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照法评价观察氨碘肽注射液(舒视明)治疗不同疾病引起玻璃混浊的临床效果。方法氨碘肽注射液组肌肉注射治疗玻璃混浊158例(169例只眼)普罗碘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玻璃混浊113例(126只眼)均为qd注射30d为疗程,各二疗程。结果氨碘肽注射液组总有效率67.5%,普罗碘胺注射液组总有效率41.3%。结论氨碘肽治疗玻璃混浊的临床效果主要依赖于该药的主要成分1来源于猪眼睛2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胱氨酸,甘氨酸,天氡胺酸,赖氨酸等十多种基本非常接近人眼需要的氨基酸,起着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效的促进玻璃混浊吸收,组织修复有效提高眼的光学通路,改善有限视力.

  • 标签: 氨碘肽 普罗碘胺 有效 依赖
  • 简介:目的:分析玻璃切割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45例45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眼行闭合式玻璃切割术,术毕玻璃体腔行C3F8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玻璃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15眼,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3眼(87%);玻璃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术30眼,1次手术完全复位27眼(90%)。统计学检验两组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视力:数指/眼前者2眼,0.02~0.05者3眼,0.06~0.1者10眼,0.12~0.25者19眼,≥0.3者11眼。术中常见的并发症有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并发症最多见是继发性青光眼和白内障。结论:玻璃切割联合眼内填充能有效地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大部分患者视力能得到改善。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 简介:丙烯酸酯和硅胶人工晶状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这两种晶状各有优缺点,本文综述了它们在本身材料(化学和物理特性)、植入特性、白内障术后效果和并发症(视功能、生物相容性、眼内炎、后囊膜混浊和晶状钙化、前囊膜收缩和位置变化)、联合手术中的应用(与硅油黏附性、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等方面的比较。

  • 标签: 丙烯酸酯 硅胶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 简介:目的评价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半脱位的效果.方法对15例16眼白内障合并晶状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将囊袋张力环植入囊袋内.结果人工晶状正位14眼,人工晶状轻度偏斜2眼.术后随访3个月~9个月,矫正视力<0.1者2眼,0.1~0.4者5眼,0.5~0.9者6眼,1.0~1.5者3眼.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半脱位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防止人工晶状的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状体半脱位 囊袋张力环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植入术后视力、屈光度,探讨儿童白内障选择合适人工晶状的依据。方法:3~11岁儿童52例83眼,手术时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3~6岁,27例50眼:B组6~14岁,25例33眼均植入人工晶状,术后lmo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每0.5a复验,随访6mo~3a,对术后屈光度及最终矫正视力进行观察。结果:A组平均屈光度变化为3.17±2.90D。B组平均屈光度变化为1.08±1.37D,11眼(13.3%)BCVA≥1.0,45眼(55.6%)BCVA≥0.5,5眼(6.O%)≤0.3。结论:儿童白内障尽早手术的同时,根据年龄段,植入欠矫的人工晶状并配戴框架眼镜,是恢复儿童良好的视力的关键。

  • 标签: 儿童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视力
  • 简介:目的研究玻璃切割术对晶体完整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早期影响。方法122例(131眼)行玻璃切割术,其中无眼内充填46例(47眼),C3F8充填36例(38眼),硅油充填40例(46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3天、5天和15天测量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与术前相比,无眼内充填者眼压无明显改变,术后1天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C3F8充填术后1天眼压升高,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术后1、3天下降;硅油充填术后1、3天眼压升高,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术后1、3、5天下降;眼压升高与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显著相关。结论对于晶体完整者,玻璃切割术后早期角膜内皮形态会受到定的影响,可能主要由眼压及手术操作所致,在将眼压控制后,短期内即可恢复正常。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角膜内皮细胞 眼压
  • 简介:目的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5例(35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制定护理措施并监督执行。结果35例病人经手术治疗和实施各项护理措施,34例(34眼)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结论规范的护理可以巩固和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 玻璃体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对马凡综合症伴晶状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合并张力环植入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悬吊两种手术方法的探讨和分析.方法对3例(3眼)合并晶状半脱位(脱位范围<1/2象限)的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合并张力环植入术;对10例(11眼)合并晶状半脱位(脱位范围>1/2象限)的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术,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随访3-24个月,13例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及葡萄膜炎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合并张力环植入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术是进行马凡综合症晶状半脱位治疗的有效手术方式,临床应根据晶状脱位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马凡综合症 晶状体半脱位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张力环植入 人工晶体悬吊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切割术在Terson综合征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经我科确诊的13例Terson综合征患者的17只眼行玻璃切割手术的疗效。结果13例患者的17只眼经玻璃切割手术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至目前无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玻璃切割手术对于Terson综合征患者而言安全有效。故临床医生需尽早明确诊断,若病情许可,宜早日手术,以避免部分患者视力发生永久性损伤。

  • 标签: TERSON综合征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切割术 颅内压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晶状蛋白是晶状体内重要的结构蛋白,多种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modification,PTM)可引起晶状蛋白结构、溶解度的改变并最终导致白内障形成,而另些翻译后修饰则可能与晶状蛋白的保护作用相关。特别是琢晶状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下降可导致其他晶状蛋白的凝聚和酶的失活,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的发生密切相关。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为多因素疾病,目前确切病因不明,手术仍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主要手段,尚无有效可以延缓或预防该疾病的药物。本文就目前主要的晶状蛋白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晶状体蛋白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超声乳化透明晶状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组病例包括24例高度近视患者共32眼。在完成前囊膜的连续环形撕囊后,透明晶状应用微创超声乳化技术通过两个相距90度的0.7毫米透明角膜切口分别插入个22G超声探头和个22G灌注ehopper进行摘除,然后再行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入囊袋内。研究参数包括手术前后的裸眼及矫正视力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12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矫正提高者共28眼,占87.5%.术后6月,1例发生后发障,予以激光后囊切开,在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有后囊膜破裂、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仅为2.2%。结论微创超声乳化是治疗高度近视的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长期的术后随访工作仍需要继续,以便进步全面了解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标签: 透明晶状体 超声乳化术 高度近视 双手超声乳化
  • 简介: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男,47岁。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伴下方黑幕遮挡4天入院。原双眼有高度近视-14.00DS,入院时全身体检(-)。视力:右眼无光感,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左眼0.05(矫正)。左眼前节(-),眼底见9:30~4:00视网膜脱离,隆起度较高,累及黄斑区,颞上方约1:00时钟见2PD大小马蹄孔。入院后第二天局部麻醉下行左眼冷凝加外加压加环扎术,外加压块、环扎带均位于赤道区,无放液并发症,手术顺利。术后第天查眼底见脱离的

  • 标签: 玻璃体手术 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病例报告
  • 简介:作为临床医生,面对患者视力无法提高时,常常会有挫败感。然而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这样的低视力者。图片1显示的是人们由于远视力低下而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帮助人们克服困难的设施。这些包括光学设备,非光学设备,环境改造的建议,以及康复和特殊的学习措施。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展示如何评估低视力者,并找出他们最迫切的需求。我们将概述可能的干预措施并给出指导方针。

  • 标签: 低视力 评估 干预
  • 简介:1.视网膜厚度报告扫描方式:快速黄斑扫描、黄斑线状扫描。应用:评估黄斑区域疾病和些特殊区域。视网膜厚度为玻璃体视网膜界面与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前表面的距离,在扫描图像中两条白线之间即为计算机自动测量的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厚度坐标图为相应扫描视网膜厚度线条图。

  • 标签: OCT 视网膜厚度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脉络膜毛细血管 扫描方式 打印
  • 简介: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植入下的晶状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晶状半脱位患者26例(28眼)。做透明角膜切口,连续环撕前囊,水分离后,将张力环植入晶状囊袋内,使囊袋稳定居中,以行晶状乳化抽吸,然后囊袋内置人人工晶状。结果26例(28眼)全部成功行超声乳化手术并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术后随访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O.05),23只眼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3只眼人工晶状轻度倾斜但无明显偏中心,2只眼人工晶状轻度偏中心。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囊袋内张力环植入可稳定晶状囊袋,保证超声乳化手术及人工晶状囊袋内植入的顺利进行,并可维持人工晶状的长期稳定性,该手术方式安全有效。

  • 标签: 晶状体半脱位 超声乳化 囊袋内张力环
  • 简介:目的:探讨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切除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8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并行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切除,观察术前、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患者48眼中有5眼(10%)在术后3mo~1a出现后发性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段葡萄膜炎反应、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切除能有效降低后发性白内障出现,是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后囊膜撕开 前段玻璃体切除 先天性白内障
  • 简介:白内障手术已从简单的复明手术发展成为更具挑战的屈光手术,手术需求者希望通过手术提高视力并摘掉眼镜,单焦点人工晶状虽能解决患者视远问题却无法解决脱镜问题,由此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应运而生。在双焦点人工晶状的基础上,目前市场上新产生的几款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成为了热门。本文将综述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几款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的设计原理及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老视矫正 三焦点 连续视程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视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