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外周血管病是指除冠状动脉之外的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疾病。冠状动脉与非冠状动脉循环相互共存,两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同时受到一种疾病进程影响,往往需要类似的治疗方法。临床实践中,心血管专科医生常常关注到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性病变,然而,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冠状动脉以外,还常累及脑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等多处血管。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人类疾病谱中首要的死亡原因,

  • 标签: 周围血管病 治疗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冠状动脉循环 粥样硬化性病变 疾病进程
  • 简介:脑静脉窦血栓是指颅内静脉窦形成血栓,引起窦腔狭窄、闭塞,脑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压增高及相应局灶症状的一组疾病。分为炎性和非炎性两类,以矢状窦、海绵窦、横窦血栓多见。

  • 标签: 脑静脉 血栓形成 诊断显像 磁共振成像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tomy,CEA)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1-3].但是近几年随着影像技术、介入材料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已被美国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治疗指南推荐为CEA的替代疗法[4].为了解中国CAS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笔者汇总分析1997年1月-2012年3月中国CAS的手术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中国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现状,为提高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的科学认识提供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2015年6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计划免疫门诊接种的748例儿童家长,按照研究对象的学历将其分为A组(初中及以下学历)、B组(高中、中专学历)、C组(大专及以上学历),比较分析三组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情况。结果三组儿童家长对一类疫苗接种程序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儿童家长知晓率最高,而A组儿童家长知晓率最低;三组儿童家长在“麻疹疫苗可引起局部皮疹、发热”、“接种当天多喝水、不洗澡”两项注意事项认知率比较无差异(P>0.05),其余各注意事项认知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以C组认知率最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获得的主要渠道为防疫医生告知(占81.26%)。结论儿童家长受教育程度与其对儿童计划免疫知识的认知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认知情况越高,可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儿童计划免疫知识的相关宣传力度,以提高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了解情况,促进儿童疫苗接种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我地区儿童疫苗的接种率。

  • 标签: 儿童家长 计划免疫 认知现状 调查分析
  • 简介: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也是心脏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1,2].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FpEF).近年来HFpEF患病率相对于HFrEF明显增加,本文就HFpEF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阐述.

  • 标签: 心力衰竭 保留射血分数 舒张功能障碍
  • 简介:高血压是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临床试验已证实,适度降压治疗可降低卒中首发及再发的概率[1,2].但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异常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处理原则却仍未明确[3].作者就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血压管理 急性期 卒中患者 危险因素 临床试验 降压治疗
  • 简介: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药理作用是对抗GPⅡb/Ⅲa受体与黏附分子[纤维蛋白原、VonWlle-brand因子(vWF)等]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目前批准用于临床的已有3种静脉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现对几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综述如下.

  • 标签: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研究现状 作用机制 种类 应用 抑制剂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是指心室大小、形状和组织结构及心肌细胞形态与结构甚至间质结构改变的变化过程,可导致左心室进行性扩张和变形伴心功能降低,使心肌梗死患者心室功能严重受损,并发症增多,死亡率亦明显增加。心室重构已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现就AMI后心室重构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作一简述。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后 心室重构 诊治 心肌梗死患者 结构改变 心功能降低
  • 简介:颅外段脑供血动脉夹层虽在临床上少见,但却是年轻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动脉夹层(dissection)指各种原因致使血液通过破损动脉内膜进入血管壁,导致血管壁分层的病变。根据分离层面可将夹层分为两类:一类在内膜和中膜之间发生剥离,进而造成管腔狭窄;另一类在中膜和外膜之间剥离,可形成夹层动脉瘤。脑供血动脉主要包括颈动脉和椎动脉,两者的颅外段均可在没有明显锐性或钝性头颈部损伤的情况下发生夹层,从而造成缺血性卒中等严重后果。我们对颅外段脑供血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等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动脉 颅外段 动脉瘤 夹层 综述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城乡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现状。方法对一个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人群1826例老年人进行血压测量,分为血压正常组(693例)和高血压组(1133例),进行躯体健康、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等相关生命质量的评估。结果高血压纽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血压正常组,在高血压纽中,女性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较男性差,增龄增加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损害和躯体功能受损的风险,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城区。结论加强对高血压和相关疾病的防治及慢性病恢复期的功能康复是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基础。

  • 标签: 高血压 生命质量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在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中,凝血酶从纤维蛋白原上切割掉纤维蛋白肽A,余下的部分称为纤维蛋白单体单位。纤维蛋白单体单位有聚合位点,可以彼此聚合。在聚合过程中,凝血酶从其上再切掉一个纤维蛋白肽B,剩下部分被称为desAABB纤维蛋白。

  • 标签: 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肽A 抗凝药 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血栓治疗现状,为老年房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老年房颤患者875例,将其中济南军区总医院的445例房颤患者按年龄分为60~74岁158例,75~80岁118例,81~84岁112例,≥85岁57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疾病、房颤分类及用药情况。结果所有阵发性房颤治疗以药物复律为主,占61.4%,所有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治疗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占80.1%,抗血栓治疗以阿司匹林为主,占77.7%,华法林占14.5%。与60~74岁比较,其他年龄段患者建议服用华法林治疗}匕例明显升高(P〈0.05),与≥80岁比较,75~80岁、81~84岁患者实际服用华法林治疗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使用胺碘酮最多,抗血栓治疗阿司匹林使用普遍,基层医院华法林使用率较低。

  • 标签: 心房颤动 高血压 冠心病 风湿性心脏病 华法林 阿司匹林
  • 简介: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探索各种新的检测手段和方法,试图阐明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蛋白质的作用机制。目前大多数研究仍依赖于较大样品量的低通量技术,面对庞杂的心血管疾病遗传信息,传统的单蛋白研究已不适用于细胞、组织中单个蛋白的研究,必须借助于高通量的方法对相关基因和蛋白组展开深入研究。

  • 标签: 蛋白质组 心血管疾病 生物技术
  • 简介:目的了解临安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现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本市范围内35周岁以上共4246人作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3.5%。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结论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措施,尤其对中老年人群特别有糖尿病家族史人群,更应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目的:通过对冕宁县沙坝镇环街村居民进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从而为当地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现状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随机选取冕宁县沙坝镇环街村,对村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结果:现场共对1066名村民进行筛查,其中男性366例,女性700例,平均年龄为(45.2±20.3)岁,心血管疾病患者共403例(37.8%)。本研究对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脂血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有着一定相关性(2=184.541,P<0.001);20~39岁时患病率最低,而大于40岁患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大于80岁的心血管患病风险相对小于20岁是39.58倍。结论:本次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冕宁县沙坝镇环街村的患病率较高,约1/3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且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与年龄、遗传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心血管疾病;心肌病;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西藏高海拔农牧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确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选取西藏高海拔农牧区,抽样调查满35岁周岁及以上居民19000人进行调查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采取入户调查测量血压,登记有关信息及高血压治疗信息,用电子血压计检测显示动脉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mmHg则诊断为高血压疾病。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高海拔农牧民高血压患病率为,其中男性为11.12%,女性为13.35%,高血压疾病控制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男性控制率为10.8%,女性为13.2%。结论:西藏高海拔农牧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且治疗率、控制率均低,应采取健康教育的方式,入户宣传高血压疾病预防的健康知识。

  • 标签: 西藏;高海拔农牧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防控措施
  • 简介: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其重要病理基础,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相关研究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intraplaqueneovascularization,IPN)与斑块的进展及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并且是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haemorrhage,IPH)的主要来源[1]。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可以用来检测并定量评价IPN。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超声造影 新生血管
  • 简介: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征,因此对有脑血病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进行预测及早期干预,是现代医学、健康预防及社区保健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已知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通过微血管的改变引发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眼底视网膜检查是直接观察微血管改变的唯一途径,通过评价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程度可以提示系统性微血管病变的状况。

  • 标签: 视网膜微血管病 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