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妊娠合并血管前置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03月-2022年04月在本院进行超声检查的56例疑似妊娠合并血管前置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胎盘检查确诊,对比经阴道与经腹彩超对妊娠合并血管前置的诊断效能。结果:胎盘检查结果显示56例孕妇中妊娠合并血管前置者32例,无血管前置者24例。经阴道彩超诊断妊娠合并血管前置的准确率、敏感度与特异性均为100.00%,经腹彩超诊断分别为75.00%(42/56)、71.88%(23/32)、70.83%(17/24),经阴道彩超诊断妊娠合并血管前置的准确率、敏感度与特异性较经腹彩超检查明显提高(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妊娠合并血管前置的准确率、敏感度与特异性均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妊娠合并血管前置 胎盘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肺小结节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从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肺小结节患者中抽选7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多层螺旋CT诊断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97.40%)与手术病理检查差异不大,P>0.05。良性结节分叶征占比(31.15%)、棘状突起占比(36.07%)、空泡征占比(37.70%)、毛刺征占比(40.98%)、钙化占比(26.23%)明显低于恶性结节(81.25%、87.50%、81.25%、75.00%、81.25%),P

  • 标签: 肺小结节 多层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9年~2021年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患者全部采用痔上年末环形切除术(PPH)治疗,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整体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结果:整体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8.00%,常规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24.00%,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对比显著,P<0.05。结论:对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成效,有助于降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混合痔 术后护理 整体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与CT应用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果。方法:试验时间段为2020年1月~2021年4月,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40例作为试验样本,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选择CT检查,试验组选择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后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试验组在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可以看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诊断直至用采用超声检查效果显著,准确率较高,同时还可以反映出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为医生后续制定医疗计划提供了有力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CT检查 超声检查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诊断乳腺淋巴瘤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原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2例乳腺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各16例。常规组接受乳腺X线摄影、MRI检查及CT检查,实验组则是在CT检查基础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统计并对比两组疾病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与常规组的诊断准确率相比,呈更高显示,评估值分别为100%、87.50%,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乳腺淋巴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针对患有早期胃癌的患者,在我院找到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一共收治了5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共分成了两组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共25人运用内镜粘膜剥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共25人运用外科手术进行常规治疗,然后根据这两组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两组的治疗效果来看,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内镜粘膜剥离术 早期胃癌 外科手术 病变
  • 简介:摘要:PDCA循环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在妇科护理中将患者的需求看做第一位护理工作实施中心,注重对专业进行临床实践和护理知识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为其打造出最为合适的PDCA循环模式的教学方案。传统教学方式虽然能全面提升护理学生的技术能力,但容易忽视培养护生个人的职业能力,降低了自身工作效果。而在临床带教工作中及时融合PDCA循环模式理念,更能重点锻炼护理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此模式约束了护生所接受的带教工作能更具有步骤性,执行、问题发现、总结等有序进行,非常适合运用于本科学生的护理教学。基于此,本实验便围绕此进行讨论已经获得成效,详情见下。

  • 标签: PDCA 妇科 带教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对贫血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从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贫血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将其列为观察组,根据贫血的类型将其分为甲组(地中海贫血)和乙组(缺铁性贫血),各32例,再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人,将其列为对照组,对其均行血常规(RDW、Hb、MCH、MCV、RBC等)检验,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各水平均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中,与甲组相比较,乙组RDW、MCV更高,Hb、MCH、RBC等水平较低(P<0.05)。结论:临床上对贫血患者进行疾病类型诊断时,采用血常规检验,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贫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产科护理中应用分娩全程护理的实际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产科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例分娩产妇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中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分娩全程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率、护理满意度及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要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产科 分娩 全程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不典型肺结核临床 及CT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60例老年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分析临床特点,并采取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老年不典型肺结核具有胸痛、咳嗽、胸闷及咳痰等临床表现,低热及痰中带血发生率较低。经CT检查,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病变,以陈旧性钙化灶、胸腔积液、占位性病变、胸膜增厚等为主。结论 大部分老年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存在感染性病变,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偏高,大部分存在基础疾病,病情相对严重,因此,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结合实验室检查、CT检查等全面评估病情,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 标签: CT检查 临床特点 老年 不典型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血压监测在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12-2021.12月在我院ICU收治的80例患者,通过是否发生休克将其分为非休克组(40例)和休克组(40例),两组均接受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比较两组血压值。结果:休克组有创血压明显低于无创血压(P<0.05),非休克组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创血压监测在ICU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准确反映休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提高监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有创血压监测 ICU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头颅MRI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 分析34例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诊断结果。结果 MRI可以发现结核性脑膜炎病理变化,可以给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结论 使用MRI可以准确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1-2022.1期间收治我院的76例胰腺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组方式分为CT组与超声组,每组38例,CT组采用CT影像诊断方式,超声组采用超声诊断模式,对比CT组与超声组阳性诊断率;对比CT组与超声组误诊漏诊概率。结果:CT组阳性概率高于超声组;CT组漏诊误诊概率低于超声组(P<0.05)。结论:采用CT诊断模式,具有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CT影像 急性胰腺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检查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肝脏检查室2021年1月份到2022年8月份入院行肝癌检查患者中选出36例肝癌者,以不同诊断方式统计诊断数据,观察组属于肝脏MRI诊断数据,对照组以肝脏增强CT诊断数据为主,比较不同诊断方式下不同病灶直径、不同类型、肝内外区病灶具体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方式下病灶直径低于3cm肝癌检出率分别为92.86%、62.29%;肝内区病灶数量(2.88±0.63)个、(2.26±0.58)个,检出率97.22%、66.67%;肝内胆管癌96.00%、72.00%,肝细胞癌100.00%、75.00%,混合型肝癌66.66%、33.33%;检出率94.44%、69.44%,观察组检出率更高,组间数据有可比性(P<0.05)。结论:肝脏MRI与肝脏增强CT在肝癌检查中均有临床价值,以前者精准检测为优,需加强MRI有效检查。

  • 标签: 肝癌 肝脏MRI 肝脏增强CT 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开展分阶段健康宣教工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院内的62例行剖宫产术产妇纳入研究范围,随机编号后按照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设置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分阶段健康宣教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下床活动时长、初次母乳喂养时长。结果:将两组护理后相关数据信息输入到统计学系统中P值

  • 标签: 分阶段健康宣教 剖宫产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16例;全部患者均在本院接受动态心电图及CAG,将CAG检查作为对比金标准。与金标准(CAG检查)相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情况。结果:与金标准(CAG检查)相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真阳性:74例,假阳性(误诊):4例,真阴性:23例,假阴性(漏诊):15例(P>0.05)。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准确性为83.6%、特异性为85.2%,敏感性为83.1%。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的效果理想,可在临床中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筛查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早期及时发现和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早期诊断和感染初期及时干预,对控制感染、防止其进展为重症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感染,及时反映病情的发展和变化,指导临床医师制定和调整临床治疗策略。大多数的炎症标志物,例如 CRP、WBC、IL-6 等在鉴别感染性和急性期无菌性炎症方面缺乏特异性。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具备较高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高,但现有报道的 PCT 诊断术后细菌感染的临界值差异较大,该文就 PCT 在早期识别 SSI 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为术后早期诊断 SSI 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手术切口 SSI P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由本院收治的90例神经内科失眠患者进行研究,选用抛硬币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中医辨证治疗;n=45)与B组(常规治疗;n=45),将两组的临床效果、睡眠质量、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A组临床效果、睡眠质量、满意度均高于B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的方式对神经内科失眠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可避免患者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 标签: 中医辨证 神经内科 失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放射影像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7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进行检查的的900例疑似食管癌的患者,经过病理学检查后,确诊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有106例,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测的检出率、符合率及误检率进行对比。结果:采用超声内镜检查的符合率为77.36%,放射影像检查的符合率为93.40%,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放射影像诊断早期食管癌,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况数据,有利于对症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在临床诊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放射影像 早期食管癌 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