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管癌放射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早期食管癌放射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

毛泽宇

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省平凉市744000

【摘要】目的:本文探析放射影像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7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进行检查的的900例疑似食管癌的患者,经过病理学检查后,确诊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有106例,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测的检出率、符合率及误检率进行对比。结果:采用超声内镜检查的符合率为77.36%,放射影像检查的符合率为93.40%,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放射影像诊断早期食管癌,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况数据,有利于对症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在临床诊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放射影像;早期食管癌;诊断准确率

食管癌主要是由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或腺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所导致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主要是由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及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导致的,其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同时有着一定的地域性,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北方的病发率更高,患者病发后主要呈四肢无力、胸骨后有灼烧感、吞咽异物感、脱水等表现,该病具有起病慢、病程长、死亡率高等特点,会极大的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通过系统治疗,早期的食管癌,大概90%能达到5年的生存率,而中晚期要小于10%,因此,治疗食管癌,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早发现、早诊治是关键【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7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进行检查的的900例疑似食管癌的患者,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受检者主诉吞咽食物后胸骨后灼烧痛、食物有滞留感、合并嗳气、腹部不适饱胀等,受检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649:251,平均年龄(55.63±4.27)岁,平均病程(6.67±1.25)月,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受检者病历资料完整,生命体征正常,能够积极配合检查,并在相关文件上进行签字说明。排除存在免疫功能障碍、传染病者、无超声、X线和CT检查禁忌症、对放射检查和病理检查所用药物有过敏反应以及因各种不可控原因不能全程参与者,经过病理学检查后发现,疑似的90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确诊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有106例,指标间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超声内镜检查: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需要口服10%利多卡因10ml,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再应用食管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疑似病灶,则将蒸馏水注入至患者食管腔中,充分浸没病灶,并利用探头进行超声扫描,在内镜检查的过程中,清除食管腔内黏液,并将1%复方碘溶液喷洒在食管黏膜上,并吸净化残液,便于进行病理活检【3】

1.2.2  放射检查:利用X线摄像机实施检查,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2mg,患者保持立位、斜位进行检查,口服产气粉,对比剂为硫酸钡,进行双对比造影。应用CT影像检测,应给予患者50 ml泛影葡胺实现患者食管充气扩张,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保持仰卧位,扫描患者的食管部位,做横断面和冠状面体位扫描,扫描显示出投影像,读取、处理CT影像,观察食管壁厚度【4】

1.3 观察指标

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测的检出率、符合率及误检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1.0 软件进行研究结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100%)]表示,行x²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1. 结果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100%)]

组别

例数

检出率

符合率

误检率

超声内镜检查

106

86(81.13%)

82(77.36%)

24(22.64%)

放射检查

106

102(96.23%)

99(93.40%)

7(6.60%)

P

/

<0.05

<0.05

<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患者出现饮食不规律的情况,导致食管癌的发生率逐渐增加,超声内镜属于常用的诊断方案,虽然可较好的发生病灶,但对病灶类型的判定上效果并不理想,如难以对息肉、间质瘤等进行明确的划分,故误诊与漏诊的几率更高,而通过气钡双重造影技术对于患者管腔进行检查,其中发现管壁中存在异常情况,如出现食管黏膜被破坏或中断,气钡造影剂中会出现周围组织界限明显填充不均匀的现象,部分患者影像学中表现出管壁存在粗糙、僵硬现象,则可考虑是否为食管癌【5】。CT影像学能够对于食管癌进行有效分期,并对于周围组织的细胞状况进行检测,同时能够诊断癌细胞是否转移,根据CT影像检测结果实现食管癌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综上,放射影像诊断早期食管癌,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况数据,有利于对症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在临床诊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珊珊.内镜下经多隧道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临床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4):28-29. 

[2]姚毓洲,张耿坤,李采霞.常规内镜和色素内镜对早期食管癌、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05):674-676.

[3]王主.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染色内镜对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0):203-205,236. 

[4]乔隽,褚传莲.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技术的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21,33(4):4.

[5]王士旭,柯岩,王贵齐.人工智能在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J].中华肿瘤杂志,2021,43(03):289-292.