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在Ⅱ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6月期收治的1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血糖达标情况、糖尿病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率为87.14%,血糖自我监测达标率为67.14%,糖尿病有关知识合格率达91.42%,对照组分别为48.57%、24.29%、71.43%,观察组在服药依从率、血糖自我监测达标率、糖尿病有关知识合格率的比较上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Ⅱ型糖尿病,进行连续护理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达标率及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利于患者治疗。

  • 标签: 糖尿病 连续性护理 依从性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方法对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进行分析。结果针对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性特点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加强管理和经济投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结论病毒性肝炎目前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慢性及重型肝炎应合理用药。甲型肝炎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同时管理好传染源,必要时进行被动免疫等措施。随着乙肝疫苗的广泛使用,对乙型和丁型肝炎可采取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同时切断传播途径等预防措施。对丙型与戊型肝炎,因其疫苗研制困难很大,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对庚型肝炎目前认识尚不清楚,难以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但仍倾向于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在中医在疾病临床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的今天,对支撑中医发展的根基—中医基础理论进行探讨,转变不适宜的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观念,拓宽其研究的领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从中医的基础理论出发,浅谈中医基础理论发展转变的重要性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宽的意义。

  • 标签: 中医基础理论 转变 拓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6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使用传统分段式护理,观察组(32例)使用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程、自然分娩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产程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且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的产妇实施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可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提升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 剖宫产术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连续性血液滤过透析治疗麻疹并发脑炎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例麻疹并发脑炎患者,采取连续性血液滤过透析等抢救治疗及综合护理措施。结果4例患者均未出现肢体瘫痪、智力障碍等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采取连续性血液滤过透析等抢救治疗及综合护理措施,细致、准确的病情观察,对麻疹并发脑炎患者治愈成功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 标签: 麻疹 脑炎 血液滤过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孕妇分娩时采用连续性助产护理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护理1组与护理2组,62例护理1组采用连续性助产护理模式,62例护理2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探究使用连续性助产护理模式在孕妇分娩时的影响。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护理1组(3.23%)与护理2组相比(14.52%)显著较低(P<0.05)。结论将连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孕妇分娩上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连续性助产护理 孕妇 分娩结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分析该系统对围术期产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采用无创袖带血压(NIBP)监测系统对产妇血压进行监测;实验组采用CNAP进行监测。比较两组的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监测到的低血压发生产妇有28人,发生率为36.4%;实验组发现的低血压发生产妇有53人,发生率为68.8%。结论CNAP较NIBP在产科麻醉中监测产妇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更为敏感。

  • 标签: 连续无创血压 产科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的护理方式对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6例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护理方式包括常规的护理以外,还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雾化以及排痰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89.28%),同时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哮喘缓解时间以及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有一定的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配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率高,能促进患儿的恢复,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雾化吸入 肺炎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Higgins(1987)的自我差异理论假段不同类型的自我差异与特定的情绪问题有关,实际一理想自我差异与抑郁相关情绪相联系,实际—的自我差异与焦虑相关情绪相联系。当前,该理论在国外颇具影响,激发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通过介绍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及其公展,并从该理论对自我的认识、研究方法和理论假设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思考。

  • 标签: 自我差异 理想自我 应该自我 情绪问题 同类型 抑郁相
  • 简介:创新与创业活动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1]。创业意向(entrepreneurialintention,EI)是潜在创业者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对人们具有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是对创业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2]。

  • 标签: 创业意向 理论模型 外在环境因素 人格特质 模型框架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从异常心理的统计学判断标准问题上探讨异常心理与超常心理的区别及超常心理存在的可能性。方法对国内外异常心理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国内医学心理学著作的比较、分析和总结。结果大多数学者认为.偏离正态曲线两端的则为异常.而偏离正态曲线右端的异常心理的性质、类型、范围、程度等是一个悬而未绝的重大理论问题。结论作者认为.偏离正态分布曲线左侧的.是目前公认的异常心理.而正态曲线右侧的应视为超常心理.本文着重论述了超常心理的本质、范围和特征.并进一步论述了客观现实中超常心理存在的可能性。

  • 标签: 超常心理 异常心理 健康心理 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79例重症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4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白细胞数量、CRP水平以及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干预前白细胞水平以及CRP水平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白细胞水平以及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68%低于研究组9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疗效高,白细胞数量、CRP水平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脓毒症 疗效
  • 简介:摘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滤器为体外循环核心组成部分,滤器凝血为常见治疗问题,分析凝血原因,如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抗凝剂应用不足、无肝素抗凝等,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对保障血液净化成功实施意义显著,本文就此展开综述,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滤器 凝血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救治重症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Baxter床旁血滤机对我科2012年8月~2015年12月共收治的15例重症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生化指标、体外凝血状况及皮肤状况,并进行合理的液体管理。观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注意有无水肿、心衰现象发生。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不宜进行全身肝素化,注意有无喉头水肿及休克的发生,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5例患者13例痊愈,1例死亡,1例转为慢性肾衰竭。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各项生化指标逐渐降至正常范围;病情由危重转为稳定,神志转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逐渐恢复正常,治疗效果满意。结论15例重度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有效,效果满意,对我科以后重度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浆置换 连续性血液净化 蜂蜇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CRRT治疗中常见的液体失衡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统计877例次CRRT治疗出现的液体失衡报警原因并分析。结果分析出常见液体失衡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结论液体管理是CRRT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危重症患者容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通过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以减少液体失衡的发生,保证治疗安全。

  • 标签: CRRT 液体失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钳助产会阴切口的皮内连续缝合与经皮间断缝合效果进行临床比较。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共选取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产钳助产分娩的产妇共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间断缝合方法,观察组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方法。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3.7±7.5)min,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5.7±8.3)min,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2±2.7)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7±1.3)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钳助产会阴切口临床治疗中,经皮间缝合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皮内连续缝合治疗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产钳助产 会阴切口 皮内连续缝合 经皮间断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应用于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患者中的护理实施效果。方法将48例性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实施连续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6min步行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29.17%的发生率。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连续护理应用于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患者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 连续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出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在患者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采取连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后3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出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连续性护理 糖尿病 出院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0例,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总结使用疗效。结果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时间6~30天,肾功能恢复正常治愈21例,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透4例,死亡5例。结论疾病的早期行CBP治疗,可以滤过和吸附化学性活性物质(如炎症介质),维持内环境稳定,以利于患者度过病症的危险期。

  • 标签: 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 连续性血液滤过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