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心力衰竭采取有创机械通气(IMV)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ICU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IMV治疗)40例和对照组 (常规治疗)42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SpO2水平、LVEF水平、有效率、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治疗效果 ICU 心功能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心力衰竭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有创机械通气的具体内容、临床成效。方法:依照随机抽样法指导,对阶段内收治患者行分组处理,具体类别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病例数为64,收入各组32例,并在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入院,全部患者病理类型为:重症心力衰竭,而后提供临床治疗,具体方案为:常规药物、有创机械通气,比对最终成效。结果:关于总有效率,对照组(78.13%)VS观察组(96.88%),数据有统计意义,且观察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既可在其不良症状方面进行较好改善,稳定生命体征,又能促进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总有效率进一步提高,推广价值显著。

  • 标签: ICU重症心力衰竭 总有效率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6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4例接受常规护理,34例接受预见性护理,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肺部感染发生率上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较低(2.94%),与对照组(17.65%)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ICU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 33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 33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对照组通过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中西结合治疗方案治疗,对两组治疗的脱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脱机有效率为 96.97%( 32/33),对照组脱机有效率为 66.67%( 22/33),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06%( 2/33),对照组为 24.24%( 8/33), P< 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短, P< 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选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机械通气的脱机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以缩短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 抽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 住院的需要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 200 人次 ,按数字分类法 分为两组。用呼吸机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管进行吸痰,而观察组则采用密闭式吸痰器进行吸痰,比较两种方法吸痰后血氧饱和度、 心率 及呼吸频率 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密闭式吸痰法在维持血氧饱和度、减少心率及呼吸频率波动、 简化操作程序等方面均优于开放式性吸痰法。结论:密闭式吸痰较开放式吸痰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密闭式吸痰 人工气道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E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谵妄,探究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将我院2020年9月~2021年5月收录的78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0.05),而观察组8~48h内和>48h的谵妄发生率较对照组(7.69%、10.26%与28.21%、35.90%)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EICU机械通气 谵妄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士主导的早期镇静镇痛管理,运用E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运用成效。方法 挑选本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进行诊治的50例E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般组使用常规镇静镇痛管理,观察组运用护士主导的早期镇静镇痛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总镇静时间等。结果 就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一般组,统计学存在显著性(P

  • 标签: 护士主导 早期镇静镇痛管理 EICU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危重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方案的研究中,对其进行镇静、镇痛评估在护理中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所选取的研究样本为来自于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危重机械通气患者,样本量抽取25例,之后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将样本量分成两组,13例常规组进行常规的危重护理,另外一组研究组开展镇静、镇痛评估护理干预;分组完成之后便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模式的护理方案,待患者接受护理后,对这些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加以统计评估,以此来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干预效果,在统计患者护理效果的过程中,同时对比了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在统计评估各组镇静镇痛效果的实际情况后得出,研究组患者疼痛感明显轻于常规组,且研究组患者相对镇静(P<0.05);在患者经过护理后对各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记录与统计得出,常规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所占概率更高一些(P<0.05)。结论:对危重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采取镇静、镇痛评估护理干预后,可显著改善患者躁动不安的情况,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行。

  • 标签: 危重机械通气 镇痛镇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ICU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心功能、生命体征、治疗效果。结果:①心功能。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 心功能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心力衰竭 生命体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困难撤机病人机械通气撤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并且,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分组,每组都为40例。对比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以及第1次SBT前机械通气时间。也比较撤机、总机械通气与住ICU时间,并对比成功撤机率。结果 在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等比较中,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撤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ICU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且成功撤机率高。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困难撤机患者,采取综合肺康复治疗方案,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将拔管成功率提高。

  • 标签: 肺康复 机械通气 撤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困难撤机病人机械通气撤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并且,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分组,每组都为40例。对比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以及第1次SBT前机械通气时间。也比较撤机、总机械通气与住ICU时间,并对比成功撤机率。结果 在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等比较中,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撤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ICU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且成功撤机率高。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困难撤机患者,采取综合肺康复治疗方案,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将拔管成功率提高。

  • 标签: 肺康复 机械通气 撤离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医院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它们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医院的器械电子设备的先进程度直接影响了医院的医疗水平高低。不过,这些电子设备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故障问题,因此,对于其的维修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医疗器械 电子设备 维修 问题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提高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 方法 将 2018 年 1 月 -12 月期间我院执行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管理后设置为研究组,将 2017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期间未实施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管理设置为对比组,分别从不同时期抽取 300 个医疗设备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医疗设备安全应用情况及质量控制情况予以比较分析。 结果 经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医疗设备 安全应用情况及质量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 P < 0.05 )。 结论 在医院医疗设备中应用安全应用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各类医疗设备的应用率,避免低质量设备参与临床治疗及医疗服务,保障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故应在医院设备管理中广泛运用。

  • 标签: 医疗设备 安全应用管理 质量控制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机械辅助排痰在小儿脑瘫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中的护理应用。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2月—2020年12月间收治42例小儿脑瘫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1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机械辅助排痰,对比两组患者身体指标、临床症状。结果:两组患者PaO2、呼吸频率及临床指标中体温恢复时间、血像恢复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机械辅助排痰 小儿脑瘫患者 肺部感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应用机械通气辅助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出我院 2017年 6月到 2018年 8月的 4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抢救中应用机械通气辅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只进行急诊抢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与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急诊抢救中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理想,能有效提高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 急诊抢救 机械通气 治疗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肺康复护理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血气指标、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同时开展早期肺康复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血气指标、生命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康复护理应用于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有助于促进血气指标、生命质量的改善。

  • 标签: 早期肺康复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血气指标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实施呼吸道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12月,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并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共计120例。其中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抽取60例患者不进行任何管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抽取的60例患者机械通气后呼吸道管理。记录应用管理前后不良事件率。结果:应用管理后总不良事件率低于应用管理前,两组对比形成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呼吸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价值。方法 将本院于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2例,数字随机法分为各16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全方位护理。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3.25±0.22)d、住院时间(6.09±1.01)d均低于对照组(4.37±0.31)d、(7.21±0.89)d。结论 对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可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对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系统呼吸管理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系统呼吸护理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1秒用力呼吸容积、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护理前1秒用力呼吸容积为39.43±1.12,护理后1秒用力呼吸容积为64.39±2.04,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0.37±1.87,患者护理满意度为35(70.00%)。实验组50例患者中,护理前1秒用力呼吸容积为39.54±1.14,护理后1秒用力呼吸容积为86.54±2.87,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8.42±2.76,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8(96.00%)。实验组患者护理后1秒用力呼吸容积、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呼吸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1秒用力呼吸容积,实现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有效提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呼吸衰竭患者 系统呼吸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改良式体位引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间我院收治的 76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原则分组为研究组与对比组各 38 例,予以对比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改良式体位引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氧分压( PO 2 )、二氧化碳分压( PCO 2 )以及氧合指数均显著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改良式体位引流,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并帮助肺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改良式体位引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