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药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重要性,然后归纳了药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基本原则,最后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

  • 标签: 药物化学教学 创新型人才 教学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探索卫生化学教学方法过程中,尝试采用PBL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从情景问题的设计-引导自学-讨论交流-实践教学,四个环节紧密相连,达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有明显提高。

  • 标签: 卫生化学 PBL教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潜血二种检测方法同时使用的必要性。方法用化学法(Pyramldon法)和便隐血免疫(双抗体夹心法)试纸同时检测295例粪标本进行对照实验并分析。结果二者一致性符合率为83.7%,但有16.3%的不符合率。单独化学法或免疫法都可能因其方法学的某些缺陷而产生一定的漏捡或伪阴(阳)性结果,故建议二者必须同时检测。

  • 标签: 大便潜血 Pyramldon法 双抗体夹心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细胞化学新技术的介入有利于细胞学诊断依据的增加,免疫细胞化学在细胞学上的应用目前还不普及,由于制片的原因,致使多数病例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失败或对判读无助,因此需要高质量的制片来支持。细胞学标本行电镜检查是一个好方法,也因此解决了关键性的证据问题。可以通过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多方位和多视角地解决诊断问题是今后液基细胞学的课题和方向胸腔积液细胞病理学检查是临床病理学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帮助临床查找病因、了解病情进展的重要方法。目前,胸腔积液良、恶性的诊断仅依靠细胞形态学诊断,由于受到标本性状、制片水平、阅片经验的限制,尤其是反应性间皮细胞呈现非典型性时与腺癌细胞在形态上存在交叉,鉴别时会很困难。我院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为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 标签: 免疫细胞化学新技术 液基细胞病理学检查 提高细胞学癌症分型中的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KNF-100型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产生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取清晨中段晨尿标本,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对564例患者全为阴性的标本用尿沉渣显微镜法进行确认。结果564例经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为全阴性的标本,经尿沉渣显微镜法确认后,红细胞镜检阳性数为28例,假阴性率约为5.0%,白细胞镜检阳性数为67例,假阴性率约为11.9%。结论使用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检测为全阴性的结果时,为了避免造成漏诊和误诊,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镜检标准,选择性进行显微镜复查确认,这样有利于临床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的基本学科之一,因其抽象性极强,一直让学生学而生畏,想让学生清楚的掌握其知识体系就更是难上加难。在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有效实现生物化学的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 标签: 互动式教学法生物化学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圆藤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三萜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细圆藤的藤部乙醇提出物中分得6个结晶,经测定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蜂蜜酸,棕榈酸,硬脂酸,白桦脂酸及胡萝卜甙。结论表木栓醇,蜂蜜酸,棕榈酸,硬脂酸,白桦脂酸及胡萝卜甙是细圆藤藤部的乙醇提取物。

  • 标签: 细圆藤 三萜类 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枇杷叶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三萜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细枇杷叶中分得6个结晶。结论从枇杷叶中可以提取到二十三碳酸、苯丙酸、芦丁、2β,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蔷薇酸、橙花叔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 标签: 枇杷叶 三萜类 化学成分 分离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对诊断乙肝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1年7月316例乙肝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158例,观察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ECLIA)法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操作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手册与试剂盒说明进行。结果ECLIA检测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为158例,ELISA检测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为17例,两组HBsAg、抗-HBs、HBeAg、抗-HBe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抗-HBc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LIA法定量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具有灵敏性、操作简单、自动化、快速,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乙肝 标志物 电化学发光 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对红细胞中HCMV灭活效果及其对红细胞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10份含有滴度为7.65㏒TCID50/mlHCMV的红细胞中加入终浓度为150µmol/L的核黄素,接受λ=400-500nm,光照强度为40,000Lux处理20min,测定处理病毒滴度及35天储存期各时间段质量指标的影响2,3-DPG、ATP酶、上清液K+浓度、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结果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红细胞病毒滴度下降大于7.21㏒TCID50/ml;处理后保存35天内红细胞主要质量指标未发生不良变化。结论核黄素光化学法能有效灭活红细胞中HCMV,对红细胞体外质量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诊断消化道活组织检查标本的临床临床意义。方法将所有标本均用10%中性福尔吗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4μm,HE染色。在作出HE切片的病理诊断后,我们把显微镜下认为可疑恶变的病例以及内镜下可疑恶变但HE病理诊断不支持的病例加以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进一步诊断。结果324例标本通过普通的HE制片进行常规的病理诊断,其中内镜诊断为良性病变的169例(第一组)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147例,恶性病变20例(其中有2例肠道息肉或腺瘤样息肉的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可疑恶性病变4例;内镜诊断为恶性病变的155例(第二组)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118例(包括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可疑恶性病变12例。结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内镜咬检组织,特别是消化道的炎性、溃疡组织,配合以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进而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使患者得到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免疫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