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多重耐药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次研究实施时间自2021年1月开始,截至2023年5月,将本医院60例耐ICU重症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患者均被平均分组,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措施,对两组病患多重耐药感染情况、感染控制质量评分进行观察评价。结果:对比两组病患多重耐药感染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感染控制质量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ICU重症病患采取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多重耐药感染情况的发生,提升感染控制质量,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
  • 简介:目的通过对儿童重症监护室检出多重耐药进行分析,探讨防控多重耐药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PICU病房收治及转入的患儿1401例,运用无菌原则留取的血、尿、便、痰液以及其他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敏实验,按照国际标准化定义筛选出多重耐药,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根据多重耐药感染患儿一般资料、菌种分布及采集部位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儿童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感染特点。结果分离出致病菌共360株,其中为多重耐药的有113株(31.39%),除去考虑污染及非感染菌株,具有感染性的多重耐药共46株(12.78%)。检测出碳青霉烯类敏感-产ESBLs的大肠杆菌13株(28.26%),碳青霉烯类敏感-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10株(21.74%),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5株(10.87%),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7株(15.2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糖球菌5株(10.87%),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4株(8.7%),PDR-铜绿假单胞及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科细菌均2株(4.35%),主要分布在呼吸道、血液及尿中。结论多重耐药感染影响患儿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所以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感染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护理干预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探究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综合护理。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共56例,比较两组的再次感染率和漏报率并记录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控制护理在小儿多重耐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入的住院治疗患儿,其中在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护理前(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实施后(2019年6月~2020年5月)的患儿纳入研究组,两组各有患儿35例。对比两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重耐药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重耐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医院多重耐药感染的出现。

  • 标签: 医院感染控制护理 小儿 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感控干预在多重耐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开展深入分析。方法:选取分析我院2019年11月到2021年11月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内并未施行感控干预,在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内施行感控干预。分析医院不同时期内的感染发生率以及感染控制调查表。结果:未施行感控干预前的感染发生率高于施行感控干预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感控干预 感染发生率 感染控制调查评分 多重耐药菌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供体来源多重耐药(MDRO)的感染情况,通过对肾移植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全员防范管理策略,降低医院MDRO感染率。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肾科2018年10月-2020年10月210例肾移植供体的动脉组织、静脉组织、灌洗液和肾移植受体的血液、尿液、引流液,分析供体、受体MDRO的感染情况和MDRO感染的易感部位、病原分布、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发现有24例肾移植受者培养出MDRO,送检标本均为移植肾供体引流液培养,其中,12例供体阳性对应的受体为阴性,3例供体阳性对应受体阳性。通过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和管理,供体MDRO向受体传播的例数仅为3例,受体MDRO未向其他患者传播,且受体MDRO均在10天左右转阴。结论 根据移植肾供体和受体在不同阶段的培养结果,通过手卫生、戴口罩、院感知识培训、医护一体化管理等全员防范策略对院内多重耐药感染情况进行有效干预,能有效控制供体MDRO感染向肾移植受者传播,有利于降低医院MDRO感染率。

  • 标签: 肾移植 多重耐药菌感染 全员防范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多重耐药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10-2020.10年)收治的多重耐药感染老年患者(n=10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n=5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照组(n=50例):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及家属手卫生执行。结果 试验组患者本人执行率96.00%、患者家属90.00%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本人70.00%、患者家属60.00%,有差异P<0.05。结论 给予老年患者集束化护理模式,有效的提高患者本人及患者家属的手卫生的执行率,降低多重耐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多重耐药菌感染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感染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收治多重耐药感染80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分析多重耐药主要病原菌种类和来源。结果:80例多重耐药感染患者检测出140株致病菌,多重耐药共有100株,由75株鲍曼不动杆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铜绿假单胞、6株肺炎克雷伯、2株其他病原构成,100株多重耐药来源中有84株痰液标本,8株血液标本,4株导管标本,2株尿液标本,分泌物标本和其它标本各有1株。结论:多重耐药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出现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呼吸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只有对护理措施进行全方位改进,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院内感染率。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优化护理流程在ICU多重耐药(MDRO)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84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流程,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优化护理流程。探索两组患者MDRO感染率与护理水平指标。结果 研究组护理水平高于对照组,MDRO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护理流程能够显著降低ICU患者MDRO感染概率,并提升护理水平。

  • 标签: 优化护理流程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感染采用临床药学监护的效果。方法:入组资料在院时间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共有重症监护室患者112例,采取抽签分组,实验组为药学监护组,对照组代表无药学监护组,指标评估包括医院感染以及多重耐药感染的发生率数据。结果:数据汇总可知, 实验组病患的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感染率比较,对照组的发生率更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增加临床药学监护管理,可有效降低多重耐药感染情况的发生,规范性用药,进而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预后效果良好,临床应用积极意义显著。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 院内感染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感染多重耐药的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的应用价值,观察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期间我院EICU收治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在护理中为其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护理中为其提供综合性护理,分析护理效果,对比负面情绪评分、致病菌清除率以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评价。结果: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致病菌清除率较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感染多重耐药的EICU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可提高致病菌清除率,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感染 综合性护理 致病菌 清除率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重症外科患者多重耐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研究筛选出80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外科患者多重耐药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使用抗菌药种类更多,有严重基础病、行机械通气治疗、使用尿道插管的患者数量多,P<0.05,存在对比意义。住院时间≥15d、抗菌药物≥2种、有严重基础疾病、行机械通气治疗、使用尿道插管是多重耐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外科患者发生多重耐药感染的风险较高,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多、住院时间长、有严重基础疾病、行机械通气治疗、使用尿道插管是发生多重耐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对应护理措施。

  • 标签: 重症外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感染控制护理在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感染控制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卫生合格率、微生物送检率及解除隔离及时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感染控制护理 多重耐药菌感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DCA模式在多重耐药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64例为多重耐药感染防控护理人员,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2)、观察组(n=32)两组,分别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及PDCA模式,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08月-2022年08月。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多重耐药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水平高;防控成效显著,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多重耐药感染防控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可提高感染防控护理人员的知识掌握水平和防控成效。

  • 标签: 感染防控护理 防控护理 PDCA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强化感染护理做了研究,分析其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感染的影响意义。方法 随机择取2020年1-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同时均分两组(研究组、参照组)做对比研究。对两组患者多重耐药感染率及感染后转归情况做计数测评。对两组废弃物处理、个人防护用品、手卫生合格率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感染率有明显差距,研究组的感染率要低于参照组,本次检验有意义P<0.05。感染后转归情况对比,两组并无显著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合格率低于研究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感染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很高,可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多重耐药的概率控制到最低,故此方法可行。

  • 标签: 强化感染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效果
  • 简介:为了减轻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而带来的经济负担,目前美国Baxter公司生产出品了可复用透析器,它虽能为血液透析患者减轻经济负担,但对医务工作者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可复用透析器使用后能够得到彻底完全的灭菌且不残留消毒液,已成为临床工作中亟待研究的新课题。2004年4月-2005年9月,我院对40例肾病患者血液透析2h后的透析液及透析用反渗水进行了细菌学监测;利用过氧乙酸和伦拿灵对标准菌株做杀、抑试验;对可复用透析器的消毒剂浓度,以及2种消毒剂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

  • 标签: 复用透析器 灭菌方法 污染菌 Baxter公司 血液透析患者 血液透析器
  • 简介:李斯特又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致病菌,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脑炎以及自发性流产、死胎,甚至导致死亡[1],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报道较多,曾多次引起食源性暴发流行,新生儿发病率接近0.052%[2]。

  • 标签: 李斯特菌败血症 新生儿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内肺炎克雷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内32例肺炎克雷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防治对策。结果口咽部和胃部细菌移位、逆向定植、误吸、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某些生理及病理方面的原因是重症监护室肺炎克雷伯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后感染率由7.6%降至4.2%。结论加强对重症监护室内患者肺炎克雷伯感染的防治,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肺炎克雷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对策
  • 简介:通过对128株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调查及耐药性分析,发现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不动杆菌、犬肠埃希;革兰阴性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增高,指出今后应加强病原培养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科学使用抗生素。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