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时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个刻薄的人。比如我坐在教室里,环顾四周,讥讽会不由自主地浮上心头:天啊,这是我见过的最像萝卜的小腿。她怎么还敢穿裙子?看那个胖子,拜托你出门前照照镜子,穿那么紧身的上衣,赘肉被勒得一段一段的,活脱脱一个粽子……

  • 标签: 刻薄转换 善良刻薄 转换方程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诊科的工作,“急”字尤为突出,急诊病人随时就诊,而且病种复杂,病情危重,无规律性,而急诊科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做到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治疗、观察、护理等工作,并且做到忙而不乱、忙而不慌、忙而要稳,因此护士在急诊工作中如何扮演好角色非常重要。并且要树立好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在抢救过程中得以顺利进行,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每项护理操作。

  • 标签: 急诊护士 转换角色 掌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异常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异常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处理,ACE测定方法为酶法。结果1053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异常的患者,其中升高的1020例ACE为122.4±21.5U/L,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的33例ACE为2.3±1.1U/L。结论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异常,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高血压 肾素 血管紧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鼻胆管套取方法与留置时间对患者生理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某医院实施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的116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X线透视下分别采取导丝套取导丝法及导丝套取尿管法进行鼻胆管口鼻转换。比较两组导丝或尿管进入口咽部及导丝圈的一次成功率及次数、导丝圈套取导丝或尿管的一次成功率及次数、导出鼻胆管的一次成功率及次数、操作时间、刺激程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62例,导丝进入口咽部的一次成功率93.55%(58/62)、平均置入1.06±0.25次,进入导丝圈的一次成功率95.16%(59/62)、平均置入1.05±0.22 次,一次套取成功率98.39%(61/62)、平均套取1.02±0.13次,导出鼻胆管一次成功率100.00%(62/62),平均操作22.56±4.43s,刺激程度评分1.18±0.43分,并发症发生率9.68%(6/62),包括:恶心6例,呕吐1例,黏膜出血1例。对照组54例,尿管一次置入成功率72.22%(39/54)、平均置入1.35±0.62次,进入导丝圈的一次成功率81.48%(44/54)、平均置入1.22±0.50 次,一次套取成功率87.04%(47/54)、平均套取1.13±0.34次,导出鼻胆管一次成功率96.30%(52/54)、平均导出1.04±0.19次,平均操作52.96±13.60s,刺激程度评分1.44±0.66分,并发症发生率18.52%(10/54),包括:恶心6例,呕吐3例,黏膜出血2例。两组相比,研究组导丝进入咽喉部的置入次数、进入导丝圈的置入次数、套取导丝的次数、操作时间、刺激程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鼻胆管导出次数低于对照组,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身体运动协调障碍、平衡功能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等多个方面。感觉统合训练可增强儿童体质、增进神经系统的成熟、改善大脑的功能、促进动作、运动技能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自闭症儿童的临床表现及感觉统合训练对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 ]感觉统合训练 自闭症儿童 运动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病人劳动能力鉴定状况及与其相关的问题。方法分析187例精神病人的劳动能力鉴定资料,并进行不同年代、不同诊断,不同级别的组间比较。结果除1998年外,其余各年度基本资料相似;诊断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精神发育迟滞为次;前者的平均年龄最大、病期最短,累计病休时间最长、残疾级别最低,后者的平均年龄最小、病期最长、累计病休时间最短、残疾级别最高;残疾级别为2-4级者累计病休时间最长、不规则为主。结论劳动能力鉴定以按精神科诊断标准及国家有关标准执行,但目前鉴定工作及鉴定标准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 标签: 诊断 精神病人 残疾 病期 平均年龄 资料分析
  • 简介:摘要血流限制训练是一种通过使用加压袖带来限制肢体远端血流并结合特定的运动形式、以提高肌肉容量及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目前的研究认为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以改善老年人肌肉功能及运动能力,并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本文就目前血流限制训练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其在改善老年人运动能力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及探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流限制训练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所讨论的90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筛选而出,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于患者治疗前24h和治疗后4周使用Barthel指数法标准进行判定。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NDS和BI评分明显升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干预脑卒中患者,能明显减少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康复护理用于脑梗死偏瘫中对改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0月-2022年9月本科接诊脑梗死偏瘫病人(n=6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4人,前者采取强化康复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FMA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FMA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数据97.06%,和对照组数据79.41%相比更高(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用强化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满意度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强化康复护理 脑梗死 影响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阶段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01-2021.01,1年内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和治疗组(50例,实施阶段化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通过阶段化护理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转换对于防止骨骼疲劳损伤和维持机体矿物质平衡至关重要,骨转换失衡是多种骨骼疾病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是骨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或酶类,本指南介绍BTMs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其在多种骨骼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骨折风险预测、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转换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正常成熟骨骼代谢主要是以骨重建的形式,即骨吸收和骨形成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而该过程中的骨吸收和骨形成分别由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介导。骨转换加速是骨代谢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细胞活动耦联的中断伴随骨转换加速过程。大量研究表明,血清或尿液中的生化标志物与骨丢失率和骨折风险相关,这对于高风险患者的确定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特别关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药物功效的临床试验和骨量测量的补充这两方面的应用。有针对性地运用生化标志物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及骨质疏松症治疗,疗效的临床监测。虽然生化标志物有各种各样的变异性,但已其无创性、易重复性和及时性的优点而被广泛运用。

  • 标签: 骨形成标志物 骨吸收标志物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检测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接受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AA+P)出现进展后,更改为阿比特龙联合地塞米松(AA+D)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AA+P治疗出现进展、改为AA+D治疗的46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72岁(50~89岁),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敏感中位时间14.6个月(2.1~168.5个月)。初诊时、开始AA+P治疗时、皮质激素转换时患者的中位PSA水平分别为258.9 ng/ml (10.0~11 640.0 ng/ml)、56.6 ng/ml (3.6~1 348.0 ng/ml)、25.1 ng/ml (2.2~933.6 ng/ml)。伴骨转移42例,淋巴结转移12例,内脏转移7例。28例Gleason评分≥8分,11例Gleason评分<8分,7例Gleason评分不详。主要研究终点为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下降≥50%和30%的反应率以及安全性。根据患者接受AA+P治疗的PFS和皮质激素转换时的PSA水平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结果46例接受AA+D治疗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2.0~24.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40例出现进展,1例因脑梗死停止治疗,5例仍在接受AA+D治疗。所有患者治疗耐受性良好,无3级和4级不良反应。中位PFS为3.7个月(1.6~24.1个月)。12例(26.1%)接受AA+D治疗后PSA下降≥50%,21例(45.7%)PSA下降≥30%。PSA下降≥50%和PSA未下降≥50%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8.5个月(2.7~24.1个月)和3.0个月(1.6~17.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以下4个指标与皮质激素转换后AA+D治疗较长的PFS有关:皮质激素转换时较低的PSA水平(<30 ng/ml, HR=0.30, 95%CI 0.14~0.64,P=0.002), ADT敏感时间(≥18个月,HR=0.55, 95%CI 0.28~1.06,P=0.045),较长的AA+P治疗PFS(≥8个月,HR=0.36, 95%CI 0.18~0.72, P=0.004),AA+D治疗PSA较大的下降幅度(≥50%, HR=0.30, 95%CI 0.17~0.75,P=0.007)。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上述4个指标是AA+D治疗PFS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mCRPC患者接受AA+P治疗出现进展后,泼尼松转换为地塞米松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PFS,无3级和4级不良反应。ADT敏感时间较长、AA+P治疗PFS较长、转换时PSA水平较低、AA+D治疗PSA下降幅度较大的患者疗效可能更好。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去势抵抗性 阿比特龙 泼尼松 地塞米松
  • 简介: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1]。这一工作模式,使护理人员的角色由传统的生活照顾和治疗的协助者,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护理的实施者。建立新的护士角色,实施新的护理模式,已成为广大护理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 标签: 系统化整体护理 护士角色 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护理观 护理工作者 护理程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