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48例2型糖尿病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转归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均有发热、畏寒,仅11例有上腹痛,15例有肝区叩击痛,多数患者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影像学检查示肝右叶、单发脓肿多见,细菌培养以肺炎克雷白杆菌为主。46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2型糖尿病并细菌性肝脓肿病情重,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及时穿刺引流,配合强效抗生素,积极控制血糖,加强支持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术前积极调整机体状态,稳定血糖,做好心理护理;术中严密监护,积极配合穿刺引流,及时送检标本;术后加强饮食管理,24h内限制活动,密切观察引流液及监测血糖。做好出院指导,对带管出院患者的引流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糖尿病 细菌性肝脓肿 临床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PDCA护理的应用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疾病恢复的相关影响。方法:在2019年2月到2020年5月期间本院接诊收治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两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PDCA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安排莫西沙星联合甲硝唑进行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住院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治愈率以及对治疗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经过护理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住院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均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施行新型的PDCA护理手段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菌性肝脓肿 PDCA 治愈率 体温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在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3月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80例作为主要对象,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配合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遵医行为、疾病知识知晓率、焦虑情绪、复发率方面的异同。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评估两组的遵医行为,观察组患者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遵医嘱用药、监控症状、定期复诊方面的依从性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情绪较护理前均有改善,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期间配合实施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降低复发风险,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单人单用高压氧舱通氧管道内细菌污染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09年9-11月某院需进行高压氧治疗的56例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面罩专用,Y型管、吸氧管、排氧管共用;观察组患者面罩、Y型管、吸氧管、排氧管全部单人单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的第2、4、6、8、10天检测通氧管道内细菌污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共采集280份标本,其中阳性标本为92份,占32.9%。对照组共检测出68份阳性标本,阳性标本检出率为48.6%;观察组共检出24份阳性标本,阳性标本检出率为17.1%,两组患者在阳性标本检出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2,P〈0.05)。对照组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率为16.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阳性率为21.4%,革兰阴性杆菌的阳性率为10.7%;观察组标本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阳性率为17.1%,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两组患者治疗的第2、4、6、8、10天,总阳性标本检出率分别为13.0%、19.6%、21.7%、23.9%及21.7%。观察组患者前3d未出现细菌污染。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阳性标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高压氧治疗患者的通氧管道单人单用,并于4d后加强消毒,以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 标签: 吸氧管、排氧管 细菌学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取样方式痰培养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率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同时继发肺部感染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检查,针对同一患者采取不同取样方式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将A组(常规取样法)、B组(气管内分泌物)及 C组(肺泡灌洗液)对比三组标本痰培养阳性率。结果:在应用的三种取样方式中,标本阳性率最高的是肺泡灌洗液法,该取样方式阳性率占比为75%;阳性率第二高的取样方式为气管内分泌物取样法,其占比为55.43%;三种方式中阳性率最低的为常规取痰的标本,仅占39.13%,对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肺泡灌洗液取样法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另两组,三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取样时能够显著提高痰培养样本的阳性率,在医疗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临床可推广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进行取样。

  • 标签: 肺部感染 细菌培养 取样方式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过程中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污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手术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I、Ⅱ、Ⅲ级洁净手术室开展的352台手术为研究对象,在静态条件及动态条件(手术切皮时、手术40min及术毕)监测洁净手术室的沉降菌、浮游菌和尘埃粒子数。并收集手术过程中洁净手术室的室内活动人数、开门次数与术前系统自净时间等情况。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法分析上述因素对手术过程中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污染的影响。

  • 标签: 洁净手术室 空气质量 细菌污染 logistic 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肺部感染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 方法:选择医院2018.04-2020.06收治肺部感染患者120例,采集患者痰液,细菌培养后分离病原菌,展开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结果:在120例患者中,细菌培养共检查出106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G+共有37株(34.91%),革兰氏阴性菌G-共有56株(52.83%),真菌共有13株(12.26%)。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高,对头孢哌酮的耐药性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于呋喃妥因耐药性低,对于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红霉素耐药性高。 结论:肺部感染后,感染菌种对抗生素拥有多重耐药性,对此,在临床治疗时,应尽早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最适宜药物,快速控制患者病情,降低感染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 标签: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肺部感染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预防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细菌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共纳观察对象60例,均为2021年7月-2022年6月我院接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一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延续性护理,一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术后细菌感染、头晕、出血、脑脊液耳蜗等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3.33%(1/30)低于对照组20.00%(6/30),(p<0.05)。结论:针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细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值得参考借鉴。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术后细菌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量对空气中细菌数及切口感染的影响,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在我院同一间千级层流洁净手术室内手术的13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术中人员流动情况分为流动组98例和与非流动组32例,采用静态采样法在开始手术前(开启空气过滤装置30min,但患者未进入手术室)、术中30,60,90,120min时、术毕时(开始缝合切口时)对手术室内空气进行采样,后行细菌培养,观察及计算空气中细菌数,同时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空气中细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60,90,120,术毕时流动组空气中细菌数明显高于非流动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组术中不同人员流动量术前空气中细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60,90,120,术毕时,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的空气中细菌数明显高于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组术后1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非流动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组中15例切口感染患者均为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未发生切口感染,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时手术室内空气中细菌数及切口感染率明显增高,有正相关性(P<0.05);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时手术室内空气中细菌数明显增高,有正相关性(P<0.05),但切口感染率未增加,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中人员流动量可明显影响到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人员流动量>10人次时空气中细菌数量的升高,导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性增高。

  • 标签: 层流洁净手术室 人员流动 细菌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的护理质量管理中通过开展质量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常规质量控制,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开展全面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组各项细菌培养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热原反应率是 0.04%,对照组是 0.15%, P< 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 95.26±2.79)分,对照组为( 89.62±1.96)分, P< 0.05。 结论: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积极开展质量控制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血液净化 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管理 细菌培养 热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