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低温消融等离子减小下鼻甲体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下鼻甲肥大并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鼻塞患者38例,应用等离子射频电极在每侧下鼻甲打2~3个孔,于术后3d、2wk、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随访.结果手术在10min左右完成,术后无疼痛、结痂或出血等,肥大的下鼻甲不同程度缩小,主观症状得到改善,并在4~6wk显示最佳效果.结论等离子手术操作简单,有效减小下鼻甲体积,仅对患者引起很小的不适,是种耳鼻喉科新颖的微创技术,但远期疗效尚需进步观察.

  • 标签: 低温消融 射频消融 等离子体 治疗 慢性鼻塞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的手术对复杂无晶状眼视网膜脱离(AphakicRetinalDetachment,ARD)和人工晶状眼视网膜脱离(PseudophakicRetinalDetachment,PPRD)(PVRC级以上)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87眼ARD和PPRD,所有病人均行玻璃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物治疗.结果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为78.16%,最终视网膜复位率90.8%.视力下降11眼(12.7%),不变15眼(17.2%),提高59眼(70.1%).结论彻底的玻璃切除加视网膜切开、视网膜前膜剥除,适当应用环扎玻璃填充物可使复杂PPRD,ARD达到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但ARD、PPRD旦发生则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棘手,视力预后差,应从白内障手术开始加强预防.

  • 标签: 手术治疗 玻璃体手术
  • 简介: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的改良、术后炎症反应的控制都可以减少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本文就人工晶状的设计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作综述.

  • 标签: 后囊膜混浊 人工晶状体 并发症 术后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玻璃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脱离玻璃手术后并发白内障病例共28例(28眼).视网膜脱离后均行玻璃切除手术,C3F8气体为眼内填充物.采用晶状囊外摘除术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结果经过随访,28眼视力均有提高,视力达到或超过视网膜脱离术后最佳视力的有22眼,占78.57%.结论白内障摘除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视力,并有利于对其眼底的随访.

  • 标签: 手术治疗 手术后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晶状体囊外摘除术 玻璃体切除手术 视网膜脱离术后
  • 简介:丙烯酸酯和硅胶人工晶状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这两种晶状各有优缺点,本文综述了它们在本身材料(化学和物理特性)、植入特性、白内障术后效果和并发症(视功能、生物相容性、眼内炎、后囊膜混浊和晶状钙化、前囊膜收缩和位置变化)、联合手术中的应用(与硅油黏附性、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等方面的比较。

  • 标签: 丙烯酸酯 硅胶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 简介:目的评价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半脱位的效果.方法对15例16眼白内障合并晶状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将囊袋张力环植入囊袋内.结果人工晶状正位14眼,人工晶状轻度偏斜2眼.术后随访3个月~9个月,矫正视力<0.1者2眼,0.1~0.4者5眼,0.5~0.9者6眼,1.0~1.5者3眼.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半脱位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防止人工晶状的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状体半脱位 囊袋张力环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植入术后视力、屈光度,探讨儿童白内障选择合适人工晶状的依据。方法:3~11岁儿童52例83眼,手术时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3~6岁,27例50眼:B组6~14岁,25例33眼均植入人工晶状,术后lmo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每0.5a复验,随访6mo~3a,对术后屈光度及最终矫正视力进行观察。结果:A组平均屈光度变化为3.17±2.90D。B组平均屈光度变化为1.08±1.37D,11眼(13.3%)BCVA≥1.0,45眼(55.6%)BCVA≥0.5,5眼(6.O%)≤0.3。结论:儿童白内障尽早手术的同时,根据年龄段,植入欠矫的人工晶状并配戴框架眼镜,是恢复儿童良好的视力的关键。

  • 标签: 儿童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视力
  • 简介:目的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5例(35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制定护理措施并监督执行。结果35例病人经手术治疗和实施各项护理措施,34例(34眼)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结论规范的护理可以巩固和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 玻璃体手术 护理
  • 简介: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男,47岁。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伴下方黑幕遮挡4天入院。原双眼有高度近视-14.00DS,入院时全身体检(-)。视力:右眼无光感,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左眼0.05(矫正)。左眼前节(-),眼底见9:30~4:00视网膜脱离,隆起度较高,累及黄斑区,颞上方约1:00时钟见2PD大小马蹄孔。入院后第二天局部麻醉下行左眼冷凝加外加压加环扎术,外加压块、环扎带均位于赤道区,无放液并发症,手术顺利。术后第天查眼底见脱离的

  • 标签: 玻璃体手术 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病例报告
  • 简介:<正>晶体核坠入玻璃体内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并发症之。我们眼科中心自1993年12月到1997年3月期间共施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3058例,术中发生晶体核脱位于玻璃体内二例,发生率为0.065%,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女,70岁,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核心性)伴高度近视眼,术前矫正视力0.05。于1993年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中晶体核掉入玻璃体内,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切割术 晶体核 老年性白内障 高度近视眼 脱位
  • 简介: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遗传性疾病,其在遗传和表型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其中常染色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dominantretintispigmentosa,ADRP)占RP的20%~25%,目前发现至少有19个致病基因,其中11个已被克隆.本文将就ADRP的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视网膜色素变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DRP 致病基因 相关基因 研究概况
  • 简介:目的评估首选玻璃手术治疗无明显PVR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32只眼)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PVR低于C1,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尽快采用玻璃手术,放脉络膜上腔积液,硅油填充或膨胀性气体填充,并酌情联合巩膜扣带术。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黄斑裂孔者17例,27例无PVD,次手术复位率为87.5%(28/32),有2例2或3次手术成功,余下2例失败。结论对无明显PVR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首选玻璃手术,有利于减少PVR的发生和提高手术复位率。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 玻璃体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白内障冷冻囊内摘除术后二期人工晶状植入疗效.方法对134例134眼白内障冷冻囊内摘除术后元晶状眼随机分为两组,第组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植入组共70眼;第二组为后房型人工晶状缝线固定组共66眼.结果两组病例术后矫正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或超过,矫正视力0.5以上超过60%,两组病例视力差异元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无晶状眼两种类型人工晶状二期植入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白内障冷冻摘除术 无晶状体眼 矫正方法 并发症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 简介:<正>患者,男性,7岁。因发现双眼视力差就诊。自幼聋哑,家族小否认有类似病例。体检:黄发,眉毛内侧较密,双眉相连,颊部斑状色素沉着,高腭弓,四肢皮肤散在色素脱失斑。眼部阳性发现:内眦外移,内眦间距为38mm,睑裂小,虹膜呈淡蓝色。眼底见视网膜血管和脉络膜血管显于白色巩膜之前,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扩瞳后检影:右眼

  • 标签: 综合征 视网膜血管 色素沉着 脉络膜血管 双眼视力 色素脱失
  • 简介:<正>眼型重症肌无力是种少见的眼病,而累及诸眼外肌引致眼球固定者则未见报道。我们发现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4岁,未婚。因双眼球固定、上睑下垂于1997年4月3日来诊。患者于21年前(约3岁时),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眼球各向运动困难,双上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上睑下垂 眼型 眼外肌 眼球活动 新斯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