量较高,野黄桂叶油中芳樟醇相对含量高达32.24%

  • 标签: 成分色谱 挥发性成分 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减压干燥法在含挥发成分中药饮片水分测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甲苯法、减压干燥法和烘干法,分别测定丁香、砂仁、当归、川芎的水分,计算各法测定结果,并将减压干燥法和烘干法测定结果与甲苯法测定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甲苯法、减压干燥法都可用于含挥发成分的中药饮片水分测定,且两者所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减压干燥法测定含挥发成分的中药饮片,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克服了甲苯法操作繁琐、使用试剂有毒等缺点,值得推广。

  • 标签: 水分测定 减压干燥法 挥发性 中药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