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正畸拔除上颌单侧中切牙矫治模式的可行性及临床治疗的要点.方法从40例切牙外伤正畸病例中,选出患者19例.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1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7例,安氏Ⅲ类错(牙合)2例;男16例,女3例,平均年龄14.5岁,均存在牙量与骨量不调需拔牙矫治病例.所有患者采取拔除外伤中切牙及其它三个象限第一前磨牙模式进行矫治.矫治后对临床资料做回顾性的研究,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9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矫治后拔牙间隙关闭,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中线基本正中,侧貌得到改善.采用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方法,发现牙性指标4项:U1-NA(27.5°至23.3°)、L1-NB(36.4°至32.5°)、L1-MP(97.2°至93.5°)角度减少,表示上下中切牙的倾斜度减小,U1-L1(11.83°至124.4°)角度增加,表示上下中切牙的凸度减少;软组织指标2项:上唇凸点-E线距(Ls-E)从3.5mm减小到1.2mm、下唇凸点-E线距(Li-E)从4.1mm减少到1.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个体化原则,用Bolton指数指导设计和有效支抗控制,非常规拔牙模式矫治,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 标签: 上中切牙 牙外伤 正畸治疗 拔牙模式
  • 简介:影响牙再植的因素众多,牙再植的成功率并不高。如何改善牙再植的预后一直是儿童牙科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牙再植的过程一般包括患牙及牙槽窝的处理、惠牙再植和固定。辅助治疗则包括全身性抗生素的应用、局部抗菌措施、破伤风疫苗的强化等。由于牙根发育程度的不同以及惠牙根面牙周膜细胞活性状态的差异等原因,患牙的根面处理及再植后的固定措施有所差异。此外,还需根据患牙牙根发育是否完全、患牙根面是否有活性牙周膜细胞覆盖等对患牙牙髓进行相应的观察或处理。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

  • 标签: 牙脱位 牙再植术 牙周膜细胞 根面处理 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一例前牙外伤的规范化、序列化治疗过程,以期最大限度的保存口内天然牙.恢复前牙美观和功能。材料和方法:首先详细的临床检查和病例记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对患牙进行复位和固定.并定期复查,追踪患牙的病情病化,依据根折的愈合情况,牙髓活力的评估,制定进一步的治疗计划。结果:根据牙外伤的序列治疗原则.11牙因根折区愈合效果不理想,拔除后修复.21、22牙成功保留.最终行固定桥修复。恢复前牙美观和功能。结论:牙外伤的标准化、序列化治疗非常重要,首先详细的口腔检查.根据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原则制定综合治疗计划.并进行准确的、及时的初步治疗.其次对患牙进行定期的复诊检查.根据患牙恢复的情况,必要的调整计疗计划,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前牙外伤 综合诊疗 固定桥修复 治疗计划 患者知情同意 愈合情况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脱位牙即刻再植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993年10月至2005年10月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和广东工业大学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外伤脱位牙患者46例60颗牙进行即刻再植,术后随访观察5年。结果再植牙术后5年成功率为75%,累计有11例15颗再植牙失败,失败原因主要为术后牙根吸收大于根长1/3(占60%)、继发感染(占26.7%)、固定不牢靠(占13.3%)。离体时间〈30min再植牙的牙髓成活率和牙周膜愈合率均高于离体时间〉30min的再植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即刻再植外伤脱位牙经适当的临床治疗仍可保留多年,再植成功的关键是严格选择适应证、正确选择离体牙储存介质、尽快植入缩短牙离体时间、尽可能保存牙周膜活性、牢靠的固定结合功能运动和及时有效防治感染。

  • 标签: 牙外伤 牙脱位 牙再植 即刻再植
  • 简介:根管闭锁(pulpcanalobliteration,PCO)是牙外伤后常见的并发之一,通常发生于青少年,多见于年轻恒牙。PCO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外伤后受损的牙髓出现血管再生和(或)神经再生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外伤本身或者复位固定外伤牙后牙髓血液流量的改变导致。对于牙外伤后出现PCO的患牙,一些学者认为根管治疗不仅可以避免出现根尖周炎症,而且有利于患牙的美容修复。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可对患牙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只有伴有PCO的外伤牙出现牙髓坏死或者发展为根尖周炎时才考虑根管治疗,而且根管治疗对PCO的患牙是一项挑战,在技术上是复杂的。总之,为了及时检测到PCO的发生,对外伤牙定期随访和密切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牙外伤 根管闭锁 根管治疗
  • 简介:该文旨在比较舌鳞癌与其他部位口腔癌患者生存率的差别。对1988-2004年间诊断为口腔癌并处于T1-T2NOM0期的患者进行研究,资料来源SEER数据库。时序检验比较舌癌及其他部位口腔癌的总生存率(OS)和病因别生存率(CSS)。结果:6791患者纳入研究,40%为舌癌。患者平均年龄64岁,舌癌患者的5年OS和CSS分别为60.9%和83.5%,其他部位口腔癌患者为64.7%和94.1%。多因素分析显示,OS、CSS与肿瘤T分期、发病部位、患者年龄、性别有关。结论:舌鳞癌较口腔其他部位的鳞癌预后差,更应对之行综合治疗。

  • 标签: 舌鳞癌 癌患者 预后 总生存率 口腔癌 多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利用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loss,AL)评估危险因素对慢性牙周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并被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459例患者,应用危险因素评估软件对其危险因素情况进行评估分级,共分为5组(Riskl。Risk5组),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从Risk1组到Risk5组依次递增。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检查和牙周基础治疗,检查的指标为所有天然牙的近中颊、颊正中、远中颊和舌正中4个位点的PD和AL。在治疗后3个月、第1年、第2年、第3年时复诊,检查牙周指标,与基线比较并评价牙周炎症进展情况。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牙周指标与基线相比得知,3个月时炎症明显改善(P〈0.05)。牙周炎症在危险因素的影响下逐渐恶化,并在治疗后第3年时这种影响比较明显(P〈0.05)。在治疗后第3年比较各组的PD和AL发现,Riskl和Risk2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sk5组与其他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因此将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分为低、中、高3个风险等级。结论(1)本研究中危险因素评估软件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患者的各个危险因素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患者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预后判断,并帮助患者更好的认清危险因素的影响。(2)危险因素在牙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预测牙周炎症的预后,其对牙周炎症的影响在治疗后第3年就表现出来,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 标签: 危险因素 慢性牙周炎 Florida探针 预后
  • 简介:体质指数(BMI)与头颈癌结局相关性差异显著。该文旨在评估BMI与诊断或早期成人头颈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纳入研究的样本为加拿大多伦多玛格丽特王子肿瘤中心头颈鳞癌患者,检测指标包括烟草和酒精的使用、病情状态、并发及BMI指数。

  • 标签: 体质指数 头颈癌 癌患者 BMI指数 预后 肿瘤中心
  • 简介:遵循正确原则的自体牙移植术可获得较高成功率。更好地促进术后移植牙牙周组织的愈合则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本文就自体牙移植术中牙周组织愈合机制及其预后做一介绍,希望通过对相应知识的深入理解,最终达到促进自体移植牙牙周组织愈合,提高自体牙移植术成功率的目的。

  • 标签: 自体牙移植术 牙周组织 创口愈合 预后
  • 简介:外伤是口腔急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的牙外伤常常导致患牙不能保留而需要拔除.以往前牙缺失后采取传统的固定和活动义齿修复或者常规种植修复,通常需要3~6个月的等待,在这期间患者需要经受缺牙或佩戴活动临时修复体带来的不适.近年来,即刻种植技术迅速发展,不仅能更快地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同时能起到尽可能保存原有软硬组织的作用.但临床医生需要意识到,即刻种植在适应证上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同时因为牙外伤常发生在前牙美学区,需要考虑相应的美学风险.因此,特别是对于临床经验不足的医生而言,即刻种植手术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文章对即刻种植在牙外伤中的应用做一简单总结,并结合笔者临床经验分享即刻种植的一些技术要点和病例分析.

  • 标签: 牙外伤 即刻种植 前牙美学区
  • 简介:目的:了解颌面外伤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疏导对策。方法:选择60例老年颌面外伤住院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和语言交流,了解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观察对老年患者医疗活动所起的意义。结果:通过对老年颌面外伤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使用相应的心理疏导对策,对患者的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论:对老年颌面外伤患者除了积极的医疗救助外,还应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 标签: 老年人 颌面外伤 心理 疏导
  • 简介:对于儿童及青春期青少年来说.由于外伤所致的上颌中切牙损伤十分常见.并且最终有可能导致中切牙的早失。治疗方案通常包括种植修复,自体牙再植,以及正畸关闭间隙后树脂塑形。病例报告中所展示的患者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孩,上下牙列拥挤.Ⅰ类咬合关系,伴有上颌中切牙外伤史。治疗计划为拔除上颌中切牙及下颌前磨牙后,关闭拔牙间隙。该病例主要表明,对于一些Ⅰ类牙列拥挤及Ⅱ类非牙列拥挤的患者.选择性地运用正畸方法关闭间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效率高且预后良好。

  • 标签: 中切牙 牙外伤 关闭间隙
  • 简介:目的:探讨ICU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的监护和治疗作用及必要性。方法:62例老年患者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均接受根治性手术。术后转入ICU监护和治疗1至3灭,其中28例行气管切开术,其余34例患者保留气管插管。结果:3例患者术后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4例出现心律失常,2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呼吸道梗阻。经相关处理,患者得到及时抢救,62例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ICU能够对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进行及时、连续和系统的严密监护和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癌 重症监护室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复发性坏死性黏液腺周围炎是复发性口疮的最重型,溃疡疼痛剧烈,病程常迁延数月或更久,病变有由口腔前份向后发展的倾向,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最终诊断常需根据溃疡好发部位、溃疡的特点、有无复发性、全身情况及活检与特异性溃疡和肿瘤相鉴别。

  • 标签: 复发性坏死性黏液腺周围炎 瘢痕 下唇 颊黏膜.
  • 简介:本刊编辑部在加工稿件时经常发现作者在“”、“证”、“征”三个字的用法上发生混淆。在一般情况下这三个字通用也不会发生多大误解,但在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时出现用字不准,就显得不够规范。

  • 标签: “症” “证” “征” 发表论文 科技期刊 编辑部
  • 简介:目的:分析颌面颈多间隙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运用多变量统计模型确定严重并发及总住院时间预后独立影响因子。方法:对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85例诊断为颌面颈多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成年组。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全身系统性疾病、病因、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数量和分布)、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和并发)。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和χ^2检验分析。结果:颈部多间隙感染是预测严重并发的独立影响因子(oddsratio,OR=2.45);并存病(OR=2.10)、非牙源性感染源(OR=1.89)、白细胞总数〉12.0×10^9/L(OR=3.57)、切开引流前C反应蛋白〉150mg/L(OR=2.18)、同时需要外科与全身治疗(OR=4.66)是预测总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多因素预后分析可有效揭示颌面颈多间隙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治疗老年颌面颈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颌面颈部 多间隙感染 老年 多因素分析 预后
  • 简介:目的:检测舌根鳞癌颈淋巴结的微转移灶,研究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经病理确诊的舌根鳞癌常规病理检测阴性的淋巴结(pN0),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检测微转移灶的存在.分析CK+与术后复发、生存期的关系.结果:50例患者中,CK+和CK-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24%(14/33)和11.8%(2/15)(P<0.05),而其生存期分别为(23.26±542)个月和(35.84±6.10)个月(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有无、病理分化程度均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而临床分期并不能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P>0.5).结论:舌根鳞癌患者颈淋巴结有微转移灶者,预后比无微转移灶者差.

  • 标签: 舌肿瘤 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微转移 预后
  • 简介:针对根尖孔未闭合的年轻恒牙的根管治疗是一项挑战。长期应用氢氧化钙糊剂的根尖诱导成形术是一种已被认可的治疗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伴有许多临床问题。制备根尖屏障是这类患牙的另一种治疗方法。三氧化矿物盐聚合物(MTA)具有作为根尖充填材料的潜能,尤其在年轻恒牙的治疗中。MTA具有治疗时间短、封闭性好及生物相容性高的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效的根尖诱导成形的方法。本病例报道将汇报4例上颔切牙牙髓坏死、根尖孔未闭合且并发根尖周炎的临床病例的治疗(应用MTA根尖屏

  • 标签: 上颌中切 中切牙 充填外伤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口干日益引起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口干虽非特定疾病,但与口腔局部或全身疾病有一定的相关联系。文章通过对口干的定义、成因、临床评价、预防和治疗等进行阐述,以期指导临床医生系统掌握口干的临床评估方法及对策,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口干症 临床评估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