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科室住院行康复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30例,根据随机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肌测定,记录表面肌电(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数据,利用SPSS17.0统计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SEMG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盆底肌SEMG值除在盆底肌放松状态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后SEMG平均值高于治疗前,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40%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水平。结论电针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电针 生物反馈 脊髓损伤 二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A总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周、4周、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WHOQOL-100评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在治疗第8周,观察组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及生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

  • 标签: 惊恐障碍 生物反馈 艾司西酞普兰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抽动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7例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确诊为抽动症的6—14岁儿童进行生物反馈训练40次,治疗中结合心理干预。结果37例患儿治疗后15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未坚持治疗、1例无效,总有效率9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是抽动症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心理干预 抽动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在阴道分娩患者盆底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初次阴道分娩,于产后6~7周复查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盆底肌锻炼,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患者阴道肌电压,漏尿量和性生活满意度。结果在治疗后,肌电压升高,漏尿量下降,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在肌电压、漏尿量、性生活满意度三方面有显著性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阴道分娩不同程度损害患者的盆底功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能显著改善盆底功能,提高阴道肌力,减少漏尿量,增加性生活满意度。

  • 标签: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问卷反馈方法,加强供应室服务与临床实际需求的协调性,改进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方法消毒供应室在每季度向各临床科室发放调查问卷,对5个关键问题进行满意度调查,同时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结果2009第三季度至2012年第四季度,3年余来共收集临床科室意见30余条,针对意见和建议提出了整改措施。无菌物品的质量及及时供应均维持在100%的满意度,而消毒供应室的服务态度、交流沟通、物品的回收下送满意度不断提高。结论问卷反馈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和临床需求,加强了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的协调性,是消毒供应室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供应室 回收管理 医院感染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卫生依从性现状,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施手卫生过程中最需要进行干预、培训的地方。方法对调查人员进行手卫生规范、手卫生时机、正确方法等知识培训;采用隐蔽式观察法,调查人员下科室随机跟随医、护人员工作过程,现场观察工作人员每个手卫生时机实施手卫生情况,记录调查表每项内容。结论各科室工作人员及各类人员不同手卫生时机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设施配置情况。

  • 标签: 基层医院 医务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疗效及综合护理。方法采用立式ASE2000型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进行治疗,共观察1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FC诊断标准。结果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FC150例,显效105例,有效23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85.3%,无一例因心理因素而终止治疗。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FC疗效确切,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FC患者心理状态和便秘症状,全面提高FC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仪 功能性便秘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反馈式健康教育护理的应用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入住产科的112例母婴同室健康产妇,根据不同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接受基于反馈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产后自我保健能力等。结果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产妇的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产后自我保健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反馈式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重在结合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健康教育内容,查漏补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促进产后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反馈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母婴同室 产后康复 产后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闭环反馈输注丙泊酚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接受无痛宫腔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3组单纯靶浓度控制输注(TCI)组(A组)、BIS监测TCI组(B组)、BIS闭环反馈输注丙泊酚组(C组),每组20例。观察记录三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不良反应以及MAP、HR及BIS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C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和定向恢复时间均缩短,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和定向恢复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间相比,T2时间点各组MAP、HR及BIS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T2时间点BIS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闭环反馈输注丙泊酚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可以达到更合理的麻醉深度.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保证术后麻醉快速苏醒。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闭环输注 丙泊酚 宫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肛肠科2016年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6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性便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乳果糖15ml,2次/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治疗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07%、治疗满意度位86.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法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性便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排便效果,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 功能性排便障碍性便秘 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女性PFD生物反馈和盆底肌肉训练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且对其进行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普通护理,实验组病人在接受普通护理前提下,对其实行PFD生物反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病人的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病人接受普通护理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显著差于接受实施女性PDF生物反馈的实验组,对比后发现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女性PFD生物反馈护理干预在盆底功能障碍病人的盆底功能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PFD生物反馈 护理干预模式 盆腔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护理作用。方法观察165例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疗效,随机均分对照组81例,观察组84例,以常规护理为对照,观察组实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2%,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临床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护理应用于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安全有效。

  • 标签: 盆底障碍性疾病 生物反馈 电刺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参数生物反馈仪治疗儿童时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参数生物反馈仪的基线测试对30例确诊为ADHD的患儿采集脑电波数值,通过放大的视觉信号、听觉信号实时反馈,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伟思视听整合的连续性测试(integratedvisualandauditorycontinuousperformancetest,IVA-CPT)评分。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和注意力商数均>80;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上述两商数均>8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第1个疗程的治疗只有听觉平均反应时间一项与干预前相比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视觉平均反应时间、听觉平均反应时间两项指标与干预前相比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参数生物反馈仪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安全、有效,治疗疗程是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与生物反馈联合检测方法在产后盆底康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11月于我院分娩并经产后复检确诊为PFD的62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盆膈裂孔面积等盆腔超声表现以及盆底肌力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静息状态下盆膈裂孔面积明显降低、肛提肌厚度增加,Valsalva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缩小,阴道肌电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以及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予以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效果评估时采用经会阴超声联合生物反馈,可更为详尽的获得盆腔形态结构变化及盆底肌力变化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会阴超声 生物反馈 盆底康复 产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低频脉冲电刺激及针刺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洼田氏饮水试验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肌电生物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行生物反馈治疗的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的依从性、疗效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生物反馈训练同时给予61例观察组FC患者自我效能干预,将既往接受常规干预的74例FC患者作为历史对照,在10次干预后对两组进行依从性、疗效等评价。结果(1)自我效能干预后,观察组FC患者的自我效能显著提高,且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历史对照组(P<0.01)。(2)干预后,观察组FC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83.61%,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62.16%的总有效率(P<0.01);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为93.44%。结论自我效能干预不仅能提高FC患者的自我效能及依从性水平,还可有效改善生物反馈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法治疗为主,电刺激生物反馈法治疗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神经恢复,为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入94例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法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盆底功能相关指标以及尿失禁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尿失禁情况比较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87.2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分级比较中两组治疗前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压、膀胱颈活动度比较中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压、膀胱颈活动度比较中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进行治疗,临床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有效缓解尿失禁状况,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盆腔功能障碍 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对神经外科术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6月实施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前收治的200例神经外科术后住院患者为管理前组,另选2018年7月—2019年1月实施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后收治的200例神经外科术后住院患者为管理后组,均由本科室20名护士参与护理。管理前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管理后组实施多点反馈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进行观察。结果管理前组医院感染率为12.50%,明显较管理后组1.5%高,差异显著(P<0.05);管理后组护士的消毒隔离、手卫生、护理沟通、护理文件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与管理前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能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也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 神经外科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VT-O术式配合围手术期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重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2013年1月20例女性重度SUI患者按随机分配表随机分为两组,A组10例采用TVT-O术式配合围手术期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B组10例单纯采用TVT-O术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治愈率90%、显效率10%、无效率0。B组治愈70%、显效20%、无效10%。结论TVT-O术式配合围手术期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重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就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纯TVT-O术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对神经外科术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6月实施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前收治的200例神经外科术后住院患者为管理前组,另选2018年7月—2019年1月实施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后收治的200例神经外科术后住院患者为管理后组,均由本科室20名护士参与护理。管理前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管理后组实施多点反馈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进行观察。结果管理前组医院感染率为12.50%,明显较管理后组1.5%高,差异显著(P<0.05);管理后组护士的消毒隔离、手卫生、护理沟通、护理文件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与管理前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能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也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 神经外科 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