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传统的系统应用药物和生物制剂在银屑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其治疗无效或出现不良反应时,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临床反应,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国外应用银屑病转换治疗的报道屡见不鲜,证实了部分患者采用转换治疗后,病情得以缓解,并且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外应用银屑病转换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银屑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 标签: 银屑病 转换治疗 生物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新毕业护士角色转换压力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及整群抽样法选取296名新毕业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大陆版新毕业护士角色转换压力问卷进行调查,并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法分析影响压力程度的因素。结果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在校期平均课业成绩、是否已准备好从事临床工作、是否可胜任临床工作是新毕业护士角色转换压力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25.4%。结论新护士角色转换压力受多因素影响,需综合干预以协助其顺利渡过角色转换期。

  • 标签: 新毕业护士 角色转换压力 影响因素 对策探讨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建筑行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带转换层技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施工前的方案设计会影响施工的全过程,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和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的成本等都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对施工前的设计方案给与足够的重视,并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 标签: 高层建筑 转换层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功能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文共选取于2016年10月份至2017年10月份在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53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康复治疗方法。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4周及护理8周后,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4周及8周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康复治疗应用到髋关节置换术后,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治疗 日常活动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后运动干预,观察运动疗法对于患者术后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取 2017年 1月 -2017年 6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容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患者 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列将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3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实施的运动疗法。干预前后采用踝肱指数( ABI)测定、无痛行走距离( pain-free walkingdistance,PFWD)和最大行走距离( maximal walking distance,MWD)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运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 ABI指数、 PFWD和 MWD均高于对照组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 PTA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后运动干预可以改善其运动能力。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运动 介入手术
  • 简介:摘要电流检测需要借助分流器、互感器等方式将电流信号转化成电压信号,通过后期的方法处理,能够实现对于某部件、导向电流的检测保护作用。本文通过分析DC-DC转换器电流检测相关电路设计,希望能为完善我国电路检测设计提供一定思考。

  • 标签: 电流信号 检测保护 相关电路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对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术后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4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骨科护理;予以观察组患者同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手术结束~出院后半年)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有利于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的术后恢复,并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复杂踝关节 骨折脱位 术后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护理时应用自我护理训练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脊髓损伤患者80例,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自我护理训练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负情绪评估,观察组各评分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护理后应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进行评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自我护理训练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情绪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质量,自我护理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我护理训练 脊髓损伤 生存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伴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及种植义齿所独有的优点,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牙列缺损与缺失患者选择了种植义齿修复,然而种植义齿也存在着不足。种植体由于无牙周韧带的附着,和周围的骨组织直接发生紧密的骨结合。当咀嚼发生时,依靠其颈部周围的牙槽骨为支点,发生微动和位移完成咀嚼过程。在咀嚼过程中受力的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组织更易被重新改建。就此有学者研究了种植体-基台界面的骨吸收情况,并将研究重点集中到影响咬合力传导的各个方面,如颌骨骨质、种植体形态、上部结构设计、咬合力和材料种类等。本文就平台转换(PS)设计在种植义齿临床运用的现状与前景综述如下。

  • 标签: 平台转换 种植体 骨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5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7月-2017年3月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2017年4月-2017年12月采取PDCA管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各25例。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PDCA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节焦虑状态。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PDCA管理 活动能力 焦虑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行常规管理干预的5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对照组,并选择2017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自我管理干预的5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1个月,观察组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采用自我管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促进患者转归,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自我管理 支气管扩张症 运动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5月16日至2017年5月21日我院84例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84例患者分为路径组(42例,应用康复护理路径)、常规组(42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对比路径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路径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72.24±5.89)分相比常规组(59.24±5.78)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较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偏瘫 康复护理路径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72例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肾内科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普通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将两种治疗结果分析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4.44%vs77.78%),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眼血尿消失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 肾内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不良情绪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18年3月本科接诊的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A、B两组(n=40)。对所有患者都施以常规护理,同时对A组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不良情绪的缓解情况,比较ADL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干预后的SDS和SAS评分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干预后的ADL评分为,比B组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对脑梗死患者辅以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其不良心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梗死 应用价值 心理护理干预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使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的45例患者为常规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45例患者设为早期组。将上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对比,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早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改善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显著,早期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脊髓炎患者中,可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 急性脊髓炎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阻力降低,抑制激肽酶Ⅱ,使激肽灭活降解受阻,激肽积聚,使血管扩张,ACEI能降低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死亡率,改善心衰症状,降低严重左室功能紊乱的发生,增加成活率,降低再梗塞率。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接受长期治疗时出现药物副作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患者给予护理持续质量改对进认知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外二科收治的行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为对照组,并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外二科收治的行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干预的3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患者采取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脑血管畸形 介入栓塞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 认知功能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渐进式护理对脑外伤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9-2017.9收治的脑外伤手术患者3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渐进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外伤术后患者实施渐进式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渐进式护理 脑外伤 活动能力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